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燕
莊子曰:“忘足,履之適也;忘腰,帶之適也;知忘是非,心之適也?!碧栍猩新?,生活有苦有甜。善忘,也可以是一種福氣。
忘年
人這一生,沒有最好的年齡,只有最好的心態(tài)。
隨著歲月的流逝,增長的不只是皺紋,還有寬闊的胸懷。
在變老的路上,有人活得老氣橫秋,有人卻老得精彩,老得自在。這是因為,真正的優(yōu)雅,是內(nèi)心的從容。
季羨林先生曾說:“我雖年屆耄耋,內(nèi)部零件也并不都非常健全,但是我處之泰然?!碧諟Y明有兩句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边@便是季老對待衰老的態(tài)度。
康德說:“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人好比百靈鳥,有他們的晨歌;老年人好比夜鶯,有他們的夜曲?!?/p>
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年齡,才能始終保持一顆不老的心。
忘言
學(xué)會沉默,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
越是浮躁的人,就越愛通過言語來表現(xiàn)自己。
俗話說得好:會說話的人讓人笑,不會說話的人惹人惱。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說話特別不講究,為此得罪過很多人。
一次,曾國藩的父親過壽,他酒后忘形,對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夸夸其談,結(jié)果令對方拂袖而去。
事后曾國藩深刻反思,給自己定下了“戒多言”的目標(biāo)。他通過寫日記,記錄自己每天言語上的過失。
曾國藩認為,人有兩種不好的習(xí)慣,一個是驕傲,一個是多言。他也曾告誡自己的孩子:“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p>
沒經(jīng)歷過別人的苦,就別勸人大度;沒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就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
該說的話,三思后說;不該說的話,忘而不說。
忘煩
古人說: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煩惱都是自找的。
從前有個老太太,生養(yǎng)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傘店老板,小女兒嫁到了洗衣店。于是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臉,為兩個女兒發(fā)愁。趕上雨天,她擔(dān)心洗衣店的衣服晾不干;若是晴天,她又怕傘店的雨傘賣不完。后來有個聰明人開導(dǎo)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氣呀!下雨天,您大女兒家生意興??;大晴天,您小女兒家顧客盈門。無論老天爺是什么臉色,您家都有好消息啊!”
老太太一想,果然如此,從此高興起來,每天都過得很舒心。
有時候,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煩惱也會在不經(jīng)意間溜走。
民間流傳著一首《寬心謠》: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
早曉操勞勤鍛煉,忙也樂觀,閑也樂觀:
心寬體健養(yǎng)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若能做到忘記煩惱,心靈就少了許多負累。樸實的語言里,隱藏著無比通透的大智慧。
責(zé)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