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昳
(河南省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感染科 平頂山467000)
復治耐多藥肺結核指肺結核患者經(jīng)多次治療對利福平與異煙肼等藥物同時耐藥,結核病治療難度提高,擴散性增強。復治耐多藥肺結核具有傳染性強、治愈率低、治療費用高、致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藥物選擇是耐藥性結核病治療的關鍵。莫西沙星是氟喹諾酮類抗菌藥,抗菌譜廣,對革蘭氏陽性菌、軍團菌、厭氧菌、支原體等多種微生物有抑制性,且吸收性高、滲透性強,廣泛用于耐多藥結核病治療。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可增強免疫功能,適用于結核病輔助治療。本研究以我院復治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莫西沙星聯(lián)合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治療復治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對癥狀改善及血清T 細胞亞群水平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8 月~2017 年8 月我院收治的72 例復治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 例。觀察組男19例,女17 例;年齡27~69 歲,平均(47.86±9.43)歲;病程0.5~3 年,平均(1.62±0.43)年。對照組男20例,女16 例;年齡28~68 歲,平均(48.25±9.12)歲;病程0.4~3 年,平均(1.59±0.38)年。兩組基線資料(性別、病程、年齡)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肺結核門診診療規(guī)范(2012 年版)》診斷標準[2];經(jīng)胸片、痰培養(yǎng)檢查確診;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肺外結核;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存在惡性腫瘤。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吡嗪酰胺等治療。
1.3.1 對照組 予以莫西沙星(國藥準字H20140125)治療,靜滴莫西沙星0.4 g/ 次,1 次/d。治療1 年。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國藥準字S20010003)治療,肌注,母牛分枝桿菌22.5 μg/ 次+生理鹽水1 ml,1 次/14 d。治療1 年。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癥狀改善時間、痰菌轉陰時間。(2)對比兩組痰菌轉陰、空洞閉合、病灶吸收情況。痰菌轉陰:治療后進行痰菌培養(yǎng),記錄痰菌轉陰例數(shù)??斩撮]合:閉合,胸片檢查示空洞消失;縮小,空洞縮?。?/2;不變,空洞縮小≤1/2;空洞閉合=閉合+縮小。病灶吸收:明顯吸收,胸片檢查示病灶吸收>1/2;吸收,病灶吸收≤1/2;無變化,病灶無改變。病灶吸收=明顯吸收+吸收。(3)對比兩組血清T 細胞亞群(CD4+、CD8+、CD4+/CD8+)水平。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10 min 提取血清,-80℃保存。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CD4+、CD8+。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癥狀改善時間、痰菌轉陰時間、CD4+、CD8+、CD4+/CD8+水平)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病灶吸收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痰菌轉陰時間比較 觀察組癥狀改善時間、痰菌轉陰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痰菌轉陰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痰菌轉陰時間比較(±s)
組別 n 癥狀改善時間(d) 痰菌轉陰時間(月)觀察組對照組36 36 tP 16.84±5.61 27.32±6.79 7.139<0.001 4.25±0.81 6.60±0.96 11.226<0.001
2.2 兩組痰菌轉陰、空洞閉合、病灶吸收情況比較觀察組痰菌轉陰率高于對照組;空洞閉合率高于對照組;病灶吸收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痰菌轉陰、空洞閉合、病灶吸收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血清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CD4+、CD8+、CD4+/CD8+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CD4+、CD4+/CD8+水平較對照組高,CD8+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血清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時間 組別 n CD4+(×109/L) CD8+(×109/L) CD4+/CD8+治療前 觀察組對照組36 36 tP治療后 觀察組對照組36 36 tP 0.36±0.07 0.35±0.08 0.564 0.574 0.43±0.11 0.38±0.09 2.111 0.038 0.33±0.06 0.31±0.05 1.536 0.129 0.24±0.03 0.28±0.04 4.800<0.001 1.09±0.15 1.13±0.14 1.170 0.246 1.79±0.18 1.36±0.16 10.713<0.001
異煙肼、利福平是治療肺結核常用藥物,但使用不當會導致結核桿菌產(chǎn)生耐藥性。有報道顯示,肺結核患者耐多藥率超過25%,多耐藥率約10%[3~4]。復治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肺部病灶廣泛、免疫力低下,長期慢性排菌,是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的棘手問題。
WHO 推薦耐多藥肺結核應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左氧氟沙星應用較多,但因不合理使用引起的耐藥不斷增多[5]。加替沙星具有較強抗結核桿菌作用,且耐藥性低,但會影響糖代謝。而莫西沙星通過干擾拓撲異構酶,阻斷結核桿菌DNA 復制、修復、轉錄,殺死耐藥結核桿菌。且莫西沙星抗菌活性高,是左氧氟沙星的4~8 倍,生物利用度高。王述蓉等[6]研究發(fā)現(xiàn),莫西沙星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病灶吸收率、臨床有效率優(yōu)于左氧氟沙星。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能增強對結核分枝桿菌殺傷效果。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是一種雙向免疫調節(jié)劑,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淋巴細胞轉化功能。動物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可促進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生成一氧化氮、過氧化氫,加快T 淋巴細胞增殖[7]。有研究報道[8],莫西沙星與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聯(lián)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可加快病灶吸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癥狀改善時間、痰菌轉陰時間短于對照組,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病灶吸收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莫西沙星聯(lián)合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治療復治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能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痰菌轉陰時間,提高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病灶吸收率。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淋巴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而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能調節(jié)免疫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CD4+、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莫西沙星聯(lián)合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治療復治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可調節(jié)血清T 細胞亞群水平,增強患者免疫功能。綜上所述,莫西沙星聯(lián)合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治療復治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可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痰菌轉陰時間,提高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病灶吸收率,調節(jié)血清T 細胞亞群水平,增強患者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