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俊 楊柳 項文媛
摘要:英語語感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腦形成的一種英語認知,如果能夠給學生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語感,那么無論是在英語讀寫方面,還是在英語的聽說方面,都會帶給學生高效的學習體驗。小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加強小學生英語語感的能力,對他們之后的思維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文章將結合小學英語教學,深入探討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語感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英語語感;方法與探究
一、引言
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學生只有在英語的初學時期形成較好的英語語感,才能為以后更深入地學習建立扎實的英語橋梁。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嘗試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
二、調整英語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開口
部分小學生在剛接觸英語學習時,都會對開口講英語有一定程度上的抵觸,認為自己讀不好、不敢讀,就會導致第一階段的語感培養(yǎng)不夠充分。因此,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教學情況,調整自身教學策略,在學生能夠基本認識字母、單詞時,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講英語,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初期階段就建立讀、說英語的自信,為后期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做好鋪墊。例如:教師帶領學生認識26個英文字母時,可以先利用字母歌讓學生熟悉基本的字母讀法,使學生在開始學習英語時就能感受到一門新語言的魅力;在學生對字母有一個簡單的認識和了解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漸漸深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音標,帶領學生感受英語的發(fā)音,在確定學生對音標有一些初步的認識以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讀字母、讀簡單的詞匯,鼓勵同學之間互相學習、糾正發(fā)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字母的朗讀、記憶中形成簡單的英語語感,而后真正踏上英語學習的第一層階梯。
三、融入新型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英語教學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融入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通過現代科技教學帶給學生真實有趣的英語學習體驗。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嘗試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適應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播放一些英語口語的音頻和視頻,讓學生體驗英語國家的說話方式,從而使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
四、開展英語課堂活動,創(chuàng)建英語對話場景
既然教師需要將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納入日常英語教學中,那么最簡單有效的教學辦法就是為學生設計一些英語活動,在活動中給學生創(chuàng)建具體的英語場景,使學生能夠在情景對話中展現自我、勇于表達,當然,每一次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才能為同學們開展一次豐富、真實的英語學習課堂。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英語學習情況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活動小組,在活動開始前,可以為學生準備一段英語電影的影視材料以及劇本,帶領學生開展一次“英語影視配音”小活動,在此過程中,每個小組的學生都需要認真聽取英語對話、體會角色的感情,在小組練習完成以后,教師需要鼓勵不同小組進行劇本的演繹,教師可以根據表演的不同部分為小組打分,比如發(fā)音是否標準、情感表達是否合理等等,在每個小組展示完以后公布最終得分,得分最高的小組則勝利。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總結這次活動的優(yōu)缺點,贊揚表現良好的學生、鼓勵表現較差的學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口語的魅力,也能夠使學生在“配音”過程中練習英語發(fā)音,了解不同的英語表達句式,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提升。
五、注重培養(yǎng)學習習慣,給予學生學習自由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需要科學的方法,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并不能采取統(tǒng)一的方法進行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教師應該根據這個特點,給予學生學習自由。教師不需要在小學階段就讓學生擁有完美的語感,在教學的同時應該保留學生的天性。手把手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適當給予學生自由能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可以為學生培養(yǎng)出更穩(wěn)定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語感是學習英語的一個基本保障,只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學生形成較好的語感,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英語學習的自由,讓學生能夠自由發(fā)揮、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學生制定不同的英語學習目標,讓學生每天完成學習“打卡”活動,比如今天的任務是背誦一篇小短文,找尋英語對話伙伴,明天的任務就是鞏固加發(fā)音練習等等,利用不同的學習任務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口語鍛煉空間,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讀寫習慣。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英語口語小游戲,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英語、自由自在地鍛煉口語發(fā)音,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在這樣日復一日的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學生的英語發(fā)音基礎能夠得到一個較好的鞏固,而后日積月累,大大地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能力。
六、克服漢語思維干擾,養(yǎng)成英語思維習慣
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和思維都不成熟,所以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針對這個特殊的階段應用相關的策略和方法,而小學生屬于對母語的初學階段,在進行英語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將漢語的思維利用到英語學習過程中,這樣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也不利于對學生英語語感能力的提升。語感的培養(yǎng)也是小學新課標的要求,雖然英語并不是我國的母語,但是它的學科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得到重視。在一些落后的地區(qū),學校的資源和設備都不齊全,學生無法進行順利的英語學習,他們的語感培養(yǎng)更應該盡早得到重視。更何況語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基于上述的原因,學校應該幫助學生克服漢語的干擾,讓學生養(yǎng)成英語思維習慣。
在語感訓練過程中,如果英語的特征和漢語的特征有所關聯或相似,這樣英語的學習會更加快速,但是英語和漢語的特征完全相反,學生難以將這種反差進行調整,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比如在漢語中,我們說名字都是先姓再名,而在英語中卻恰恰相反,而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卻沒辦法脫離母語思維的干擾,總會記錯;甚至在英語初學時,大部分小學生都是利用漢語來對英語的讀法進行注釋,想要通過這樣的方法強化英語的學習,但是沒有注意到這和英語思維完全相反,所以為了提高英語語感,必須克服漢語思維,對學習英語的干擾,養(yǎng)成正確的英語思維。
克服漢語思維對英語語感造成的干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變學生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多聽、多講英語,降低生活環(huán)境中的母語特征,強化英語的文化色彩,只有學生處在英語氛圍濃厚的環(huán)境中,才會通過感官體驗和刺激,強化自身對英語思維的學習。
七、結語
英語語感在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融入各類新型教學模式,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英語學習體驗,跟上時代的教學步伐,讓每一個學生的英語語感都能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從而大幅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侍替軍.小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策略探析[J].科普童話,2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