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立冬,秋天的結(jié)束,冬天的開始。凜冽寒風(fēng)漸起是立冬最好的標志?!呵镲L(fēng)吹盡舊庭柯』『今宵寒較昨宵多』。立冬至,天氣漸寒,黃葉丹楓堆滿地面,天也變得開闊。一盞燈,半輪月,一夜更比一夜寒。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冬寒水結(jié);二候地始凍,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jié);三候雉入大水為蜃,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吃餃子
立冬吃餃子源于“交子之時需吃餃子”的說法,立冬是秋冬之交,餃子不能不吃。餃子餡以倭瓜為主,是由于古代認為瓜代表結(jié)實,吃倭瓜餃子算是對全家身體安康的一種希冀。
吃膏滋進補
在南方,人們在立冬這一天愛吃些雞鴨魚肉,蘇州人專門有進補吃膏滋的傳統(tǒng)。舊時蘇州,大戶人家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為了應(yīng)對天氣寒冷,會專門吃一些溫性的肉食,來為身體補充能量。
吃螃蟹分雌雄
江南有“西風(fēng)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的諺語,所謂的“九月雌、十月雄”是說到了農(nóng)歷十月就要吃雄的螃蟹了。蘇州人吃蟹最常見的方法是煮蟹。立冬以后螃蟹就會越來越少,這個時候的螃蟹才算真正長足。其實不論是雄蟹或雌蟹,蟹膏或蟹油,都豐滿醇厚,咬一口,滿口留香,吃后泡杯姜茶,養(yǎng)身又暖胃。
進食“六黑”
民間有“冬季進補,春季打虎”的諺語。中醫(yī)認為對應(yīng)五行的原則,冬季養(yǎng)生應(yīng)以補“黑”為主,應(yīng)多吃一些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發(fā)菜、海參等黑色的食物,這些黑色食物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氨基酸、維生素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鐵、鋅、硒等礦物質(zhì),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暖爐會
霜降后寒氣已重,因此各地開爐日期,一般常在農(nóng)歷十月初。暖爐多用一種耐燃燒的礦物砌筑,該物比礬石更白,輕暖堅固,后來則用薄鐵做暖爐?!抖Y記·月令》記述十月有暖爐會。蘇州昆山、安徽太平、湖北鐘祥等地,也在月初開始用火御寒,期間有賣糕餅供食或者飲酒舉行暖爐會的。
采桑葉
桑葉性苦,甘寒,能祛風(fēng)清熱,涼血明目。立冬時節(jié),天氣漸入寒冷,桑葉能泄降肝膽郁熱。《廣濟方》稱立冬日采桑葉一百二十片,如遇閏年,則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用桑葉煎湯洗眼,能治療各種眼病?!镀諠健贰都喎健范加涊d有用桑葉治療青盲眼、風(fēng)眼流淚以及眼紅澀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