黃關(guān)慶 李永朋 張楊橋 張愛軍
(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醫(yī)院急診科 東莞523520)
支氣管哮喘是由呼吸道變態(tài)反應(yīng)引起的慢性氣道炎癥,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fù)發(fā)作的咳嗽、氣促、喘息和呼吸困難[1]。目前臨床尚無根治方法,只能通過止咳平喘、抗炎解痙等對癥治療來緩解癥狀。沙丁胺醇是短效β2受體激動劑,能有效地抑制組胺等致敏物質(zhì)釋放,防止支氣管痙攣,但其解痙平喘作用持續(xù)時間短暫,且長期單一使用易造成耐藥性,降低療效。舒利迭融合了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和糖皮質(zhì)激素兩種成分,可長時間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產(chǎn)生舒張作用[2],但其臨床療效還有待觀察。本研究探析舒利迭輔助治療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月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107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3 例和觀察組54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29 例;年齡19~52 歲,平均(37.07±5.15)歲;病程1~4 年,平均(2.12±0.32)年。觀察組男26 例,女28 例;年齡18~55 歲,平均(38.33±6.12)歲;病程1~4.5 年,平均(2.14±0.38)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nèi)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 年版)》[3]中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2)年齡≥18 歲;(3)急性發(fā)作期。排除標準:(1)胸片檢查見明顯病變者;(2)對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3)脫落病例。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抗生素、補液、吸氧、拍背、祛痰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予以沙丁胺醇氣霧劑(國藥準字H50020453)吸入治療,每次吸入1~2 撳,必要時可每4~8 小時吸入1 次,但24 h 內(nèi)最多不超過8 撳。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予以舒利迭(國藥準字H20090240)吸入治療,每次1 吸,每日2次。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 周。
1.4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肺通氣功能及痰液炎性標志物水平。(1)臨床療效:治療后,咳嗽、氣促明顯改善,呼吸困難、哮鳴音情況消失為顯效;咳嗽、氣促部分改善,呼吸困難、哮鳴音情況部分好轉(zhuǎn)為有效;上述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肺通氣功能:采用日本捷斯特HI-101 型肺功能儀,于治療前后記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氣峰值流速(PEF)。(3)痰液炎性標志物: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第一口深部痰標本。漱口后給予霧化吸入誘導(dǎo)咳嗽排痰,痰標本(標本量>2 ml)置于干燥試管中加入等量生理鹽水稀釋后,2 000 r/min 高速離心20 min,取上清液于-50℃冰箱凍存。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DNM-9602 酶標分析儀檢測痰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白細胞介素-5(IL-5)水平。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1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高于對照組的73.58%(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肺通氣功能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PEF 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通氣功能對比(±s)
表2 兩組肺通氣功能對比(±s)
PEF(L/s)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FEV1(%)治療前 治療后FVC(L)治療前 治療后53 54 t P 52.63±7.48 53.91±7.37 0.870>0.05 75.22±8.74*86.36±9.16*6.437<0.05 2.72±0.47 2.80±0.62 0.745>0.05 3.11±0.25*3.79±0.23*14.635<0.05 4.14±1.02 4.64±1.10 1.561>0.05 4.93±1.40*5.97±1.12*4.238<0.05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痰液炎性標志物水平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炎性標志物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痰液炎性標志物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痰液炎性標志物水平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IL-5(n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ECP(μg/L)治療前 治療后53 54 t P 326.13±27.50 319.90±31.26 1.095>0.05 247.44±28.79*153.29±24.16*18.307<0.05 512.26±49.36 503.64±47.21 0.923>0.05 473.71±37.25*241.02±36.33*32.704<0.05 188.39±32.50 182.53±31.58 0.946>0.05 117.33±21.46*89.97±23.61*6.275<0.05
哮喘發(fā)作與多種致炎因子有關(guān),如T 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其釋放的組胺、TNF-α、白介素等,可增強氣道高反應(yīng)性,使氣管平滑肌收縮、痙攣,對刺激更加敏感,出現(xiàn)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4]。以往臨床常規(guī)采用沙丁胺醇控制哮喘發(fā)作,沙丁胺醇是短效β2受體激動劑,可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的β2受體,減輕支氣管痙攣,改善患者呼吸困難,但其解痙平喘作用持續(xù)時間短,且單一用藥抗炎效果不佳。因此,必須選用更合理的藥物增強療效。舒利迭是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和糖皮質(zhì)激素的混合物,有研究表明將兩種制劑合用可以降低藥物依賴性,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咳嗽、咳痰的次數(shù),改善肺功能[5]。
舒利迭是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沙美特羅和糖皮質(zhì)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組成的制劑。其中沙美特羅可持續(xù)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細胞膜的β2受體,發(fā)揮持久的舒張作用,其脂溶性高、選擇性高,易被細胞膜攝取,因其尾部結(jié)構(gòu)與受體外位點牢固結(jié)合,使之不易脫離細胞膜受體,因此作用持久,可持續(xù)控制哮喘發(fā)作12 h[6],從而減輕氣道高反應(yīng)性并提高小氣道通氣功能,改善呼吸。另外,舒利迭中的丙酸氟替卡松可通過與細胞內(nèi)糖皮質(zhì)激素受體結(jié)合,形成類固醇復(fù)合物,使氣道內(nèi)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有效抑制上皮細胞增生和致炎因子滲出[7],從而降低嗜酸粒細胞水平,產(chǎn)生強大抗炎作用。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高于對照組的73.58%(P<0.05)。說明舒利迭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楊永清[8]采用舒利迭輔助治療支氣管哮喘,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50%,高于對照組的77.50%,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其原因可能是舒利迭通過對支氣管平滑肌產(chǎn)生持久的舒張作用,從而減輕患者對刺激的敏感性,緩解咳嗽、氣促癥狀。此外,舒利迭特有的對細支氣管的舒張作用可使氣道高反應(yīng)性降低,提高小氣道通氣功能,改善呼吸困難和哮鳴音癥狀,進而提高治療效果[9]。
FEV1、FVC 及PEF 是檢測肺通氣功能的常用指標,可以反映氣道阻力和呼氣流速,其值越低代表氣道阻力越高,呼氣流速越慢,呼吸越困難,肺通氣功能越差。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PEF 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舒利迭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原因可能是舒利迭通過持續(xù)作用于支氣管尤其是細支氣管平滑肌,抑制支氣管痙攣,降低氣道阻力,從而提高通氣功能[10]。
TNF-α 是腫瘤壞死因子,可以促進T 細胞產(chǎn)生各種致炎因子,導(dǎo)致炎癥反應(yīng)的發(fā)生;ECP 和IL-5可促進嗜酸細胞的活化,是氣道炎癥持續(xù)存在的關(guān)鍵因子,其水平可反映炎癥嚴重程度。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TNF-α、ECP、IL-5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舒利迭能顯著降低患者痰液中致炎因子水平。這可能與舒利迭通過與細胞內(nèi)糖皮質(zhì)激素受體結(jié)合,使氣道內(nèi)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從而抑制致炎因子滲出[11],使痰液中致炎因子水平降低有關(guān)。綜上所述,采用舒利迭輔助治療支氣管哮喘患者可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患者致炎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