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
桐城市公安局原副局長李某人,一個縣級市的正科級,是個“小官”吧,可是卻受賄了一百零九萬。而這李局長的一百萬,又不是一口氣笑納的,那可是分三百多次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呀——桐城有那么七八個小老板,在長達十年的時間內,每逢節(jié)日,便向李局長塞個紅包,每次也就兩三千元,不料十年下來,竟“小額、多次、長期”地給了李局長八十余萬現(xiàn)金和二十多萬購物卡、煙酒卡、消費卡等等。
也有網友說李局長真“可憐”,兩千元也要拿——可不是嘛,有的官員收賄,已經“巨大”到連現(xiàn)金都不要了,只要房產、股權,但更多的墨吏,卻“莫以貪小而不納”,還在那里錙銖必較、“積少成多”,真的連兩千元都要貪。就在最近的抗疫中,不是通報了兩起“兩千元”的案例嗎?一是某地應急局局長率隊檢查企業(yè)復工復產,這個火燒眉毛的危難當口,不是還照例每人收了心急如焚的老板一個“兩千元”紅包嗎?二是某地衛(wèi)生局下去檢查基層防疫,硬是不改“規(guī)矩”,每人笑納了一個“兩千元”的信封——看來這個“兩千元”,已經成為某些地方的“出場費標準”,不怪李局長拿了三百次啊!
值得注意的是,給李塞了三百次紅包的,都是當?shù)亍疤胤N行業(yè)”的小老板,什么“特種行業(yè)”呢?棋牌室、茶樓、歌廳、咖啡屋、桑拿房、足浴屋,這些“行業(yè)”中,內藏的“曖昧”是人所皆知的,他要打“擦邊球”,甚至“藏污納穢”,甚至涉黑,都要找“保護傘”,都要十年如一日地打點某些特定衙門的“大蓋帽”。這七八個小老板,經年累月地給原來的李所長、后來的李局長“供奉”,果然得到了“關照”和“扶持”,這樣說起來,李局長們是受賄還是當“傘”,真該打個問號呢!
奇怪的是,李局長在長達十多年之間,收了三百多次“小賄”,竟然被一一查了出來,數(shù)額一相加,竟有百萬以上。誰有這么好的記性呢?原來,李局長自己記得,七八個小老板的“本子”上,也記得一清二楚。這就令人想起了不久前一起行賄人在電腦中記錄下數(shù)年來給上百人次送禮的詳盡記錄,不料事泄,才牽連出不少人物的“奇事”,這才知道他是一千元現(xiàn)金、一箱茶葉都“記賬”的呀,但愿天下“笑納”者都有所警醒,不要以為“天知地知無人知道”,總有一天要“拉清單”的呢!
李局長“兩千元不拒”,其實并不算“小打小鬧”,還有“一分七厘”也要貪的小官呢——某農機站站長,從支助農民的每個秧盤上刮1.7分錢,幾年下來,竟累計貪污了三十多萬元!當然貪吏也不全是“小貪”,更有大的,如某市原市長,“天天坐在辦公室收錢”,平均每天收受賄賂一萬七千元,“一天不收錢”或收不到這個數(shù),“心里就不舒服”,這樣看來,桐城市那個李副局長就不算貪之“巨大”啦!
“小額、多次、長期”,是一些官員收受賄金的特點。但是看看李局長的三百多次總計一百多萬吧,集腋成裘、積少成多,最后可能連自己都嚇一跳——那可是總有一天要“秋后算賬”的呀!
【原載《解放日報》】
插圖 / 交易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