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
盤古開天:一個巨人,一把斧,在茫?;煦缰?,揮手一劈,混沌化為兩段;一段為“清氣”,上升,化作“天”;一段為“濁氣”,下降,化作“地”;巨人之身軀,化作萬物。自此,天地分,萬物生。
女媧補天:祝融與共工大戰(zhàn),共工戰(zhàn)敗,一怒之下,頭撞不周山,山倒而天崩,幸有女媧,采煉五色石,為天補之。
女媧造人:黃土制成泥漿,女媧捏之,成人形,化為人;后又以藤條蘸泥,甩之,泥漿落地,亦化為人,甚快。
伏羲畫卦:伏羲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山川江河,思之,悟之,遂畫出八幅圖案,分別代表天、地、風、澤、雷、山、水、火,是為“八卦”。
精衛(wèi)填海:炎帝小女,名曰女娃,駕小船,游戲于東海,忽天降厄運,船傾,女娃葬身海水,然其精魂不滅,化作神鳥“精衛(wèi)”,銜石子,填大海,欲報此仇。
夸父逐日:太陽高高懸掛于天,夸父欲摘下放于人心,遂追趕之,然天不遂人愿,太陽未追到,夸父卻累死。
后羿射日:天上原有十個太陽,炙烤大地,寸草不生,后羿拉弓射箭,射掉九個,剩余一個,人間從此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炎黃大戰(zhàn):上古時代,炎帝和黃帝爭奪地盤,在阪泉交戰(zhàn),最終炎帝戰(zhàn)敗,炎帝部族并入黃帝部族,統(tǒng)稱炎黃部落,“炎黃子孫”由此而來。
嫦娥奔月:嫦娥夫后羿,于西王母處求得不死仙藥,后嫦娥食之,飛升,至月宮。
倉頡造字:黃帝時期,尚無文字,記錄實有不便,史官倉頡觀察鳥獸足跡而受到啟發(fā),創(chuàng)造文字。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