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殊時期,學校開展線上教學。以《超重與失重》為例,提出了在線上研討中設計教學的三個步驟:挖掘核心素養(yǎng)、設置教學目標、組織結構設計。
關鍵詞:設計教學;線上研討;《超重與失重》
設計教學是指在設計思想的引領下,依據學習的具體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的目標,綜合分析后,圍繞核心概念開展的內容組織結構設計。教師應當從機械地完成教學設計走向創(chuàng)新地設計教學。這是一種戰(zhàn)略性的思考,對教師的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設計教學,線上研討分三個步驟展開:設計前的準備——挖掘核心素養(yǎng);內容標準的具體化——設置教學目標;學習內容的組織——組織結構設計。
1.挖掘核心素養(yǎng)
1.1研究課標,把握重點
課程標準是設計教學的依據。2017版課標[1]對《超重與失重》提出了“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因此,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認識超重與失重現象上;了解物體受到的重力并沒有發(fā)生變化;能通過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與自身重力的比較結果,判斷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
1.2分析學生,掌握錯誤認知
不少學生對“力與運動”關系有錯誤的認知:“當物體向上運動是超重,當物體向下運動是失重”。也有不少學生從字面上認為:“超重即重力變大,失重即重力變小”。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到物體受到的實際重力并沒有發(fā)生變化,超重與失重只跟“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有本質聯系,與物體的速度方向并沒有本質聯系。
1.3聯系日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2017版課標中給出了活動建議“通過各種活動,例如乘坐電梯、到游樂場參與有關游樂活動等,體驗失重與超重”。當人體在向上或向下加速運動時,不僅人對支持物的壓力會變化,人體各部分間的作用力也會變化,從而使人體產生不同的感覺。對此展開分析,不僅能提高利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把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為知識的建構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1.4挖掘內容承載的核心素養(yǎng)
1.5線上研討——設計前的準備
教師們對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有差異。2017版課標相較2004版課標總體變化不大,但在內容要求上略有微調,因此帶來了教學側重點的變化。基于課標展開的線上研討非常重要,教師不能再依照原有的經驗組織教學。
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設計教學。不同學生的物理觀念層次有差異,對概念有不同的錯誤認知?;趯W情分析展開的線上研討,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積累學生的常見錯誤認知,對提高教師的設計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恰當的物理情境不僅讓教師們拍案叫絕,還能促進學生們的學。創(chuàng)設情境是需要創(chuàng)新能力的技術活,最好有生活背景,能解決實際問題。基于創(chuàng)設情境展開的線上研討,有助于拓寬眼界、博采眾長,找到具體目標下相對合理的情境。物理情境和問題的積累,對提高教師的設計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學,應該為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教。核心素養(yǎng)是在情境中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在物理情境中,有序安排教學活動,分析這些活動分別發(fā)展了學生具體哪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挖掘學習知識所承載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基本路徑?;谕诰蚝诵乃仞B(yǎng)展開的線上研討,不僅有助于加深對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特別是在2017版課標中首次提出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本質,還有助于提取核心知識,為教學目標的設置和教學結構的設計做好準備。
2.設置教學目標
2.1目標的完整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通過緊扣課程標準,挖掘核心知識承載的素養(yǎng),使教學目標涵蓋所有學習成果,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整性。通過分析學生,設置難度適中的教學目標[2],確保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如果目標難度太高,會使學生受挫而膽怯,如果目標難度太低,則無法激發(fā)學習興趣。難度適中的目標應該是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是讓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跳一跳都能夠到的。如果教學條件允許,還可以針對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置教學目標。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然后由教師檢查學生是否達到了選定的目標,以及是否有潛力沖擊更高層次的目標。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因此目標的表述要指向學生的學。目標要有可操作性,便于檢查、評價,因此要用清晰的行為動詞來表述目標行為。
2.2確定教學目標
2.3線上研討——內容標準的具體化
最好的設計應該是“以終為始”,從學習結果開始的逆向思考[3]。課堂教學就是一個設置目標、導向目標、評價目標的過程。目標的設定為教學設計指明了方向,組織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就是選擇通向目的地的最優(yōu)路徑。
如何將內容標準“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具體化,教師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也是設計教學最富生命力的原因。通過線上研討,教師們充分表達,博采眾長,完善教學目標,進一步加深對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
基于教學目標展開的線上研討,有助于把握設計教學的根本方向,進一步明確學習內容承載的核心素養(yǎng),并細化到具體的素養(yǎng)指標與對應的水平,為學習內容的組織與學習活動的設計做好準備。體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內容與要求的教學目標研討,是教師參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基本保障。
3.組織結構設計
組織結構設計就是繪制教學目標實現的“結構導圖”。教師要將學習的概念與核心概念建立聯系,以核心概念為連接點、附著點,確定教學序,用一條主線串聯起內容結構導圖[4]。這條主線可依據教學目標與內容特征靈活選擇,常見的有:以核心知識、科學建模、科學方法、科學探究、物理學史組織教學內容?!冻嘏c失重》一節(jié),可以選用核心知識組織教學,如圖1所示,也可以選用科學建模組織教學,如圖2所示。
基于學習內容組織結構展開的線上研討,將建構整堂課的教學序,是設計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不應聚焦于每個零碎知識的講授上,而要把精力放在對教學過程主線的建構上。知識學習會因為有主線而被有效附著,才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如果學生學到的只是零碎的知識,那么這些知識終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遺忘。這點對教師同樣適用,如果研討中只關注零碎的知識點與活動的設計,將別人好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套入自己的教學設計,效果往往不理想。
4.結語
設計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設計工作,基于此展開的線上研討也應該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研討工作,教師切不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提出線上研討的三個步驟:挖掘核心素養(yǎng)、設置教學目標、組織結構設計,是從整體上把握設計教學的主線與核心,是培育教師設計教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曾文婕.課堂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周和建.“巧構主線,巧用舊知,巧開窗口”——談教學設計的三點策略[J].物理教學探討,2020(4):28-29.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疫情與教育”專項課題“線上教學背景下教學設計的開發(fā)與研討”(課題編號:2020YQJY531)、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課題“聚焦物理核心概念的單元教學設計微課制作”(課題編號:2020ETC163)、臺州市“線上教育學與教方式變革”專項研究課題“線上教學背景下教學設計的開發(fā)與研討”(課題編號:TGYQ18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周和建,1989.12,男,漢族,浙江臺州,大學本科,浙江省臺州市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