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涵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講的是兩人分一塊蛋糕。由于誰來切都會給自己多切一些,因而兩人為如何公平地分蛋糕而爭執(zhí)不下。這時,有人給他們出了一個主意:讓一個人切,另一個人挑,這樣分蛋糕的公平問題就解決了。那么,公平到底是什么呢?怎樣才能實現(xiàn)公平呢?
一、法條中的公平
1. 憲法中有關公平意識的規(guī)定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目標,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边@為我國社會各類型主體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2. 其他法律中有關公平意識的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六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惫皆瓌t是法律始終奉行和追求的一種價值觀,它把人們共同生活規(guī)則和社會主義道德的公平觀念上升為民事法律規(guī)范,符合廣大人民意志、愿望。這一原則在不同法律中均有體現(xiàn)。
二、小案例中的大啟示
1.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在天堂里,一位果農遇到了牛頓,他憤憤不平地對牛頓訴苦道:“我每天都辛苦地打理著果園,無數次見蘋果落地,卻怎么也發(fā)現(xiàn)不了萬有引力現(xiàn)象?,F(xiàn)在到了天堂,我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果農。而你僅躺在蘋果樹下睡了一覺,上帝就賜予你一個萬能的蘋果,讓你在瞬間就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現(xiàn)象,還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人,上帝真是太不公平了!”
“上帝是公平的,”牛頓笑著回答道:“你每天辛苦地打理著果園,想的是如何收獲更多的果實,所以得到了收獲果實的喜悅;而我每天思考著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原因,所以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其實,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一門心思想著什么,他就讓你得到什么樣的結果?!?/p>
啟示:世間是公平的,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可能收獲的東西不是我們當初所設想的,但是付出一定會有收獲。我們付出汗水,得到酬勞;付出時間,得到知識。公平并不代表相同。給每個人他應得的,這樣才是公平。
2. 公平不等于平均
從前,有一位富商得了重病,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于是喊來他的兩個兒子,說:“我死之后,你們要好好地分財物?!眱蓚€兒子遵循父親的遺言,在父親死后,把財物分成兩份,但哥哥說弟弟分得不公平。
這時,有一位自以為聰明的老人對他們說:“我來教你們怎么分吧,一定能分得公平?!眱尚值苈犘帕死先说脑?,結果分完財產卻被眾人嘲笑。原來,那位自以為聰明的老人告訴兩兄弟的方法竟然是讓他們把所有的東西全都平均分成兩份,于是衣裳被從中間剪開,盤子也被砸成兩半,原本父親留給他們的財產轉眼間就被破壞一空了。
啟示:兩兄弟盲目追求公平導致他們不得不承受這些損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公平并不意味著平均,合適的、恰當的才是公平。例如,國家會給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提供教育補助,而不是給各個地區(qū)都發(fā)放補助。
三、公平意識養(yǎng)成的要素
公平意識的養(yǎng)成需要學生、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努力,具體如下:
1. 學生層面
同學們要懂得正確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的利益,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與他人和睦相處,尊重他人。
2. 家庭層面
家庭平時要做到對孩子公平意識的培養(yǎng),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操。
3. 學校層面
學校要創(chuàng)建充滿公平氣氛的班集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產生公平意識。老師要因材施教,賞罰公平,不要一概而論。
四、互動環(huán)節(jié)
1. 下列關于公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我的要求都得到滿足就是公平
B. 完全平均就是公平
C. 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取得自己應得的利益就是公平
2. 小紅和小華比賽跳繩,由小明當裁判,小華擔心自己輸給小紅,便私下找到小明,想讓小明幫他作弊贏得比賽,并且承諾一旦贏了比賽就會送給小明最喜歡的玩具汽車。小明作為裁判應該怎樣做?( )
A. 為了比賽的公平拒絕小華
B. 為了喜愛的玩具汽車幫助小華作弊
參考答案:1. C 2. A
結束語:
公平正義能包容萬象,承載世俗的風雨和困苦。公平是社會和諧的保障,社會公平的實現(xiàn),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要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實現(xiàn)社會公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