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淑萍, 王 敏, 白夢詩
(天津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天津 300222)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上市公司自主信息披露時代來臨,事前審核制度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監(jiān)管機構不得不豐富信息披露監(jiān)管模式,逐步將重心轉向事中和事后監(jiān)管,其中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制度就是政府創(chuàng)新性監(jiān)管的代表性舉措。交易所通過“刨根問底”的問詢式監(jiān)管,充分揭示上市公司存在的風險,并督促其及時補充信息和解釋說明,力求最大程度上規(guī)范和完善公司信息披露。2015年交易所公開問詢函公告以來,財務報告問詢函的數量逐年激增,監(jiān)管范圍也逐漸擴大,對資本市場多方主體的決策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已成為交易所日常監(jiān)管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讀性是一個決定任何文本能否被有效理解的關鍵因素(Rameezdeen和Rajapakse,2007)。企業(yè)會計信息披露中文本信息約占80%(Lo等,2017),是傳達企業(yè)戰(zhàn)略規(guī)劃和經營狀況的核心窗口(Cole和Jones,2015),而且管理層對年報的操縱可以直觀地體現在年報文本部分的可讀性上,因此文本可讀性是理論和實務界關注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指標。然而,由于執(zhí)法水平低、投資者保護較弱、公司內部治理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中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多年來都飽受批評。中國上市公司年報文本信息難度超越了會計信息使用群體的平均水平,存在多種可能影響到信息傳遞效率的語言障礙,閱讀理解難度較大(王克敏等,2018)。交易所問詢函制度是規(guī)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關口,對公司進行全面“體檢”,杜絕目前尚未嚴重的問題繼續(xù)惡化,建立了維護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第一道防線。一方面,財務報告問詢函及時發(fā)現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潛在的不完整、不準確和不合規(guī)等問題,公開苛責,監(jiān)督整改,從根本上降低公司盈余管理、增加違規(guī)成本,從而可能對可讀性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問詢函監(jiān)管屬于自律性監(jiān)管措施,其問詢的內容不屬于違法范疇,嚴重性尚未達到行政懲處程度,導致公司可能對問詢函的回應不足,問詢函的規(guī)制作用難以發(fā)揮。財務報告問詢函能否有效改善收函公司年報可讀性?如果問詢函能夠提高收函公司(發(fā)訊公司)年報可讀性,那么與收函公司存在董事聯結關系的未收函公司(受訊公司)是否會相應的產生模仿行為而改善其年報可讀性(即“間接影響”)?外部治理環(huán)境的差異又會對該“間接影響”產生何種作用?這些問題均有待系統性探討。
本文基于2015—2018年上市公司樣本,從年報可讀性這一視角出發(fā),研究交易所問詢函監(jiān)管在董事聯結公司間的治理作用。實證結果發(fā)現:(1)財務報告問詢函降低收函公司盈余管理、增加其違規(guī)成本,從而對收函公司的年報可讀性產生直接影響。(2)基于聯結董事對信息的傳遞和出于對聲譽的維護,問詢函對與收函公司具有董事聯結關系的受訊公司產生間接影響,即受訊公司的年報可讀性也得到了顯著改善。(3)外部治理環(huán)境較強的公司被問詢,能夠更顯著的改善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即隨著收函公司投資者關注、媒體報道和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增加,具有董事聯結關系的受訊公司會更大幅度提高年報可讀性。
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主要體現在:(1)現有問詢函對會計信息治理效果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對信息數量、盈余管理和業(yè)績預告的研究,本研究將其拓展至對上市公司年報可讀性的影響,豐富了問詢函制度經濟后果的研究。(2)以往關于年報可讀性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從訴訟風險、社會關系和產品市場競爭等外部環(huán)境及公司內部特征來考察,本文從交易所的財務報告問詢函監(jiān)管這一新視角探討其對年報可讀性的治理效果,拓寬了年報可讀性影響因素的研究。(3)現有關于問詢函間接影響的研究僅關注行業(yè)間行為“傳染”,本文鑒于企業(yè)間社會網絡關系的存在,將董事聯結中存在的組織模仿行為納入問詢函間接影響的研究范疇,考察了發(fā)訊公司的收函行為對董事關聯公司年報披露決策的影響,彌補了現有關于問詢函間接影響的研究不足,也豐富了董事聯結經濟后果的研究。(4)從公司外部治理環(huán)境視角探討問詢函間接影響發(fā)揮的條件與基礎,在深化對公司外部治理機制之間關系理解的同時,也為完善問詢函監(jiān)管機制、實現問詢函監(jiān)管治理機制的有效發(fā)揮提供政策依據。
漢語語言的多樣性和委婉性等特征,給予管理層更多空間對年報進行管理以混淆讀者視線(王克敏等,2018),促使公司試圖通過降低年報可讀性來美化形象:一方面,管理層在信息資源上擁有優(yōu)勢,對公司信息披露擁有主動權,更傾向于從自身利益和公司利益出發(fā),操縱文本報告以混淆不佳的業(yè)績或對投資者隱瞞壞消息,來維護自身和公司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文本信息占財務報告的絕大部分,管理層在披露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披露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其操縱的隱蔽性較強,因此證監(jiān)會等政府監(jiān)管機構考慮到文本信息審查將消耗大量資源且收效極不確定,很可能造成對財務報告文本信息的監(jiān)管不充分,從而讓管理層有了可乘之機。綜上,財務報告問詢函這一自律性監(jiān)管措施能夠克服單純的政府監(jiān)管的不足,深入挖掘公司真實收益和隱藏風險,通過降低收函公司盈余管理、增加其違規(guī)成本以有效改善公司年報可讀性,為規(guī)范公司財務信息披露提供了較高水平的制度和監(jiān)管保障。具體來說:
首先,財務報告問詢函降低公司盈余管理,從而提升了年報可讀性。公司管理層憑借信息資源的優(yōu)勢,在戰(zhàn)略上傾向于選擇更復雜的披露方式,增加閱讀難度,以試圖去掩蓋盈余操縱行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證券交易所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失、模糊、異常的部分公開發(fā)函問詢,增加信息披露,促使利益相關者更加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管理層盈余管理空間下降。另一方面,問詢內容的負面性和發(fā)函主體的權威性,充分引發(fā)投資者的擔憂,促使其“用腳投票”宣泄不滿情緒。為了降低由此可能引發(fā)的股價崩盤風險(張俊生等,2018),管理層不得不降低盈余管理,減弱公司財務報告的閱讀難度(Li,2008),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另外,證券交易所建議收函公司成立一個團隊(例如,首席執(zhí)行官和首席財務官,獨立審計師,法律顧問等)來回復問詢函,并通知其他相關方(例如,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師,披露委員會)協助。一旦參與這個過程,管理層可能會加強對后期會計信息披露的審查(Bens等,2016),編制準確性、可讀性更強的財務報告。
其次,財務報告問詢函提高公司違規(guī)成本,從而提升了年報可讀性。由于上市公司規(guī)模龐大,經營內容復雜,監(jiān)管部門在收集信息、準確判別等方面能力有限,導致其對財務違規(guī)行為的識別效率較低(王云等,2017)。證券交易所采用科技監(jiān)管手段,對公司及其關系圖譜進行全面剖析,全方位了解公司風險,并重點監(jiān)控經營或財務風險較高的公司,及時問詢交談,揭露其不合規(guī)行為,促使監(jiān)管部門著重鎖定收函公司,增加了收函公司被調查概率。問詢函制度作為自律性監(jiān)管的主要措施之一,與政府監(jiān)管相結合,有效完善了中國的法制體系,提高了政府執(zhí)法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獨立性,對企業(yè)信息披露產生積極影響(Leuz等,2003)。問詢函的“聚光燈”效應還引起媒體、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的廣泛關注,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監(jiān)督力量,導致公司面臨的違規(guī)成本顯著升高(Blackburne,2014)。在各方利益綜合考量的情況下,管理層傾向于提高信息披露規(guī)范性,剔除可能存在影響會計信息傳遞效率的語言障礙,向外部投資者展現未來良好的藍圖和自身實力,以降低違規(guī)處罰或再次收函的概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公司收到財務報告問詢函后,會提高年報的可讀性。
根據契約的不完整性,利益相關者都希望公司的會計信息采取對自身有利的方式進行確認和計量,所以公司會計政策的選擇是利益集團之間在政治、經濟上相互博弈、綜合考慮的結果(宋在科和王柱,2008)。一方面,隨著證券交易所的監(jiān)管力度不斷加大,管理層進行決策的不確定性也相應增加。此時,管理層除了考慮公司自身因素外,還會參照其他多數組織的決策行為,以提供自身行為“合理合法”的依據,減少承擔的風險(Dimaggio和Powell,1983)。董事聯結關系創(chuàng)造了信息傳遞渠道,有助于更多的隱藏信息“私下”秘密傳遞,導致董事聯結企業(yè)之間的觀點和行為方面具有同質性(Westphal和Khanna,2003)。問詢函這一負面消息的傳播能夠釋放并傳遞威懾信號,不僅促使收函公司(發(fā)訊公司)糾正不合規(guī)行為,而且發(fā)訊公司董事也將這鮮活、生動的第一手資料信息帶到具有聯結關系的受訊企業(yè),扭轉其對違規(guī)行為成本和收益的誤判,提高受訊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此外,董事聯結關系還可以傳遞提高年報可讀性操作的相關經驗和技巧,進一步推進了董事聯結關系企業(yè)間的行為“傳染”。另一方面,董事的財富和社會地位與其聲譽緊密相關。問詢函這一負面事件會對公司和其任職董事的聲譽造成損害。出于職業(yè)發(fā)展前景、薪酬激勵等自身利益的考慮,董事們會規(guī)避投機行為,加強對所在公司機會主義行為的監(jiān)督與糾正,在年報披露行為方面表現為披露可讀性較高的信息,導致問詢函間接影響的實現。因此,為了迎合監(jiān)管、維護董事的薪酬和聲譽,公司董事間傾向于相互模仿改善披露信息的可讀性,以滿足“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普遍看法?;谝陨戏治觯疚奶岢鋈缦录僭O:
H2:上市公司被問詢時,與其具有董事聯結關系公司的年報可讀性會顯著提高,即財務報告問詢函會對董事聯結的受訊公司產生間接影響。
投資者關注、媒體報道及產品市場競爭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外部治理環(huán)境。投資者關注提高會增加公眾卷入程度和市場反應強度,從而增強間接影響;媒體報道在提升公眾卷入程度的同時,也降低了管理層聲譽,從而強化了問詢函監(jiān)管的威懾力;而產品市場競爭的加劇,通過提高資源爭奪程度與公眾共同推斷壓力,以加強問詢函監(jiān)管的間接影響。下文從投資者關注、媒體報道及產品市場競爭三個方面論述外部治理環(huán)境對問詢函間接影響的作用效果:
1.投資者關注
投資者關注的增多會提高公眾卷入程度和市場反應強度,導致間接影響更容易出現。其中,卷入程度是指“一個人對某對象在內在需求、價值和利益等方面的感知相關度”(Zaichkowsky,1985)。本研究的卷入程度是指公眾對所涉及的交易所問詢函發(fā)函及公司回函議題的關心、在意和重視程度。首先,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發(fā)揮外部治理作用的核心機制在于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McNichols和Trueman,1994)。問詢函公開揭露了收函公司更多的敏感信息,較高水平的投資者關注協助推進對所披露公開信息的鑒別水平和傳播效率,提高公眾的卷入程度。卷入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言行舉止(Maheswaran和Meyers-Levy,1990)。公眾的卷入程度越高,越傾向于把一個企業(yè)的丑聞視為一種普遍現實,抱著類似于“寧可錯殺三千,決不放過一個”的心態(tài),導致間接影響更容易出現(費顯政等,2010)。其次,投資者充分關注的負面信息可以更快地融入股價,短期內回避買入的潛在投資者和持有股票傾向賣出的現有投資者會越多,從而導致股價發(fā)生更大程度的下跌(肖奇和屈文洲,2017),問詢函監(jiān)管的后果進一步惡化,提高了聯結關系公司模仿動機,增強了關系網絡間的相互“傳染”?;谝陨戏治觯疚奶岢鋈缦录僭O:
H3a:收函公司投資者關注度越高,財務報告問詢函在董事聯結關系公司中的間接影響越顯著。即隨著收函公司投資者關注度的增加,與其具有董事聯結關系的受訊公司會更大幅度提高年報可讀性。
2.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的增多造成公眾卷入程度提高和管理層聲譽降低,從而加強了對年報可讀性的間接影響。媒體報道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日益突顯,其扮演了已有信息公開、重大事件調查、公司丑聞揭露、資本市場預測等多種職能(Miller,2006)。問詢函的發(fā)放預示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瑕疵或不合規(guī)等情況,必然引起媒體的深入跟蹤與爭相報道,放大了負面消息的社會影響力,提高了公眾的卷入程度。當公眾對該問詢函事件高度卷入時,會對相關信息更敏感、更挑剔、更缺乏信任感,更容易把這種負面效應延伸至其他企業(yè)(如“董事關聯”企業(yè)),強化了問詢函監(jiān)管的間接影響。其次,聲譽損害對董事來說是一個可信的懲罰,媒體關注度越高,導致問詢函對公司和董事聲譽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惡化。董事們?yōu)榱司S護自身的形象或為避免受到聲譽懲罰,會對問詢函及媒體報道做出積極回應,不僅及時修正收函公司的信息披露缺陷,也幫助并監(jiān)督所關聯公司履行法律法規(guī)的既定要求,進一步強化間接影響的實現?;谝陨戏治觯疚奶岢鋈缦录僭O:
H3b:收函公司媒體報道越多,財務報告問詢函在董事聯結關系公司中的間接影響越顯著。即隨著收函公司媒體關注度的增加,與其具有董事聯結關系的受訊公司會更大幅度提高年報可讀性。
3.產品市場競爭
產品市場競爭的加劇會提高資源爭奪程度與公眾共同推斷壓力,從而加強對年報可讀性的間接影響。首先,產品市場競爭越激烈,意味著想分食“蛋糕”的企業(yè)越多,其面臨的產品市場競爭壓力也越大。其他公司為了體現未收到問詢函的優(yōu)越感,會主動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以迎合監(jiān)管、侵占市場份額,導致間接影響更容易出現。其次,隨著產品市場競爭強度增大,公眾在產品選擇上也有了“余地”。財務報告問詢函揭示了收函企業(yè)存在一定的違規(guī)問題(Dechow等,2016)??紤]到社會網絡中企業(yè)的會計信息質量具有相似性(張嬈,2014),公眾有理由推斷存在董事聯結的受訊企業(yè)也可能具有相似的披露錯誤,并將其“憤怒”轉移到關聯企業(yè)。隨著公眾共同推斷壓力的增加,聯結公司不得不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來穩(wěn)定產品市場地位,從而增強了關系網絡間的相互“傳染”?;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c:收函公司產品市場競爭越激烈,財務報告問詢函在董事聯結關系公司中的間接影響越顯著。即隨著收函公司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增加,與其具有董事聯結關系的受訊公司會更大幅度提高年報可讀性。
鑒于我國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監(jiān)管的正式披露始于2015年,本文選取2015—2018年滬深交易所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運用Perl文本分析及Python分詞技術對年報的文本信息進行提取和分析,最終獲取并計算年報可讀性的各項指標。投資者關注數據利用Matlab程序和手工整理百度搜索引擎中對問詢函的搜索量。媒體報道數據來自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問詢函數據來自滬深證券交易所官網,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對所有連續(xù)變量進行了1%和99%縮尾處理,以減少極端值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在剔除了年報編碼錯誤和中文分詞軟件不能識別的樣本以及變量數據缺失后,最終得到10 462個觀測值。在間接影響檢驗中,由于問詢函直接治理效果有可能存在持續(xù)性會干擾后續(xù)年度間接影響的評價,因此本文剔除發(fā)訊公司收函后的年度觀測值;此外,考慮到與未收函公司具有董事聯結關系的公司間不存在間接影響,因此僅保留與發(fā)訊公司存在董事聯結關系且未收函的公司樣本,最終得到4 875個觀測值。
1.被解釋變量:年報可讀性(Read)
(1)常見字密度(Comword)。年報中所含字和詞的復雜程度體現了文本的可理解性(陳霄等,2018)。根據國家教育部發(fā)布的《現代漢語語料庫字頻表》,本文采用常見字占總字數的比例,構建了常見字密度(Comword)。其中,《現代漢語語料庫字頻表》按照漢字出現的頻率,在2 000萬個漢字中標記了5 708個常用字。通常認為Comword越大時,年報的可讀性越強。
(2)句均含字量(Pcword)。財務報告的平均句長是考察可讀性的重要指標之一(陳霄等,2018;江媛和王治,2019)。標點符號具有分割文本的功能(Shriberg等,2000),本文利用分詞軟件對公司年度報告進行中文分詞處理,計算出標點之間的平均含字量,對其取相反數得到句均含字量(Pcword)。該指標越大,年報的可讀性越強。
(3)逆接成分密度(Adverset)。文本的邏輯關系越復雜,讀者對財務報告理解的難度越大(Loughran和McDonald,2014)。當句子中含有逆轉詞匯(及時、但是、然而等)時,句子或段落間所表達的意思差異性越大,與既定的思維慣性相背離,加大年報閱讀者的理解難度。借鑒任宏達和王琨(2018)的研究,本文引用逆接成分密度(Adverset)來表達邏輯關系復雜性,具體為每百字中包含逆接關系連接成分個數的相反數。當Adverset值越大,表示年報可讀性越強。
(4)會計術語密度(Atdensityt)。大量會計專業(yè)術語的運用是造成年報難懂的重要原因之一(孫蔓莉,2005;王克敏等,2018)。考慮到會計術語在年報中出現的頻率能夠反映年報的理解難度,本文借鑒江媛和王治(2018)的研究,以每百字中包含會計術語個數的相反數來衡量會計術語密度(Atdensityt)。通常Atdensityt越大,則年報可讀性越強。
根據以上年報可讀性(Read)的衡量指標,在間接影響檢驗中,進一步定義了董事聯結的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Read_dire)。具體包含:受訊公司常用字密度(Comword_dire)、受訊公司句均含字量(Pcword_dire)、受訊公司逆接成分密度(Adverset_dire)和受訊公司會計術語密度(Atdensityt_dire)(定義見表1)。
表1 主要變量定義表
2.解釋變量
(1)收到問詢函(Inquiry)。當上市公司收到財務報告問詢函時取1,否則取0。
(2)發(fā)訊公司可讀性均值(Read_num)。采用當年董事聯結的發(fā)訊公司Read的均值來衡量。具體包括:發(fā)訊公司常用字密度均值(Comword_num)、發(fā)訊公司句均含字量均值(Pcword_num)、發(fā)訊公司逆接成分密度均值(Adverset_num)和發(fā)訊公司會計術語密度均值(Atdensityt_num)。為了省略篇幅,回歸結果中一律使用Read_num表示。
3.調節(jié)變量
(1)投資者關注(Attention)。以“公司簡稱+問詢”為關鍵詞,利用Matlab程序去搜集百度搜索引擎中對問詢函的搜索量,最后手工整理得到民眾對發(fā)訊公司當年所收問詢函的關注程度,以此來度量投資者關注(Attention)。Attention指標越大,投資者對發(fā)訊公司問詢函事件關注程度越高。
(2)媒體報道(News)。采用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的媒體報道數據,并進一步從媒體報道標題中提取與問詢函相關的報道,以搜索結果中的新聞數量作為媒體關注(News)的衡量指標。News越大,媒體對該公司所收問詢函的關注度越高。
(3)產品市場競爭(HHI)。采用發(fā)訊公司赫芬達爾指數相反數的均值來衡量產品市場競爭強度。通常HHI越大,產品市場競爭越激烈。
4.控制變量
借鑒任宏達和王琨(2018)、孫文章(2019)的研究,控制一些影響可讀性的常見變量:股票收益波動(Ret_Vol)、每股收益變動(CEPS)、公司規(guī)模(Size)、資產收益率(ROA)、經營現金(CFO)、資產重組(RSTU)、成長能力(Growth)、兩職合一(Dual)、股權集中度(Top1)、年份(Year)和行業(yè)(Ind)。主要變量定義如下:
1.問詢函對收函公司年報可讀性的直接影響
為了檢驗財務報告問詢函對年報可讀性的直接影響(假設1),建立模型(1)如下:
其中,被解釋變量是年報可讀性的衡量指標,包括:常用字密度(Comword)、句均含字量(Pcword)、逆接成分密度(Adverset)和會計術語密度(Atdensityt)。解釋變量Inquiry為是否收到問詢函的虛擬變量。Controls為控制變量。如果模型(1)中α1顯著為正,則表明問詢函的發(fā)放對收函公司年報可讀性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
2.問詢函對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間接影響的檢驗
為了進一步檢驗財務報告問詢函監(jiān)管的間接影響(假設2),建立模型(2)如下:
其中,被解釋變量為受訊公司常用字密度(Comword_dire)、受訊公司句均含字量(Pcword_dire)、受訊公司逆接成分密度(Adverset_dire)、受訊公司會計術語密度(Atdensityt_dire)。解釋變量為發(fā)訊公司可讀性均值(Read_num)。若β1為正,則表明問詢函會間接影響受訊公司的年報可讀性。
3.外部治理環(huán)境對問詢函間接影響的作用
為了檢驗假設3,在模型(2)的基礎上分別加入投資者關注(Attention)以及投資者關注(Attention)與發(fā)訊公司可讀性均值(Read_num)的交互項,或媒體報道(News)以及媒體報道(News)與發(fā)訊公司可讀性均值(Read_num)的交互項,或產品市場競爭(HHI)以及產品市場競爭(HHI)與發(fā)訊公司可讀性均值(Read_num)的交互項,最終得到模型(3):
其中,如果γ2顯著大于0,則表明投資者關注、媒體報道和產品市場競爭均增強了問詢函的間接影響效果,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的提高。
表2列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同時,相關性檢驗表明,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在合理范圍內,不存在明顯的多重共線性(限于篇幅,結果未列示)。
表2 描述性統計
表3報告了模型(1)的回歸結果。從回歸結果來看,解釋變量Inquiry的系數在1%或5%水平上顯著為正,年報可讀性的四個指標:常用字密度(Comword)、句均含字量(Pcword)、逆接成分密度(Adverset)和會計術語密度(Atdensityt)與財務報告問詢函均顯著正相關,說明財務報告問詢函對收函公司年報可讀性有明顯的直接治理效果,進而支持了假設1。
表4中的第(1)至(4)列展示了模型(2)的回歸結果,檢驗了財務報告問詢函對董事聯結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的間接影響?;貧w結果顯示,解釋變量Read_num的回歸系數均在1%水平下顯著為正,表明上市公司之間的董事兼任行為可以有效傳遞交易所的監(jiān)管要求,問詢函監(jiān)管對董事聯結的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會產生間接影響,即假設2得證。
表5中Panel A展示了投資者關注對問詢函間接影響的作用效果。其中,Read_num和交互項Read_num×Attention均顯著為正,表明投資者關注可以提高問詢函監(jiān)管的威懾作用,強化財務報告問詢函的間接影響,假設3a得到證實。
表3 問詢函對收函公司直接影響檢驗
表4 董事聯結間接影響和更換解釋變量的穩(wěn)健性檢驗
表5中Panel B展示了媒體報道對問詢函間接影響的作用效果。其中,Read_num和交互項Read_num×News均顯著為正,表明媒體報道可以放大交易所問詢的威懾作用,增加了董事聯結公司之間的問詢信息傳遞,假設3b得到證實。
表5中Panel C展示了產品市場競爭對問詢函間接影響的作用效果。其中,Read_num和交互項Read_num×HHI均顯著為正,表明產品市場競爭越激烈,董事越有動機在公司之間傳遞問詢函監(jiān)管信息,加強了問詢函在董事聯結公司之間的監(jiān)管效果,假設3c得到證實。
表5 外部治理環(huán)境對問詢函間接影響的作用檢驗
1.內生性檢驗
(1)直接影響內生性檢驗:PSM-DID
為了克服政策自選擇問題,即問詢函不是隨機發(fā)放的,公司的年報可讀性較差會增加收函的可能性,本文選擇公司規(guī)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盈利水平(ROA)、成長性(Growth)、董事會規(guī)模(Ln_boardmt)、獨立董事比例(Pctind)、股權集中度(Top1)、違規(guī)處罰(Violat)、審計意見類型(Opinion)作為協變量,采用PSM配對樣本,并借鑒Serfling(2016)檢驗平行趨勢假定的方法,來估計財務報告問詢函對收函公司年報可讀性的真實“凈影響”,以更大程度提高回歸結果的可靠性。表6中PanelA回歸結果證實,公司在收函前年報可讀性并未有所變化,但在收到財務報告問詢函之后的當年和后兩年,年報可讀性均有顯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得到了改善,為假設1提供了穩(wěn)健性證明。
(2)間接影響的DID檢驗
為了排除關聯董事收函以外的其他因素對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的影響,本文采用DID模型對問詢函在具有董事聯結關系公司中的間接影響進行內生性檢驗。將“未收到財務報告問詢函的公司”分為兩組,用變量“董事聯結(Inquiry_dire)”區(qū)分,其中:與收函公司具有董事聯結關系的公司為處理組,Inquiry_dire取1;與收函公司不具有董事聯結關系的公司為對照組,Inquiry_dire取0。通過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收到問詢函前后的文本可讀性差異就可以了解問詢函能否產生顯著間接影響?;貧w結果如表6中Panel B所示,交互項Post×Inquiry_dire系數均顯著為正,再次證明了財務報告問詢函對董事聯結受訊公司的年報可讀性產生顯著的間接影響,假設2的回歸結果穩(wěn)健。
表6 內生性檢驗回歸結果
2.間接影響更換解釋變量
本文更換解釋變量為發(fā)訊公司當年收函數(Inquiry_num),以進一步保證假設2回歸結果的穩(wěn)健性。由此建立模型(4),其中Inquiry_num指董事聯結的發(fā)訊公司當年收到財務報告問詢函的總數除以100;若Inquiry_num的系數顯著為正,則證明問詢函可以促進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提高。具體模型如下:
根據模型(4)回歸,結果如表4的列(5)至(8)所示,解釋變量Inquiry_num的回歸系數均顯著大于0,問詢函監(jiān)管能夠對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產生間接影響。
假設1中提出財務報告問詢函通過降低收函公司盈余管理和增加違規(guī)成本來提高公司年報可讀性。因此采用溫忠麟等(2004)的中介效應模型來檢驗假設1實現的機理。
1.降低盈余管理。根據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等,1995)計算盈余管理(ABSDA)。通常情況下ABSDA越大,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表7中Panel A報告了財務報告問詢函通過降低盈余管理(ABSDA)對年報可讀性產生作用的檢驗結果。第(1)列Inquiry的系數在5%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財務報告問詢函降低了收函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第(2)至(5)列中,Inquiry與年報可讀性在1%或5%水平下顯著正相關,且ABSDA系數也在1%水平下顯著為負,表明財務報告問詢函對收函公司年報可讀性的影響部分通過盈余管理所傳導。
表7 直接影響的作用機理檢驗
2.違規(guī)成本。采用上市公司當年違規(guī)數量來衡量違規(guī)成本(Lawcost)(鄒洋等,2019)。表7中Panel B報告了違規(guī)成本作為問詢函對年報可讀性中介變量的檢驗結果。第(1)列Inquiry的系數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表明財務報告問詢函增加公司的違規(guī)成本。第(2)至(5)列中,Inquiry與年報可讀性均在1%或5%水平下顯著正相關,Lawcost的系數也顯著為正,表明增加違規(guī)成本的確是問詢函影響年報可讀性的重要途徑之一。
根據假設H2的理論邏輯,財務報告問詢函在董事聯結公司間信息傳遞并損害了董事聲譽,從而提高董事聯結受訊公司的年報可讀性。以下開展進一步的驗證:
1.聯結董事的信息傳遞機制
聯結董事作為公司間交流溝通的紐帶,將問詢函信息傳遞給受訊公司,使其年報可讀性產生間接影響,因此信息的傳遞效果決定了其影響程度。而獲取問詢函信息的多寡以及聯結董事傳遞的能力與意愿是影響信息傳遞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從董事收函密度以及董事職務兩個角度探討信息傳遞對問詢函與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關系的影響。
對于董事收函密度較高的公司,可獲得更多聯結公司收函以及回函的具體信息,以加深對問詢函涉及問題的理解程度,推動企業(yè)間有效信息、經驗技能的快速分享和轉移;同時,可與更多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水平進行比較,加強對交易所監(jiān)管重點的感知,促進受訊公司“揚長避短”,避免相似問題的出現。因此,隨著董事收函密度的增加,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決策上的“傳染”現象也更明顯。在模型(2)中加入董事收函密度(Director)和交互項Read_num×Director,其中Director指收函董事數量占公司董事總數的比重。其中,表8中Panel A第(1)至(4)列展示了回歸結果,Read_num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并且交互項Read_num×Director系數也都顯著為正,表明隨著董事收函密度的增加,董事獲得并傳遞了更多收函和回函信息,增加了對交易所問詢函監(jiān)管重點的了解與反饋,受訊公司對聯結企業(yè)會計可讀性的模仿得到進一步加強。
基于董事職務的具體性質,公司董事結構可以分為外部(獨立)董事和內部(執(zhí)行)董事。相對于外部董事,內部董事大多屬于公司的內部管理層人員,互動頻率高,更能有效地對企業(yè)會計信息發(fā)揮治理作用。內部董事在公司會計信息產生、披露過程中擁有更多的知情權和話語權,能夠在兼職企業(yè)間更大程度上傳遞問詢函相關信息,對年報披露形式的影響也會更大。因此,本文預測問詢函對存在內部董事聯結公司之間的間接影響更強。在模型(2)中加入內部董事(Insdepe)和交互項Read_num×Insdepe,其中Insdepe是虛擬變量,公司關聯董事是內部董事為1,否則為0。表8中Panel A第(5)至(8)列展示了回歸結果,Read_num系數在1%或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并且交互項Read_num×Insdepe系數也都顯著為正,表明相對于外部董事聯結,內部董事聯結更能夠增加對信息的傳遞,促進受訊公司產生更強的間接影響,進一步提高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
綜上,董事所在公司收函密度較高時,問詢函信息傳遞的強度增大,同時內部董事的信息傳播效果相較于獨立董事更高。因此,從董事收函密度和董事職務兩個方面驗證了問詢函監(jiān)管間接影響的信息傳遞機理成立。
2.聯結董事的聲譽機制
交易所問詢函聚焦了媒體、投資者和其他監(jiān)管機構等主體的視線,給收函公司和董事帶來較大輿論壓力,直接損害了董事在經理人市場的薪酬和聲譽。相對于一般聲譽董事,高聲譽的董事擁有更強烈的動機履行其職責,花費更大精力監(jiān)督財務報告的產生過程,形成可讀性更強的財務報告。因此,本文通過檢驗不同聲譽董事對問詢函間接影響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異,從而驗證問詢函監(jiān)管間接影響的董事聲譽機理是否成立。
首先,根據黃海杰等(2016)的研究,董事來自“985”高?;驀視嬛攸c學科高校時,則董事具有高聲譽;同時董事來自前八大事務所,也說明其是高聲譽董事。本文定義虛擬變量董事專業(yè)聲譽(Reput1),若董事具有高聲譽為1,否則為0。在模型(2)中加入董事專業(yè)聲譽(Reput1)和交互項Read_num×Reput1。其中,表8中Panel B第(1)至(4)列展示了回歸結果,Read_num系數在1%或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并且交互項Read_num×Reput1系數也都顯著為正,表明董事聲譽水平導致問詢函的間接影響程度存在較大差異,高聲譽董事聯結的受訊公司會更大程度提高年報可讀性。
其次,根據Fama和Jensen(1983)以及葉康濤等(2011)的研究,采用董事兼職公司的數量來度量董事職業(yè)聲譽(Reput2)。在模型(2)中加入董事職業(yè)聲譽(Reput2)和交互項Read_num×Reput2。表8中Panel B第(5)至(8)列展示了回歸結果,Read_num系數在1%或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且交互項Read_num×Reput2系數也均顯著為正,表明相對于一般聲譽董事,問詢函對高聲譽董事聯結的受訊公司能夠產生更顯著的間接影響。
綜上,回歸結果證實,出于董事對聲譽的維護,問詢函能夠對董事聯結公司的年報可讀性產生間接治理效果,即問詢函監(jiān)管間接影響的董事聲譽機理成立。
表8 間接影響的作用機理檢驗
本文立足董事聯結的角度研究財務報告問詢函的間接影響效果。研究結果表明:(1)財務報告問詢函降低收函公司盈余管理、增加其違規(guī)成本,從而對收函公司的年報可讀性產生直接影響;(2)基于聯結董事對信息的傳遞并出于對其聲譽的維護,財務報告問詢函對與收函公司具有董事聯結關系的公司產生間接影響,即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也得到了顯著改善;(3)外部治理環(huán)境較強的公司被問詢,能夠更顯著地改善受訊公司年報可讀性,即隨著收函公司投資者關注、媒體報道和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增加,董事聯結受訊公司會更大幅度提高年報可讀性。
基于本文研究結論,得到如下政策啟示:(1)在監(jiān)管方式創(chuàng)新轉型的背景下,交易所在實施問詢函制度時,需要注意企業(yè)間這種非正式網絡關系對會計準則執(zhí)行效果的影響,將有限的力量投注于那些存在董事聯結的企業(yè),就可能使問詢函制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公司應完善治理機制,合理的發(fā)揮董事會成員尤其是內部董事的監(jiān)督作用,在與具有董事聯結關系公司學習和模仿的過程中,應及時甄別錯誤和誤導性信息,控制“不良”行為傳播與擴散,充分借鑒聯結公司先進的經驗與方法,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和治理水平。(3)投資者關注、媒體監(jiān)督和產品市場競爭環(huán)境均能夠強化交易所問詢函的監(jiān)管效果,因此,為了使監(jiān)管的威懾力更強,可考慮引導和維護投資者關注、媒體監(jiān)督和產品市場競爭環(huán)境建設,多種監(jiān)管治理方式相互融合,發(fā)揮協同治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