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陳帥
摘要:木管五重奏是室內(nèi)樂的重要形式之一。興起于18世紀(jì)的歐洲,是由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和圓號五種樂器組成。在交響樂中木管就以音色色彩豐富而著稱,將四個音色各異各有特點的樂器組合在一起,就使得木管五重奏的音響色彩十分的豐富。
關(guān)鍵詞:單簧管;木管五重奏;室內(nèi)樂
單簧管作為木管樂器中的一種重要樂器,在木管五重奏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木管五重奏的演奏過程中,單簧管的音域、音色、力度、音量與其他樂器的融合度等方面,都是木管五重奏的演奏中必不可少的。
一、音域與音色在木管五重奏中的作用
木管五重奏中,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和圓號都有自己獨特的音域。木管五重奏中長笛的實用音域從小字一組C到小字四組F,雙簧管的實用音域從小字組bB到小字三組A,單簧管的實用音域從小字組E小字4組C,大管的實用音域從大字一組降B到小字一組降B,圓號的實用音域從大字一組B到小字二組F。其中單簧管的音域雖然沒有長笛的音域高,沒有大管的音域低,但是單簧管的音域是五個樂器中音域最廣的,可以到達(dá)3個半至4個8度。
單簧管的低音區(qū)渾厚、陰郁。中音區(qū)(鼻音區(qū))有朦朧、凄切的意境。中高音區(qū)清澈,富有表現(xiàn)力。有女高音的委婉,素有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的稱謂,可以演奏速度輕快活潑的旋律,又可以表現(xiàn)出華麗的效果。把夢幻、詩境、富有激情的演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單簧管的高音區(qū),有著獨具特色的音響效果。單簧管在不同的音域中音色各具特色,它低音區(qū)的音色和大管、圓號的音色相近。中音區(qū)和高音區(qū)的音色和雙簧管和長笛的音色相仿,是木管五重奏中重要的“過渡性”樂器,和圓號一起成為木管樂器音色的融合劑。
二、音量與力度在木管五重奏中的作用
在木管五重奏中,單簧管演奏和聲聲部時音量需要得到一定控制,要與其他樂器的音量配合好,既不能太強造成喧賓奪主,又不能太弱導(dǎo)致被其他聲部的聲音掩蓋住。不同的樂曲中,對于音量的控制與調(diào)節(jié)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演奏旋律聲部的時候,音量要稍強一些,達(dá)到最大的透明度。
在木管五重奏中,五種樂器的音響效果都各具特色,所以在力度的控制與配合上具有相當(dāng)?shù)碾y度。長笛和雙簧管可以很強但最弱無法達(dá)到ppp,而大管可以很弱但無法達(dá)到fff。單簧管的力度最弱可以到ppp,最強可以到fff,這是除圓號以外其他樂器做不到的。這使得單簧管的音樂變現(xiàn)力更加的豐富,促使木管五重奏的情感層次鮮明。在力度和音量的控制,單簧管演奏者需要做到自如地控制自身的音量,來和其他樂器相配合,共同達(dá)到樂曲在音量與力度上的要求。
三、單簧管在木管五重奏中的連接性與色彩性
單簧管是一件色彩極其豐富的樂器。雖然在木管五重奏中所有的木管樂器都沒有統(tǒng)一的音色。但對于單件樂器來說,其本身的音響色彩相對固定,而單簧管則不然,單簧管的每個音區(qū)都是有其特點的音響色彩。在聲部的連接時,單簧管可以與圓號一同擔(dān)任聲部的連接工作。
由于單簧管中音區(qū)的音色帶有一定的鼻音色彩。而這種色彩在木管五重奏的演奏中不同于長笛或雙簧管明亮的音色。又因圓號的音色在木管五重奏的演奏中起到了一個較中庸的角色。所以,在木管五重奏演奏中單簧管的這種鼻音音色與圓號的中庸音色一起,可以在聲部連接一同時演奏和聲的中聲部,使樂曲的和聲聽起來更自然。因為長笛和雙簧管的音色十分明亮、大管在木管五重奏中又扮演者低音的角色,單一的圓號無法演奏雙聲部的和聲。所以,這樣一來單簧管這一樂器,就在木管五重奏的演奏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單簧管每個音區(qū)的音色都是不同的。單簧管的低音渾厚,并帶有一定金屬色彩;中音區(qū)略帶有鼻音的音色;高音區(qū)的音色十分的明亮。這也就注定了單簧管這一樂器演奏帶有十分豐富的色彩。在木管五重奏的演奏中,長笛與雙簧管的音色十分的明亮;圓號的音色介于銅管和木管之間;大管的音色又時渾厚低沉的。所以,如果沒有單簧管具有的不同的音色特點,在演奏時所能演奏的樂曲就十分有限了。
正因為單簧管的音色特點。在木管五重奏的演奏中,單簧管可以使樂曲的音響效果更佳的豐富。在不同的曲目或曲目不同的段落中,作曲家都會利用單簧管各音區(qū)不同的音色特點。使得樂曲在每個段落中都能賦予聽眾音響效果上的新鮮感。
綜上所述,單簧管在木管五重奏以及在室內(nèi)樂的演奏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8世紀(jì)木管五重奏就在歐洲興起,并一度成了歐洲室內(nèi)樂重要的演出形式之一。我國在70年代初期,木管五重奏才隨著管樂發(fā)展而興起。許多演奏家和作曲家開始創(chuàng)作或改編一些民歌,作為木管五重奏的演出曲目。隨著“一帶一路”和“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我們應(yīng)該更多的創(chuàng)作更多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的底蘊的木管五重奏作品。通過這一演出形式,將中華文化與世界分享。讓世界更加了解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
參考文獻(xiàn):
[1]王震亞.單簧管樂器改良?xì)v史進程中的經(jīng)典之作[D].星海音樂學(xué)院,2019.
[2]黃小珊.單簧管手指技巧及其教學(xué)研究——評《單簧管演奏教程》[J].中國高??萍?,2019(12):116.
[3]崔濤.淺析單簧管的呼吸技巧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J].藝術(shù)評鑒,2019(20):66-67.
[4]孫閱博.淺談單簧管音準(zhǔn)偏差的成因及校正方法[D].蘇州大學(xué),2019.
[5][美]韋斯特法爾.木管樂器演奏法[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
[6]王雨時.木管五重奏的學(xué)習(xí)要領(lǐng)與難點分析[J].黃河之聲,2019(14):102-103.
[7]許鵬.論單簧管演奏中的情感表現(xiàn)[J].當(dāng)代音樂,2019(1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