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興芳
【摘要】 何滿子是中國當代優(yōu)秀的學者、雜文家。1992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擬〈無花的薔薇〉》系列以生動、活潑、新穎的藝術(shù)形式和深刻、老道、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突顯出何滿子用筆如刀,寄慨精微深邃,紓憤泄懣直達的雜文風格,為沉寂后雜文的復蘇和重振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 何滿子;雜文;批判
【中圖分類號】I26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7-0008-03
《擬〈無花的薔薇〉》是何滿子1992 至1997 年間創(chuàng)作的專欄文字的合集。這樣的“諷世短札”在他的雜文創(chuàng)作中別具一格,這種感觸世相的即興詠嘆昭示出雜文“把握時代脈搏,追蹤時代步伐”的創(chuàng)作宗旨。何滿子先生信筆錄下的這些所見所聞指摘人間色相,直指社會現(xiàn)實,對于扶正祛邪有著重要的警示作用。
作為一個博雅多識的學者,何滿子先生創(chuàng)作的這一系列專欄短札絕不是一時的感興之作,而是蘊含著一個年逾古稀的老知識分子的真性情、真思想,有著強烈而深刻的現(xiàn)實批判意義。
一、鞭策奇重的現(xiàn)實旨歸
何滿子先生的倔強耿直尤似東漢名士的婞直之風,有澄清天下之志。然而,他不同于關在象牙塔里的書生,志大而才疏,何滿子先生立足于社會人生,將筆觸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始終密切關注現(xiàn)實人生,關心民生疾苦,敢于為民立言;對于社會上的諸種弊端,敢于秉持公心訴于筆端,大膽直言,不做媚世之語;對于百姓眾生,他能夠保持學者的良心,急民生之所急,嘆民生之多艱,富有人文關懷精神。何滿子先生作品所體現(xiàn)出的文格即是他人格的寫照。作者以自己的遠見卓識表達著一個知識分子的思想溫度,他的作品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揭示力透紙背,字字見心;作品對于人性真善美的追求與關切字字含情,句句入心。
在《擬〈無花的薔薇〉》中何滿子先生將筆端深入到九十年代末期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何滿子擷取報紙雜志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論證,特別是對當時出現(xiàn)的社會不合理現(xiàn)象進行了批判和思考。
何滿子堅持真理,明辨是非,敢講真話,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深切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是一個現(xiàn)代知識分子對古代士子“位卑不敢忘國憂”的繼承,他不隱不諱直陳時弊的坦率,讓我們看到了“鐵肩擔道義”的知識分子對社會人生的思考。
《擬〈無花的薔薇〉》系列作為一個雜志專欄推出后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在長達四年的陸續(xù)創(chuàng)作中,作者將沉浮在社會各個角落,將的丑惡、不合理現(xiàn)象一網(wǎng)打盡,呈現(xiàn)到公眾面前,讓人一目了然地看到問題,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在深化改革、解放思想的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作者以敏銳的眼光捕捉世態(tài)百相,以筆為武器尖銳深刻地揭露問題,絕不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稊M〈無花的薔薇〉》中作者批評指摘的文場文人中諸如“媚俗文學”“功利主義”“泛娛樂化”等問題,在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今天仍尤為突出。
《擬〈無花的薔薇〉》系列短札是何滿子先生留給人們的筆管深處的有刺微言,作品批判的問題指向當時而指歸當下,對于社會諸多問題有著很好的警示作用。
品讀何滿子的雜文,能感受到少年的血氣、魄力和老年人的睿智、勁道,像“投槍”揭示問題快而精準,像“匕首”直插問題深而尖銳,這樣的雜文具有沖決一切束縛的掙脫力和爆發(fā)力。
二、革故鼎新的理想夙愿
在《論睜了眼看》中魯迅強調(diào)“為人生”的文學必須“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在魯迅看來,“暴露”只是“為人生”文學的一種手段,何滿子先生對社會人生的終極關懷有著自己的認識。
何滿子對社會人生的終極人文關懷,體現(xiàn)在他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上,體現(xiàn)在他對世風、民風、士風、學風等方面弊端的揭露上。他對“民族素質(zhì)和知識結(jié)構(gòu)”與“人的素質(zhì)教育”等問題進行了冷靜的反思,指出:“對于人的正直、獨立、勇敢、自尊、尊重他人、堅持正義、愛護自然的天職等等做人的基本品德的教育,即使不是完全沒有,也從未受到重視……說是教育工作有失誤,人的素質(zhì)教育的漠視應是第一失誤。”這樣的論斷今天讀來仍振聾發(fā)聵,對于教育本質(zhì)的揭示蘊含著一位老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情懷。
這些標示著獨立人格,有著思想閃光,真摯情感的思想認識與魯迅“改造國民性”的深沉吶喊有著內(nèi)在的精神聯(lián)系,這種強烈峻急的人文關懷和客觀理性的科學精神正是現(xiàn)代知識分子最為根本、最為重要的精神品質(zhì)。
在《擬〈無花的薔薇〉》中,作者以飽滿的熱情, 簡練的語言, 靈動的文筆, 幽默的比喻, 辛辣的諷刺對社會中諸如金錢崇拜、崇洋媚外、唯利是圖、“玩文學”、低俗靡情影視劇等弊端和現(xiàn)象進行了生動描繪,作者用簡練的筆墨揭露問題,指摘人間色相。
在《理想國·文人島·未莊》一文中他指出:“官場習氣彌漫文場,寫文章、發(fā)議論都得向上頭看一看,聽一聽,嗅一嗅,察言觀色,聞風而后動,以求‘一貫正確’?!弊髡呱羁探沂境龉賵龅母黠L使知識分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權(quán)力磁場”使得知識分子失去獨立人格,失去了像權(quán)力講授真理的勇氣。
在《角色轉(zhuǎn)換》一篇中作者指出: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強大的權(quán)威和話語使人不得不進行角色轉(zhuǎn)換,人是可以被改造的,封建專制的余威使知識分子的心靈受到了壓迫,人格被扭曲,強大的權(quán)力磁場使得知識分子的精神變得萎縮。
在《擬〈無花的薔薇〉》中,對于市場經(jīng)濟影響下的文風世風的揭示、諷刺與批判飽含著何滿子深深的憂慮。何滿子以雜文為武器,用有刺的薔薇刺痛世人的神經(jīng),讓人們在“亂花漸欲迷人眼”趨勢逐利的現(xiàn)實世界中保持清醒。何滿子先生之所以奮筆疾書地抒發(fā)這些憤懣,也是因為他愛人間的情懷。因為愛,所以有所期待;有期待就必須去建設,而建設的第一步就是革除陳弊,清除一切丑陋和不合理,從而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機制。
何滿子先生生在“五四”,長在烽火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伴隨著共和國的歷史披荊斬棘。走過“大時代”的何滿子,對于新時代有著美好的期盼,在他的心里住著一個理想國,在這個理想國里,知識分子應該是“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良心,他們用心表達良知,揭露社會中不合理的現(xiàn)象;他們用熱情匡正社會風氣,革除社會弊端……在這個理想國里,知識分子能夠保持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何滿子先生熱切地希望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能夠充滿這個理想國。
三、因時觀史的歷史反思
在當代雜文創(chuàng)作中,何滿子先生以時觀史的深刻批判對人生的輻射和今古的貫穿具有強大的穿透力。自80年代以來,言情、武俠小說風行一時,直至今日,仍勢頭不減。
何滿子先生以憂國憂民的情懷,對此痛心疾首,一再呼吁文化導向問題,甚至直言不諱地明確指出:“對中國說來最可怕的是舊意識的借尸還魂?!边@樣的擔憂在《擬〈無花的薔薇〉》里繼續(xù)發(fā)酵,作者在好些篇章中都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時下新潮才子媚俗文學的異議。
在《寫一部〈告密史〉如何》(原載1997年9月4日《文匯報》)中作者說:“凡壞貨總找得到理由原諒自己并蒙騙歷史健忘癥患者和不明底細的后人的。但歷史事實終歸是歷史事實,如有一部告密史,前后文獻俱在,一一舉證,讀者自會心下明白。”
歷史的痛悟留給何滿子切身的感受,為了歷史不再重演,那一代知識分子只能以自己的勇氣和良知高聲疾呼“建立文革博物館” “寫一部告密史”來以史為鑒。
在《做戲的虛無黨》中魯迅曾反復慨乎言之地痛陳“國民性”中最可怕的痼疾:“做這是他真實的心態(tài)之一,也是他的人生目標之一?!?/p>
何滿子先生以其執(zhí)著的精神與堅韌的毅力接過了魯迅未盡的事業(yè),年屆米壽仍然奮筆疾書,為“當前各種陳腐的反人文主義的精神復辟之猖狂,以及全球化局勢下西方世紀末文化殖民的劣質(zhì)文化商品的彌漫,交叉感染導致的社會文化滑坡”而焦急呼喊。
何滿子先生以史照今,因時觀史的赤誠之情令我們動容,這種痛定思痛的情感熔鑄到他的雜文中就使的他的雜文在時效性、針對性的基礎上又具有了史的關照和氣度。
《擬〈無花的薔薇〉》好像一個大容量的攝像機,記錄下了世紀末浮現(xiàn)在中國社會的人生百態(tài),生動活潑的藝術(shù)形式和豐富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使人在幽默風趣之外看到了一顆情真意切、憂國憂民的心。
何老自稱“江湖散人”,他一生奉行“三不主義”:一不做官,二不參加任何黨派組織,三不隨人俯仰。這樣特立獨行的個性使他在人格上保持了完整和獨立,正因為這樣,自由的靈光才能始終澆筑著他卓著的學者人生,才能守護著他堅持自我的靈魂;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在時勢面前保持清醒的認識,完成以時觀史的歷史反思任務。
何滿子用雜文點染人生批判和文化批判的激情,他的雜文涉獵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對現(xiàn)實的不斷批判和對歷史的深刻反思中履行了啟蒙大眾的責任和義務。
何滿子先生創(chuàng)作《擬〈無花的薔薇〉》系列短札時已入古稀之年,但干練老辣的文風依然如“匕首”“短刀”,讓讀者在笑與諷刺中感受到“情不可遏”的激憤心情。
從何滿子的雜文中,可以看到奮然前行的戰(zhàn)士品性,也可以看到為民族進步敢于承擔道義的知識良心。何滿子敢于做我,堅守自我的人格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而其察見鬼魅,勇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直表真知灼見的文格,也是這個時代所急需的強心劑。
《擬〈無花的薔薇〉》系列是何滿子先生向他的精神導師魯迅先生致敬的作品,然而通讀何滿子雜文集,通過對何滿子雜文思想內(nèi)容的揭示,可以清晰地看到了八九十年代的知識分子與“五四”知識分子一脈相承的精神血緣。
從何滿子的雜文作品中,能夠感受到激進的、理性批判的“五四”文學傳統(tǒng),這種始終堅守思想啟蒙的立場使得何滿子雜文顯得格外獨特和珍貴。
當下,在跟風成為時髦,文化被過度“消費”的特殊時期,反觀何滿子雜文對于九十年代文化發(fā)展亂象的批判尤其具有現(xiàn)實意義,這也是研究何滿子雜文的價值所在??v觀何滿子先生的雜文創(chuàng)作,不能用“一言以蔽之”這樣的詞句來概括,作為一個睿智多識的學者,他在文化學術(shù)方面建樹頗深,他的雜文構(gòu)架正是以其豐富的學養(yǎng)為支撐的,所以他的雜文蘊藉深遠,對很多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批判不是固執(zhí)己見,而是具有獨到見地。如: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紀初何滿子先生呼喚重建精神領域的“綠色”文化,作者對與社會道德滑落有關的文人道德和文人氣節(jié)等問題進行了深刻批判。
何滿子也曾出版雜文集《綠色吶喊》來討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出現(xiàn)的文化污染現(xiàn)象,何滿子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具有前瞻性,與今天所提倡的生態(tài)文明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化觀有共通之處。何滿子雜文作品值得品讀,也正是因為作品所體現(xiàn)出的思想深度和廣度。當下,仍需要這樣“無花而多刺的薔薇”,需要做著“俠客夢的文人”,需要何滿子先生這樣特立獨行的精神表率,正如古人所云:“多士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p>
作為一位跨世紀的睿智老人,何滿子離人們遠去了,而人們不應該忘卻,在生活的時代,曾經(jīng)來過一個和魯迅一樣有著“深廣憂憤”的讀書人。他憂時代之憂,思歷史之痛,嘆文化之危,他自龍門而來,原名孫承勛,他是當代雜文家何滿子。
參考文獻:
[1]何滿子.遠年的薔薇[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2]何滿子.何滿子雜文自選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3]何滿子.人間風習碎片[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6.
[4]祝勇等.知識分子應該干什么[M].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
[5]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6]何滿子.何滿子學術(shù)論文集(中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7]何滿子.亦喜亦憂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
[8]何滿子.畫虎十年[M].廣州:廣州文化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