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榮
【摘要】新知改變生活,技高贏得未來。終身學習,是《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對我們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明確要求。
【關(guān)鍵詞】勤學;苦讀;研讀;拜讀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一條漫漫長路,行走在路上,就算是踽踽獨行,也會留下深深淺淺的串串足印,每一粒生命的細沙都蘊含著一個甜美純凈的夢想,正是因為有磨礪,有撞擊,細沙才能在孤獨與忍耐中嬗變成顆顆碩大飽滿的珍珠。要想走好教育這條路,就要涵養(yǎng)師德,勤學苦讀。
在你的心目中,師德是什么?師德是內(nèi)化于心,師德是外化于形,師德的背后寫就的一定是更多的愛心、更大的責任、更重的擔當和更長的奉獻。
在這里,就要提到大家熟悉的一個人——吳正憲老師,如果請你用一個詞定位她的成就,你會用什么樣的詞語?
吳正憲老師很牛(……)!但是在這里,也請允許我告訴大家:我們所看到的這位全國特級教師,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吳正憲,在1970年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她還不滿十六歲,秉持的學歷僅僅是初中畢業(yè)。
“十六歲”“初中畢業(yè)”,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這樣的先天不足要給年輕的吳老師帶來多少迷茫、困惑和彷徨。是她的父親教給她:要“從閱讀開始,從記錄開始”。16歲,正是青春大好的年華,為了彌補自己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科班學習的缺陷,吳老師少了許多同齡人的浪漫幻想,多了許多旁人所不知的苦學經(jīng)歷。今天的吳正憲,在小學數(shù)學陣地上已經(jīng)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家賦予她“小學數(shù)學界女狀元、領(lǐng)軍人物”的頭銜,在談起經(jīng)驗時她總是說:“真要感謝那些年的勤學苦讀,為我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
勤學苦讀,勤學,苦讀,學什么?又讀什么呢?
先說勤學。學什么?書山有路,學海無涯,今天我們不言其他,只說那些日常我們一直在做、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的“教學常規(guī)三大件”:
①聽課? 特級教師于漪、竇桂梅老師的聽課論。平時我們往往會由學校組織聽平行班老師的課,聽優(yōu)秀教師的課,我在這里再給大家分享一條:聽名師大家的課。聽課,其實就是拜師學藝,所謂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去聽你所執(zhí)教學科的所有名師大家的課,聽上一年半載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有那么一兩位老師是你特別喜歡、想要學習或者效仿的“偶像”。目標明確了,然后跟定偶像,學習研磨,學個三五年,慢慢經(jīng)歷“形似—神似—形神不似”的階段。
②評課? 評課是把聽課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梳理歸結(jié)為理論的一種方式。在評課過程中,針對同一節(jié)課,大家會針對課堂的教路、學路、文路、思路和媒體使用情況從不同的角度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這些觀點在很多時候恰恰正是經(jīng)驗的分享和思維的碰撞。
③磨課? 磨課是什么呢?顧名思義:反復錘煉打磨,就是針對一節(jié)課,集中智慧進行反復推敲試講,直至最后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去年我們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素養(yǎng)提升培訓,設(shè)計了一個“磨課”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踐證明這種“磨課”方式特別適合我們教師進行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我們在努力打造一種適合教師自主研磨的一種校本研修模式。
陶淵明有名句曰: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必日有所長。我們講“學高為師,學為師之骨”,我們講“親其師而信其道”,在很多時候?qū)W生喜歡你、愿意接受你的引導和教育,往往就是從迷戀你的課堂、佩服你的才華開始的。踏實做好聽、評、磨這些環(huán)節(jié),打磨自己的學科教學素養(yǎng),鞏固學科本體知識,方能以自身的精彩去贏得學生的喝彩。而最巧妙的以德育人,我想莫過于順應(yīng)兒童道德認知“順從、認同、內(nèi)化”的轉(zhuǎn)變過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春風化雨了無痕。
再說苦讀。讀什么呢?人生可讀之書、當讀之書太多太多,如果你不是一個手不釋卷、嗜書如命的人,建議大家可以在工作之余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與專業(yè)發(fā)展有關(guān)的書籍進行閱讀:
①研讀課程標準? 當下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17年9月部編本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面世,但仍有不少學科教材面臨多種教材并存)。異本同考什么是主導?答:課標。課標是教育管理、教材編寫、教師教學、評估與考試的的直接依據(jù),它清晰地明確了每個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力與方法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熟讀課標,有助于我們更為清晰地選擇和整合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敖淌裁??怎么教?為什么要這樣教?”
②通讀學科教科書? 在課標之外,教科書是教師的首選讀物。除了所教年級的教科書之外,還要通讀全學段甚至整個中小學階段的教科書,教小學,最少通讀六年十二冊;教初中,那就通讀九年十八冊。只有這樣系統(tǒng)的閱讀,才能更為清晰地了解每冊之間知識點的聯(lián)系,找準自己所教的每一節(jié)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側(cè)重點。
舉例:寫人寫事寫景,這往往被稱為習作教學老三篇,說它老,是因為它在中小學習作教學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比較多,我們有老師可能發(fā)現(xiàn),這三類文章幾乎在三到九年級每個學年都會出現(xiàn)。(寫人作文6篇,一事寫一人“三段文”,多件事寫一人“講詳略”,抓住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來寫一個人“抓細節(jié)”)。哪些知識和方法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哪些需要精講,哪些需要略講,哪些不需要講,這些都建立在你對本學科教材系統(tǒng)性的熟悉程度和掌握程度上。
③拜讀教育名著? 除了大部頭的教育名著,在這里我著重想向大家推薦的是“教師寫給教師看的教師用書”。顧名思義,就是一線教學名家寫的與教育教學息息相關(guān)的作品專著。想做好班主任,讀讀李鎮(zhèn)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系列;想做好主題教學,讀讀竇桂梅的“竇桂梅與主題教學”系列;想上好習作指向課、講評課,讀讀管建剛的“指向性閱讀”“作文教學革命”系列;想推行經(jīng)典,讀讀韓興娥的“海量閱讀”系列;想創(chuàng)設(shè)和諧教學情境,讀讀王君的“青春課堂”系列。我把這些書稱之為“教師寫給教師看的教師用書”。所謂“教師用書”,是因為這些草根名家的教育敘事,沒有艱深的理論,更多的只是教育敘事和經(jīng)驗記錄,是一種可以“拿來主義用之實踐”的指導性讀物,可操作性強,你甚至可以比葫蘆畫瓢來做。讀,然后思考,然后學以致用,站在名師的肩膀上看世界,你真的可以看得更遠,視野更開闊。
新知改變生活,技高贏得未來。終身學習,是《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對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明確要求。我們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們說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在完美師德的鑄造過程中,積淀很重要,提煉很重要,吸收很重要,內(nèi)化很重要,教師這點事兒,既然要做,何不就做得精彩卓越?!扒趯W苦讀”,這是把金鑰匙,讓我們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