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豬養(yǎng)殖過程中,傳染性胃腸炎是其較為常發(fā)的一種疫病,一旦發(fā)病,不僅會對豬的正常生長產生影響,也會威脅到其生命安全,同時可能會造成大規(guī)模生長感染,進而產生經濟損失。因此在生長養(yǎng)殖過程中,需對傳染性胃腸炎防治有充分認識與了解,減少養(yǎng)殖戶在養(yǎng)殖時可能會產生的損失。
關鍵詞:豬養(yǎng)殖;防治要點;經濟損失
傳染性胃腸炎屬于腸道疫病,具有一定傳染性,成長期不同的生豬均有感染此病的可能,但是總體來講,成年豬的實際死亡率比較低。幼豬仔一旦感染此病,就會出現嚴重腹瀉、嘔吐、脫水等現象,一般來講,兩周以下幼豬仔染病概率更大,并且死亡率比較高,能夠達到百分之百,因此在生豬養(yǎng)殖過程中,養(yǎng)殖戶應給予此種疫病充分重視[1]。
一、傳染性腸胃炎的基本概念與主要癥狀
此病的致病原是傳染性腸胃炎相關病毒,生豬屬于病毒的易感動物,品種不同的生豬和生長階段不同的生豬都會受到病毒感染,其中以哺乳階段的幼豬仔以及妊娠階段的母豬感染率最高,并且此病在發(fā)病時間方面,季節(jié)性特點比較明顯,一般在冬春和秋冬交替季節(jié)發(fā)病比較集中,在流行方式方面,主要體現為以下集中,即地方流行性、流行性和周期性,傳染源為帶毒以長期排毒的生豬。
此病潛伏期為十六小時左右,在發(fā)病之后,會迅速蔓延整個豬群,進而導致生豬出現大規(guī)模感染問題,不同生豬感染之后的癥狀會有所不同。就仔豬來講,在感染此種疫病之后,前期癥狀主要為噴射狀腹瀉、嘔吐,糞便顏色為綠色、黃色以及白色,會出現明顯脫水問題,體重下降迅速,主齡在兩周之內,并且在哺乳階段的仔豬死亡率比較高,仔豬的成活率與其日齡之間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2]。成年豬在染上此病之后,癥狀表現并不明顯,其中主要體現在食欲不振,部分會出現嘔吐現象,但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并且伴有腹瀉癥狀,腹瀉為水樣狀,糞便顏色主要為褐色以及灰色,體重下降比較迅速[3]。對于哺乳階段的母豬來講,在染上此病之后,會出現乳汁分泌減少或者是分泌停止的問題。一般來講,成年生豬的實際腹瀉期間為一周,并且死亡率比較低。
二、病理變化
在對死后病豬解剖之后能夠發(fā)現,胃腸道中有明顯病變問題出現,并且在胃部有一些尚未消化的凝乳塊,胃底粘膜有出血、充血問題,形狀為長條狀,有少量泡沫在其中,腸道中擴張明顯,腸道外觀呈現出明顯透明狀,腸系膜當中的血管也會出現擴張問題,以及腸系膜中的淋巴結會出現充血腫大情況[4]。將空腸剖開之后,用生理鹽水對其進行沖洗浸泡,在沖洗干凈之后將其放于玻璃器皿當中,然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浸泡,在顯微鏡中觀察能夠發(fā)現,空腸絨毛膜脫落和萎縮現象比較嚴重。
三、豬養(yǎng)殖中傳染性胃腸炎主要防治要點
(一)保證喂養(yǎng)環(huán)境處于良好狀態(tài)
在進行生豬養(yǎng)殖過程中,豬舍實際衛(wèi)生情況對生豬健康狀況會產生直接影響,生豬養(yǎng)殖中染上悵然性胃腸炎的主要原因在于衛(wèi)生問題。因此應重視養(yǎng)殖場的衛(wèi)生問題。具體實施時,主要從這幾方面進行:首先,做好生豬養(yǎng)殖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將養(yǎng)殖場附近的垃圾處理好,加強綠化建設[5]。其次,做好豬舍的消毒工作以及清理工作,保證注射通風良好,保證豬舍處于干燥狀態(tài)。
(二)做好疫苗免疫
為了使傳染性胃腸炎得到有效預防,就需注重疫苗免疫的加強,在進行疫苗免疫過程中,主要是運用口服以及鼻內接種的方式[6]。一般情況下,妊娠母豬處于生產之前的半個月到一個半月這段時間需運用鼻內接種的方式,劑量為1mL,進而實現對仔豬和母豬的同時保護,體重處于15kg左右的生豬,疫苗接種劑量為1mL,體重處于40kg左右的生豬,疫苗接種劑量為2mL,體重處于50kg以上的生豬,疫苗接種劑量為4mL,通過疫苗免疫的方式,能夠使疫病預防獲得比較明顯的效果。
(三)加強喂養(yǎng)管理
在對生豬進行喂養(yǎng)時,不僅需添加維生素、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營養(yǎng)飼料,也要避免喂養(yǎng)生豬時使用霉變飼料或者是含毒的豬飼料。并且在正式喂養(yǎng)之前,需對喂養(yǎng)槽進行清理,將剩余飼料及時清理掉,不能直接將陳舊飼料和新鮮飼料混合在一起進行喂養(yǎng)。同時在喂養(yǎng)時,保證水源衛(wèi)生干凈,水中沒有病毒以及細菌,必要情況下在飼料當中增加提高免疫力藥物,進而實現對疾病的有效預防。
(四)合理引進仔豬和選址
養(yǎng)殖場在對仔豬進行引進時,需進行嚴格篩選,避免仔豬帶有傳染性胃腸炎,盡量使該病從源頭上得到防治。在對養(yǎng)殖場場所進行選擇時,也需關注病癥防疫問題,在選址過程中,盡量選擇和市區(qū)距離比較遠,避免養(yǎng)殖環(huán)境噪音過大或者是和公路之間的距離比較近,以免產生室內污染。同時在對豬舍進行建設時,需保證豬舍處于通風位置,選擇較高位置建設豬舍。
(五)重視疾病治療工作
傳染性外腸炎在發(fā)生之后,需及時運用科學方案進行治療,具體實施時,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首先,對染病生豬及時隔離,生豬感染傳染性胃腸炎之后,需第一時間進行隔離,避免疫病出現在豬舍中大范圍傳播的問題。其次,將病豬隔離之后,需針對豬舍進行全面消毒和全面清潔,并且運用隔離方式對生豬進行飼養(yǎng),防止其病情出現進一步惡化問題。在此過程中,尤其需注重對仔豬以及妊娠母豬的保護工作,仔豬以及妊娠母豬在免疫力上往往比較低。再次,在對病豬進行治療過程中,應保證藥物選擇的合理性,和病豬的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然后確定使用口服方式和外敷方式進行治療,避免出現選錯藥的情況,防止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藥物中毒問題。在治療過程中,可以對其進行糖鹽水、葡萄糖的補充,借此使脫水癥狀得到緩解。并且為了避免出現繼發(fā)性感染問題,可以運用西醫(yī)方式進行治療或者是中醫(yī)治療的方式,采用西醫(yī)方式時,可以口服液慶大霉素、黃丙沙星等,采用中醫(yī)方式時,可以使用白頭翁、柯子以及姜黃進行煎湯,并且將適量紅糖加入進行沖服,然后和飼料之間進行混合對病豬喂養(yǎng)。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注射黃連注射液的方式對治療效果進行強化。
結束語:
總之,傳染性腸胃炎屬于消化系統(tǒng)方面的疾病,其特點主要體現在發(fā)病急、傳染性高以及死亡率高。生豬一旦染上此病,將會使養(yǎng)殖戶產生巨大經濟方面的損失,就發(fā)病成因來講,主要是由相關病毒誘發(fā),在養(yǎng)殖的不同階段均有可能發(fā)生,其中仔豬中最為常發(fā),腹瀉、脫水以及嘔吐為發(fā)病時的主要特征。仔豬在癥狀上與成豬會有所不同,成豬在染病之后,可能會出現極度口渴的情況,糞便顏色為褐色或者是灰色,食欲減退明顯。在不能對其進行及時治療的情況下,容易發(fā)生生豬大量死亡的問題,進而使養(yǎng)殖戶產生較大經濟損失。因此生豬養(yǎng)殖時,應給予傳染性腸胃炎預防充分重視。
參考文獻:
[1]熊鋒.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流行特點及防治方法[J].江西農業(yè),2019(20):32.
[2]劉艷.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治療方法[J].農家致富顧問,2019(10):71.
[3]陳惠利.豬傳染性胃腸炎藥物治療技術要點探討[J].畜禽業(yè),2019,30(12):111.
[4]李偉,吳丹,劉冬冬, 等.一例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與治療[J].農民致富之友,2019(36):51.
[5]丁中.豬傳染性胃腸炎繼發(fā)性感染仔豬黃痢的診治分析[J].獸醫(yī)導刊,2019(24):182.
[6]馬麗平.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與防控[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9(12):135-136.
作者簡介:
石洪銀(1964,10-), 男,民族:漢族,籍貫:四川省遂寧市,學歷: 中專,職稱:(現目前的職稱)獸醫(y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y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