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龍
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人類利用燃燒反應已有幾十萬年的歷史。那么你知道嗎?燃燒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如何正確滅火?讓我們跟著壯壯同學一起請教耐心的趙老師,解決這些問題吧!
壯壯的錯題1
壯壯:趙老師,下面這道題的答案是B,可我選了A。A選項中紅磷燃燒時,產(chǎn)生大量白煙,哪里錯了呢?
【題1】為探究燃燒的條件,某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
B. 向水中白磷通氧氣,白磷會燃燒
C. 熱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熱量
D. 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即可燃燒
趙老師: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和溫度達到著火點,紅磷的著火點約為240 ℃,白磷的著火點約為40 ℃。由圖分析可知,紅磷溫度未達到著火點,不能燃燒,故A錯誤;水中白磷通入氧氣,滿足燃燒的條件,能燃燒,故B正確;燒杯中熱水的作用除了起到提供熱量、升高溫度外,還起到隔絕氧氣的作用,故C錯誤;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和溫度達到著火點,所以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不一定燃燒,故D錯誤。所以這道題選B。
【檢測1】可燃物燃燒條件的驗證實驗如圖2所示。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請你根據(jù)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三個實驗中,白磷會燃燒的是 (選填序號);
(2)通過a、c實驗對比,證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答案:(1)c (2)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壯壯的錯題2
壯壯:趙老師,下面這道題為什么選C,我不太明白,請您幫我講一下。
【題2】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瀘山突發(fā)森林火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森林地表腐質(zhì)層的可燃性氣體在雷擊作用下達到著火點而燃燒,引發(fā)森林火災
B. 森林大火不易撲滅是因為山勢陡峭,樹林茂密,難以通過砍伐樹木形成隔離帶
C. 出動直升機開展吊桶投水撲滅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D. 消防人員滅火時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燒,并戴好防護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質(zhì)
趙老師:出動直升機開展吊桶投水撲滅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而滅火,可燃物的著火點為物質(zhì)的固有屬性,一般不改變。故C說法不正確,本題選C。
【檢測2】應用化學知識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火災,下列滅火實例的滅火原理解釋不正確的是( )。
A. 炒菜油鍋著火時,用鍋蓋蓋滅——隔絕空氣或氧氣
B. 酒精在桌上著火,用濕抹布蓋滅——隔絕空氣或氧氣
C. 住宅失火時,消防隊員用水滅火——降低可燃物著火點
D. 撲滅森林火災時,設置隔離帶——可燃物與燃燒物隔離
答案:C
壯壯的錯題3
壯壯:趙老師,下面這道題的答案是D,為什么金屬鎂燃燒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呢?
【題3】下列關于燃燒現(xiàn)象的解釋或分析正確的是( )。
A. 圖3甲中將煤球變成蜂窩煤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延長煤燃燒的時間
B. 圖3乙中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
C. 圖3丙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絲阻礙空氣的流動
D. 由圖3丁中的現(xiàn)象可知,金屬鎂燃燒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
趙老師:煤做成蜂窩狀,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能使煤充分燃燒,故A錯誤;當火柴頭斜向下時,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能給火柴梗預熱,容易達到其著火點,所以更容易持續(xù)燃燒,而火柴頭向上時,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隨熱空氣上升,不能給火柴梗加熱,火柴梗達不到其著火點,容易熄滅,故B錯誤;金屬具有導熱性,是熱的良導體,當金屬絲制成的線圈罩在蠟燭火焰上時,由于金屬絲吸熱,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被快速傳遞,溫度降到蠟燭的著火點以下,從而使蠟燭火焰熄滅,故C錯誤;通常所說的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但是燃燒不一定必須有氧氣參加,鎂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所以金屬鎂燃燒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故D正確。所以這道題選D。
【檢測3】下列關于燃燒認識錯誤的是( )。
A. 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 ? ? ? ? ? ? ? ? ? ? B. 室內(nèi)起火,立即開窗通風
C. 煤燃燒是化學能轉化成熱能和光能 D. 不慎碰倒燃著的酒精燈,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