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花腔女高音演唱時在超高音內(nèi)進行,快速的走句、大段的花腔樂段,極需演唱者有明亮的音色、強大的氣息及共鳴來支撐。在如今的聲樂學者中,極不缺乏音色明亮、條件優(yōu)越的好嗓子,但大多聽起來都過于單薄,其原因各異。因筆者對花腔作品十分感興趣,也進行過較為系統(tǒng)的花腔演唱學習,因此,本人將結(jié)合自身實踐,研究當今花腔學者在演唱時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在聲樂教學中花腔學者演唱技巧的訓練與提升的些許拙見。
一、花腔女高音在聲樂演唱中存在的問題
1.花腔女高音的科學呼吸問題
呼吸是歌唱的首要前提,也是歌唱的必要準備。它在美聲唱法中或不可缺,對于花腔女高音來說,呼吸也是至關重要的。人在歌唱狀態(tài)下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是截然不同的?;ㄇ慌咭粼谘莩獣r所需的呼吸方法為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這種呼吸方法要求在吸氣時,不僅胸部得到擴張,氣也要順著胸部向下,充滿腰部,這樣我們在歌唱花腔作品中的華彩樂段時才有足夠的氣息來支撐。
花腔作品大多音域較高,常有大段的華彩樂段伴隨,這對于歌者的要求往往較大,演唱時需要足夠的氣息來支撐,強大的氣息則需要良好、科學的呼吸來提供。然而面對大段的華彩,花腔學者往往都會因為沒有做好充足的吸氣準備,氣吸得太淺,沒有做到上述所說的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所要求的將氣息灌滿整個胸腔和腹部的狀態(tài),導致歌唱過程中出現(xiàn)漏氣,或氣不夠的現(xiàn)象,甚至面對打斷的華彩跳音就泄了氣,通常樂句唱到三分之二氣就沒了,因此,樂句聽起來零零散散,給聽者一種不完整的感覺。
2.花腔女高音的共鳴問題
歌者在演唱時所應用到的共鳴腔體有:頭腔、口咽腔和胸腔。因花腔女高音演唱時常在超高音內(nèi)進行,并伴隨快速的走句,大量的華彩樂段。因此,花腔學者在演唱時所用的頭腔共鳴較多,口咽腔、胸腔所占的比例較少。
聲樂是一個極其抽象的專業(yè),任何一個共鳴位置及狀態(tài)都需要歌者自己摸索、探尋?;ㄇ慌咭羲仨毜念^腔共鳴正是大多歌者所困擾的。高聲區(qū)的音通過聲帶的振動而發(fā)生,音越高,振動的頻率越大,超高音只有通過聲帶的邊緣震動,歌者尋找頭部較小的空間來產(chǎn)生頭腔共鳴,才能使唱出的音更加的明亮、動聽。
而花腔學者往往因為找不到頭腔共鳴的點、或是口咽腔、胸腔共鳴多了,導致頭腔共鳴不夠、不集中,因此出現(xiàn)超高音上不去或是音色不明亮等狀況。這也就是聲樂教師常說的“點小”,只有將“點”開的小了,高音才能明亮、通透,而現(xiàn)如今的花腔初學者正是缺少這一點的訓練,在歌唱時,往往“點”開大了,高音也就因此不通透了。
二、聲樂教學中技能技巧的訓練與提升
1.花腔女高音的科學呼吸方法及糾正
花腔學者在演唱時應選擇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來進行呼吸,這樣的呼吸能夠使氣灌滿整個胸腔,并下沉到丹田,使人體內(nèi)的各個有助于歌唱的器官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配合,演唱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在聲樂教學中,通常聲樂教師對學生的第一要求就是:放下呼吸。對于初學者來說,看似很難理解,但其實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便能做到。由于花腔作品存在大量的超高音以及大段的華彩樂段,這對于歌者來說有著很大的氣息要求。歌者必須在放下呼吸的基礎上才能擁有有良好的氣息。
a花腔學者在面對大段的高音長句時,常會出現(xiàn)氣息支撐不夠整個句子的情況。此時,可以采用聞花香的方式來訓練“緩吸緩呼”的狀態(tài)。人體在聞花香時,需要靜下心來,慢慢靠近花朵,緩緩地、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氣呼出來?;ㄇ粚W者可以私下在練習的時候采用這種“聞花香”的方法,將心平靜下來,兩臂自然下垂,用口、鼻吸氣,使氣慢慢從咽部進入肺部,同時兩肋張開,橫膈膜向外擴張,到達腹部,使氣息充斥整個身體。在吐氣時,也要注意不應一下吐完,要勻速、均勻的向外吐出。做到“忙中取氣急不亂,停止待拍慢不斷,好處大取氣流流,拙則少入氣換換”。切記訓練時不可聳肩、提氣,必須在身體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完成。
b花腔作品中大多伴隨大段的跳音長難句的出現(xiàn),花腔學者常常感覺“跳不起來”,或是跳音不明亮、不積極。此時,我們可以采用狗喘氣的方法來訓練呼吸,使氣息更有彈性。狗喘氣,顧名思義就是急促的呼吸。首先應當打開口腔,兩肋迅速張開,完全利用口吸入氣體,當人體吸入氣后,利用橫膈膜的張力,使之形成有節(jié)奏的彈動。練習強度可以從慢速開始,逐漸加快。
2.花腔女高音共鳴腔體的圖例展示及分析
共鳴是指:“歌唱時氣息振動聲帶發(fā)出聲音,并突出一定泛音的共振現(xiàn)象。”每一件樂器都有它的共鳴音箱,因為有了共鳴音箱的支撐,才使得樂器發(fā)出的音更加渾厚、動聽。而我們?nèi)梭w也有自己的共鳴腔體,在歌唱時,我們通過聲帶的震動發(fā)出聲音,同時保持共鳴腔體的打開,在興奮狀態(tài)下,讓聲音產(chǎn)生共鳴,使聲音聽起來更加的圓潤、渾厚。
正如圖中所見,我們在歌唱時有高、中、低音區(qū)之分。低聲區(qū)在花腔作品中存在較少,主要是依靠胸腔產(chǎn)生共鳴,在嘆著氣演唱的同時兩肋向外擴張,使聲音聽起來更加渾厚、結(jié)實;中聲區(qū)是歌唱共鳴的基礎聲區(qū),主要依靠咽喉共鳴、口腔共鳴為主,演唱時須將舌根放平,找到嘔吐的感覺產(chǎn)生共鳴;在花腔女高音作品中,高聲區(qū)的旋律最為常見,這時頭腔共鳴的比例加強。因為花腔作品音域較高,音區(qū)高的音從咽部發(fā)出后,靠聲帶的邊緣震動來發(fā)聲,因此它只有在固有頻率高的頭部較小空間才能形成共鳴。
花腔學者在進行共鳴練習時,可以采用哼鳴練習的方法。打開口腔,使舌頭貼緊上口蓋,用鼻發(fā)聲,結(jié)合韻母音階進行演唱,使學者找到氣息和聲音在頭腔的支點,通過自身控制和調(diào)節(jié)呼吸、聲音位置及頭部、咽部共鳴,使學者找到聲音的高位置,體會聲音與各共鳴腔體產(chǎn)生共鳴的感覺,從而收獲較好的共鳴。
除了哼鳴練習法,花腔學者還可以嘗試“打哈欠”、“吸著唱”的狀態(tài)來進行練習。人體在打哈欠時,整個身體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喉頭下降,鼻腔打開,這是很好的歌唱狀態(tài)。這時人體的咽管拉長,能使聲音較容易的獲得共鳴。在打哈欠的基礎上演唱時,想象發(fā)出的聲音和呼出的氣都從口中往回送,好像聲音貼合在咽壁上,始終保持在一個點上,可以使演唱者的喉部放松、下沉,使喉腔得到最大的打開和放松。
結(jié)語:本文通過以上對花腔女高音技能技巧的訓練與提升的淺談,在查閱資料與研究音頻對比的過程中,深知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某些觀點、訓練方法闡述的未必到位,其中必定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還需努力探索,深度挖掘,通過閱讀和實踐來充實自己!
參考文獻:
[1]劉穎.《試論氣息在花腔女高音演唱中的運用——以詠嘆調(diào)《啊,滿園鮮花凋零》為例》[D].武漢音樂學院,2010.
[2]蒲佩芳.《論十九世紀上半葉意大利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研究——以三首詠嘆調(diào)為例》[D].南昌大學,2017.
[3]楊婷婷.《“咽壁技巧”在花腔女高音中的運用》[D].西安音樂學院,2016年.
作者簡介:周晨楠(1997.8.12-),性別:女,籍貫:江蘇省南通市,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長沙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