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慶
汲黯,字長孺,河南濮陽人,歷任太子洗馬、謁者、中大夫、東??ぬ亍⒅骶舳嘉?、右內史,后帶病臥治淮陽郡七年,卒于任?!伴T可羅雀”“后來者居上”的成語典故,皆出于他。是西漢第一清正廉潔、敢言直諫之臣,被漢武帝贊為“社稷之臣”。兩千多年來,人們無不對他懷有敬畏之心??墒?,他的清廉形象過去都限于史籍里。筆者創(chuàng)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汲黯傳》,再現(xiàn)了汲黯赤誠為民的感人形象,是當下每個領導干部都值得一讀的廉政教育讀本。
社稷之臣
西漢“文景之治”,是漢文帝、漢景帝讓漢朝走向鼎盛的重要時期,是君主社會第一個盛世。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漢景帝劉啟自登上皇位那天起,就為冊立太子一事煞費苦心,但兩次都失敗了。漢景帝劉啟打破嫡長子繼承制的做法,頒詔立第十子、年僅七歲的劉徹為太子。接著頒布《任子令》,廣納人才。在家耕地、年二十歲的汲黯,才學出眾,漢景帝讓他做了“太子洗馬”,服侍太子劉徹。
漢景帝駕崩后,十六歲的劉徹即位。他承繼父皇的做法,廣納天下才俊。劉徹首先升任汲黯為謁者——掌接待引見賓客,朝會時擔任警衛(wèi),亦奉命出使。
任謁者不久,東越發(fā)生騷亂,那里的閩越人和甌越人相互攻戰(zhàn),遍地烽煙。漢武帝派汲黯前往視察。汲黯僅到吳地便半途折返回來,向武帝稟報:“東越民風彪悍,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打打殺殺,本來就好斗,是民俗使然,沒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煩勞天子的使臣去過問?!?/p>
不久,河內郡的某個地區(qū)失火,連續(xù)燒毀了千余家。漢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汲黯回來后,說:“我經(jīng)過河南郡的時候,看到當?shù)刎毟F的老百姓遭遇水旱災害的有萬余家,甚至有父子相食者。我就采取便宜之權,憑借皇上給的‘符節(jié)’,下令河南郡打開糧倉,分粟米給受災貧民。我現(xiàn)在把符節(jié)歸還,并且甘愿領受矯制的罪名?!?/p>
漢武帝知道汲黯是為百姓著想,但對他竟然兩次忤逆圣命,心懷忌恨,于是把他逐出京城,讓他做了河南郡滎陽縣令。汲黯感到做縣令不能施展才智,回老家耕田去了。漢武帝得知真相,憐惜這個無私的人才,沒有降罪于他,下詔提升他做了中大夫。
汲黯推崇道家的無為而治,常與漢武帝在推崇儒家學說上相悖。為此,他數(shù)度犯顏諍諫,搞得武帝不勝其煩。漢武帝為圖耳根子清凈,又將汲黯調出京都,遠放到很難治理的東??とプ鎏?。
汲黯到了東海郡僅一年時間,就把那里治理得一片清寧。漢武帝欣賞他的才智,贊美他為“社稷之臣”;于是,又把他調回京城,升為掌制劉姓宗室的官職——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社稷之憂
漢武帝的勵精圖治和頻頻出招,贏得舉朝上下頌聲盈耳,漢武帝有些飄飄然。汲黯對漢武帝這樣的做法十分擔憂,某日朝會,漢武帝正興致勃勃地向群臣大講宏圖大略,并把自己比成唐堯虞舜大禹時,汲黯不顧被罷官的風險,起身大膽指斥漢武帝:“陛下內心欲望膨脹,而在表面上又擺出施行仁義的樣子,這怎么能效法唐堯舜禹建立起不朽功業(yè)呢!”武帝被噎得許久說不出一句話來,憤而宣布罷朝。公卿大臣都為汲黯驚恐擔心,并責怪他不該這樣指斥皇上。汲黯辯解道:“天子設置百官,難道是讓他們一味阿諛奉迎,陷主于違背正道的窘境嗎?我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卻不能損害朝廷大事?!?/p>
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張湯善于阿諛逢迎,數(shù)次被汲黯指斥,對汲黯十分忌恨,借機向皇上進讒言,把汲黯推向管理京城的右內史一職,欲置汲黯于死地。汲黯心懷大漢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把一向難以治理的京城治理得井井有條。
這時,漢武帝發(fā)動了對匈奴的戰(zhàn)爭,并擊敗匈奴。匈奴渾邪王率部眾降漢,朝廷征發(fā)2萬車輛前去接運。官府無錢,便向百姓借馬。百姓擔心官府不能歸還,不少人把馬藏起來,馬無法湊齊。漢武帝大怒,要殺右內史管轄下的長安縣令。汲黯立即覲見漢武帝,說:“長安縣令沒有罪,不能殺,要殺就殺我。匈奴將領背叛他們的君主來投降漢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讓沿途各縣準備車馬把他們按順序接運過來,何至于讓全國騷擾不安,使我國人疲于奔命地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將呢!”漢武帝聽了,立即收回成命。
渾邪王率部到來以后,漢朝商人因與匈奴人做買賣,被判處死罪的有500多人。汲黯面見漢武帝,說:“匈奴攻打我們設在往來要路上的關塞,斷絕和親的友好關系,朝廷發(fā)兵征討他們,戰(zhàn)死疆場與負傷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耗費了數(shù)以百億計的巨資。渾邪王率領幾萬部眾前來歸降,也不該傾盡官家府庫的財物賞賜他們,征調老實本分的百姓去伺候他們,把他們捧得如同寵兒一般。無知的百姓哪里懂得讓匈奴人購買長安城中的貨物,就會被死摳法律條文的執(zhí)法官視為將財物非法走私出關而判罪呢?”漢武帝又一次收回成命。
犯顏直諫
衛(wèi)子夫做了皇后,她的弟弟大將軍衛(wèi)青愈發(fā)尊貴起來,群臣見了都行跪拜之禮,唯獨汲黯依舊保持平等交往。有人勸汲黯說:“難道你看不出來么,如今大將軍受到皇上的尊敬和器重,是皇上想讓群臣居于大將軍之下,你不行跪拜禮哪兒成啊!”汲黯不以為然,回答說:“大將軍有行拱手禮的客人,難道不是顯得他更受人們敬重嗎?”衛(wèi)青聽到這個消息,對汲黯刮目相看,多次向他請教國家與朝中的疑難之事,對他欽敬有加。
張湯由小吏而至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威風八面,滿朝文武無不低眉折腰。汲黯不僅不低眉,還常常一針見血地指斥張湯:深摳法律條文,以花言巧語加以詆毀,構陷他人有罪,使事實真相不得昭示,把勝獄作為自己邀功的資本。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shù)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公孫弘以儒生在耳順之年踏入仕途,于古稀之年拜相封侯,風光無限,汲黯常常當面抨擊公孫弘:內懷奸詐而外逞智巧,以阿諛逢迎之術博取皇上歡心。
臣子一般不敢抱怨皇帝,汲黯不管這規(guī)矩,看到舊日的下級紛紛升職,甚至超過自己,知道是漢武帝不滿他的直言,很不服氣。一日,看到漢武帝又用了一些善于逢迎的官吏,指斥漢武帝:“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睗h武帝心里有氣,卻不得不承認汲黯說得對,沉默不語。
公孫弘、張湯因為受到汲黯的一次次指斥,在朝廷顏面掃地,懷恨在心,借汲黯反對漢武帝興師動眾地搞祭拜天地和神靈,編織了一個“誹謗圣制罪”的罪名,欲把汲黯滅族。漢武帝憐惜汲黯,借大赦的名義,僅將汲黯罷官。汲黯第二次歸隱田園。
漢廷因為連年對匈奴的征戰(zhàn),國庫空虛,朝廷不得不把鑄幣權收歸中央,并改鑄造五銖錢??墒?,盜鑄之風屢禁不止,淮陽郡更甚。漢武帝又想到了汲黯,命他為淮陽郡太守??墒牵橱龇Q病,三次詔書都拒不接受。漢武帝親自請他,允許他在家“臥而治之”,他才赴淮陽郡任職。
汲黯在淮陽郡,不懼權貴,勤政愛民,把淮陽治理得風清氣正。后在抗擊蝗災時,因突發(fā)心臟病而卒。
漢武帝對汲黯處處相讓,是唯一能容的犯上臣子。汲黯過世后,漢武帝讓他的弟弟汲仁官至九卿,兒子汲偃官至諸侯國相,表弟司馬安四次官至九卿,他的弟兄們也因他的緣故官至二千石職位者達十余人。這是一個奇跡,也是千古佳話。
《汲黯傳》讓為國赤誠、為民赤心、為政清廉、敢講真話的汲黯走出歷史的深宮,成為當代人爭相效仿的遠隔時空的朋友。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博副研究員、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理事,曾任淮陽縣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