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伊
第一次聽到太史公司馬遷這個名字時,還在初中。歷史老師說:“他承受腐刑加身,卻鑄就第一史書,讓人可嘆可敬。”我卻暗自搖頭,七尺男兒寧死不屈,怎能受此大辱?
那個時候年少輕狂,心中的英雄都是熱血的,或如李廣,不愿受辱,引刀自剄;或如金庸、古龍筆下的豪杰,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但到而立之年,再讀《太史公記》,再讀《報任安書》,才明白,對于中年來說,死亡是一種解脫,而活著才是一種勇氣。
01
“聞陵降,上怒甚,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群臣皆罪陵……”天漢二年,漢朝將軍李陵率領(lǐng)五千步軍作為偏師出征匈奴,卻遇到了匈奴八萬主力,奮勇廝殺后因寡不敵眾、孤立無援而戰(zhàn)敗投降。
消息傳來,皇上震怒、群臣激憤,朝野上下一片喊打喊殺之勢。是李陵真的罪該萬死么?未必,畢竟誰面對10倍于己的敵人,也是必敗之局,更何況他還曾死戰(zhàn)一場。
大家覺得李陵該死,只是因為漢武帝認為他該死。誰知此刻,司馬遷卻站了起來,盛贊李陵的“國士之風”和此戰(zhàn)的功績。
一時間,朝堂里鴉雀無聲,皇帝更是臉色鐵青。
沒人想到46歲的司馬遷竟然是個愣頭青,這些話說出來輕則前途不保、重則家破人亡。有人搖頭,太傻了,可這傻背后,卻是一份赤膽忠心。司馬遷知道李陵的品格,更知道對于國家而言,唯有善待李陵,才能有更多的將士愿意為國而戰(zhàn)。
后來的結(jié)果,大家都知道了:“上以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p>
圣旨頒下的那一刻,司馬遷心中那個敢言的少年徹底死了。出獄之后的司馬遷,已經(jīng)判若兩人,上朝時畢恭畢敬,下朝后閉門寫書,再也沒有說過一句違背圣上的話。
02
“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倍潭叹艂€字,道出了圣旨頒布的那一刻,是何等的心傷如死。
李陵事件爆發(fā)前,他作為侍從已在漢武帝身邊效忠了十幾年?!捌鸵詾榇髋韬我酝?,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yè),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wù)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p>
可以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十多年的忠誠與辛勞,抵不過一次直言不諱。
人在職場何嘗不如此?年少時為工作努力奮斗、犧牲奉獻;一眨眼人到中年,沒人再與你談?wù)撛?jīng)的奉獻與功績,有的只是歲月高高舉起的屠刀。
多少人活到了三四十歲,學會了賣笑,委屈憋著、不忿藏著,就為了一口飯吃,工作就是命脈,上司就是上帝,再多的苦楚也得咬碎了往肚里子吞。
熬過去了就是明天,熬不過去就是崩潰于無聲。
03
“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卑凑諠h朝刑法,“腐刑”也有逃避的辦法,就是用錢贖,需要五十萬錢。但司馬遷官小家貧,哪能拿出這么多錢?就算是家人為他到處舉債,最后也沒有湊夠五十萬。因為窮,他終于還是受了那一刀,砍去了他為人的尊嚴,成了天下的笑柄。
不結(jié)婚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不到中年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窮。中年人看起來外表光鮮、工作穩(wěn)定,但背后卻是一家老小的開支加上永遠還不完的房貸車貸,再也經(jīng)不起一點折騰。
刷屏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道盡了中年人的心酸。文章作者從事金融工作,收入不菲,已算得上中產(chǎn)家庭,岳父母也都是退休工人有醫(yī)保??僧斣栏敢驗榱鞲幸l(fā)一系列的病癥并住進了ICU后,每天2萬多的治療費用,還是幾乎讓這個家庭崩潰。他們賣掉了所有的股票和理財,也只能撐一個多月。
摧毀一個中年人到底有多簡單,只需要一場大病、一場生意失敗、一次子女擇校就可以了。
少年時,有父母為你遮風擋雨;年輕時,孤身一人無牽無掛、漂亮瀟灑;只有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到處都需要錢,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掙得真少、自己真沒用。
這是中年人的責任,也是中年人的無奈。不敢輸,也輸不起;不敢窮,也窮不起;不敢病,也病不起。
04
“而仆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逼鋵?,何止天下人恥笑,連司馬遷自己都不齒自己。在《報任安書》里,他寫道:“行莫丑于辱先,詬莫大于宮刑。”因為覺得愧對祖先,他再也沒有去父母的墓前拜祭過。
在那個人人尚勇、視名節(jié)高于一切的年代,連奴隸婢妾尚且懂得自殺,更何況是士大夫司馬遷。他當然也曾想過自殺。他一死了之簡單,但父親臨終前的遺愿誰去完成?家中的妻子和兒女,又有誰去照顧?
死亡是一種解脫,而活著才是一種勇氣。茍且,夢想還能延續(xù);偷生,家人就有依靠;怕死,卻不是為自己。
司馬遷出獄后倒升了官,漢武帝封他為中書令,但他也徹底慫了,變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中年人?!皬乃赘〕?,與時俯仰”,哪怕別人在背后指指點點的譏諷,也從不還嘴。
以前,他可以為沒有交情的李陵仗義執(zhí)言;現(xiàn)在,他卻不敢為生死之交任安講情。只能寫下直抒胸臆的《報任安書》,寫盡了自己的屈辱,寫盡了自己的不幸,寫盡了自己的激憤,字字帶血。
人到中年,失去了所有的勇氣,只剩下了一個“慫”字,因為再也冒不起一點風險。
有人說,“隱忍以就功名,為史公一生之心?!钡心耆说碾[忍是為功名么?怕更多的還是為家人。
05
又過了一個十年,司馬遷終于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理清了上至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更被推崇為文學典范,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
黃庭堅說:“凡為文,須熟讀韓退之、司馬子長文?!?/p>
鄭樵說:“六經(jīng)之后,惟有此作。”
梁啟超說:“史界太祖,端推司馬遷。”
魯迅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p>
但這個寫完《史記》的男人,卻在寫完《史記》的第二年消失得無影無蹤,沒有再留下一點記載。
他的死成了一個謎,各種猜測都有。
一個曾經(jīng)背負屈辱的中年人,此刻已然安頓好妻子兒女的退路,已然完成了父親的遺愿,是時候退場了。
金圣嘆在評《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司馬遷“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淚”。
年少不懂太史公,讀懂已是淚千行。
(源自《讀者》)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