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摘要】李白的詩歌特征,是其天才的一面與融會各家所長共同形成的。西晉的大文學家左思,對李白詩歌特征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兩人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情感過程,是李白學習左思的重要原因;李白學習左思詩歌的風格,也恰好體現(xiàn)了李白的天才之處。
【關(guān)鍵詞】左思;李白;風格特征;詩歌;相似經(jīng)歷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2-0011-02
一、李白對于六朝文學的評判性接收
李白是唐代乃至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杰出的人物,其文學作品形成的清新飄逸,俊爽流暢的風格,歷來為后人所稱道。其所取得的偉大的文學成就,固然有其天才不世出的一面,也有其學習前人作品,融會貫通,為自己所用的原因。
仔細閱讀李白的作品,可以看到李白學習魏晉六朝文學的痕跡。其實學習六朝文學恰恰是唐人對魏晉六朝文學的一種深刻反思。唐朝初年,雖然已經(jīng)有很多的詩人意識到六朝文學尤其是齊梁文學“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的巨大弊病,但是還是無法扭轉(zhuǎn)這種綺靡柔麗的文風在上層社會中流行的余緒。
一直到陳子昂在高宗武則天朝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要求詩歌的創(chuàng)作要重視“興寄”和“風骨”,寄托作者自身的感懷,呈現(xiàn)一種“骨氣端翔,音情頓挫”的風格。此后的詩人開始充分意識到了齊梁文學的弊病,以一種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李白對于魏晉六朝的文學成就,也是持批判性的角度來看待的。一方面,他認為“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否定其浮艷柔糜的創(chuàng)作風氣,與陳子昂的提倡一致;另外一方面,他對魏晉以降的文人都持有一種借鑒和學習的態(tài)度,充分的吸收了魏晉六朝文學作品的優(yōu)秀成果和藝術(shù)經(jīng)驗,這應該是一種非常客觀正確的文學態(tài)度。
如他對南朝的謝靈運和謝脁都表示了由衷的敬意:“他日相思一夢君,應得池塘生春草”、“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青猿啼”、“蓬萊文章建安風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p>
從其作品可以看到李白對于大小謝是無比敬仰的,而其詩歌的風格當中,確實也有大小寫清新自然風韻特征。此外,李白的很多的作品也是模擬六朝文學作品的,例如《玉階怨》中也可以看到模擬謝脁《玉階怨》的痕跡。而他的《行路難》又很明顯模仿了南朝詩人鮑照的《擬行路難》,可見李白對于六朝的文學作品,是有所學習借鑒的。而左思作為魏晉六朝時期的重要作家,自然也是其學習的對象了。
二、李白詩歌與左思詩歌的相似性
前人對李白學習六朝文學作品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研究,但大部分都針對其與曹植、大小謝、鮑照、陶潛等人的作品與思想進行研究,忽略了李白的作品與左思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一方面,由于左思流傳至今的作品不多,我們很難看到其文學作品的所有風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李白學習大小謝、曹植等人的風格特征,較之與左思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的明顯。因此筆者就此進行相關(guān)的簡述,試以分析左思李白二人作品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對比李白和左思的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二人的很多作品尤其是詠史詩有著非常多的相似性。例如左思對于權(quán)貴“列宅紫宮里,飛宇若云浮。峨峨高門內(nèi),藹藹皆王侯”奢華驕縱、炙手可熱權(quán)勢的指責與李白“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的非常相似;左思對于西晉“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的門閥制度的指責,與李白對唐朝“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的不合理選拔人才的制度,也非常的接近。
在具體內(nèi)容上,首先兩人對于魯仲連等春秋俠士都有著無比的崇敬之情。左思的《詠史·其三》中寫道:“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睂τ隰斨龠B排憂解難,談笑卻秦的俠義精神有著羨慕之情。而李白也是如此,《古風·其十》中寫道:“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贝送猓纭睂龒i廣成子,倜儻魯仲連”、“誰道泰山高,下卻魯連節(jié)。誰云秦軍眾,摧卻魯連舌”、“談笑三軍卻,交游七貴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等詩句,都與左思表達的內(nèi)容一致,體現(xiàn)了對魯仲連的敬仰。
魯仲連是先秦時期的俠士,其卻秦救趙的故事,一直為后代人稱頌。左思和李白對魯仲連的敬仰,主要還是對魯仲連談笑間成就大功的事跡的稱贊,從側(cè)面也體現(xiàn)了他們渴望能像魯仲連一樣建功立業(yè),經(jīng)國濟世的愿望,體現(xiàn)了他們自信的一面。
其次,兩人都有蔑視權(quán)貴的傲骨風情。久沉下僚的左思對于豪右大族,呈現(xiàn)出一種睥睨傲視的態(tài)度。其在《詠史·其一》中寫道:“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逼湟暀?quán)貴為塵埃,是內(nèi)心自信自尊的一種體現(xiàn)。
而李白對于權(quán)貴也是持蔑視的態(tài)度,保持了其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鞍材艽菝颊垩聶?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后”等詩句,不僅可以看到李白的風流瀟灑,更能體現(xiàn)其輕視權(quán)貴,保全自尊的浩然之氣。蔑視權(quán)貴,對于權(quán)貴奢侈生活的指責,一方面體現(xiàn)了兩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與高尚的情操;另外一方面,也是體現(xiàn)了兩人以“寒士”的身份,對于時代和社會的冷靜反思,意識到了盛世之下的弊病弊端。
再次,兩人都有功成身退的高士情節(jié)。一方面,懷抱才華,意氣風發(fā),讓左思對建功立業(yè)有著美好的憧憬,寫下了“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的期待;另一方面現(xiàn)實仕途的不得意,進退失據(jù)的處境又讓左思發(fā)出了“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感慨,希望能遠離俗世,保全自我。
而仕途蹭頓的李白也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功成拂亦去,搖曳滄州旁”、“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的寫意,表現(xiàn)自己放浪江湖,遠離紅塵的傾向。這種功成身退的思想,雖或是兩人在不得意的情況下的牢騷之語,內(nèi)心糾結(jié)彷徨之后的自我安慰和心靈慰藉;但或多或少體現(xiàn)了他們仰慕古代隱士,遠離俗世的高雅情懷。他們都希望能夠施展自己的抱負,并且表示不是為了功名利祿,愿意在功成之后飄然歸隱,遠離俗世。
三、左、李二人風格相似原因淺探
探析左思和李白兩人作品風格相似的原因,應與兩人的身世經(jīng)歷有關(guān)。每一個詩人詩歌風格特征的形成,都與其生活的時代以及自身的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稌x書·文苑列傳》記載左思的家世以及經(jīng)歷:“家世儒學。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貌寢,口訥,而辭藻壯麗。不好交游,惟以閑居為事。”
可見左思出生于地位低微的儒學世家,雖然比較有才華,在魏晉門閥制度之下,是不可能被統(tǒng)治者重用的。甚至當他的《三都賦》寫成之后,也遭遇到了“及賦成,時人未之重”的尷尬境地,后經(jīng)皇甫謐、張載等豪右名士的推薦,才斬獲名聲。觀察其仕途,也大多擔任一些低級的職務,無所施展抱負的機會。
而李白雖“少有逸才,志氣宏放”,但出身于“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之家,《舊唐書》中也僅記載其父任宣城尉之職,并非顯赫。而其步入仕途,也主要靠元丹丘、賀知章等人的引薦延譽。又由于其狂傲的性格,最終被玄宗皇帝賜金放還,其遠大的政治抱負也一直未曾實現(xiàn)。
兩人的才能是否真能真正的經(jīng)世安民,雖然還是值得商榷的,但兩人在仕途上可以說是郁郁不得志的,不世出的才華、遠大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窘迫蹇促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兩人都有了懷才不遇、蔑視權(quán)貴的憤懣,崇尚俠義、渴望展才的自信,以及輔弼明君、功成身退的憧憬。
左思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經(jīng)歷,其文學作品風格與南北朝大部分貴族文人的作品風格大相徑庭。他的詩歌繼承了建安風骨,書寫自己的懷抱,抨擊現(xiàn)實生活,風格剛健,情感跌宕,充滿了力量感,即體現(xiàn)了所謂的“左思風力”。而這種風格正是李白所推崇和追求的,外加相似的經(jīng)歷讓李白有意無意地學習了左思詩歌中的一些特征。
四、總結(jié)
“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清新瘐開府,俊逸鮑參軍”,杜甫對于李白的評價固然恰當,肯定了李白詩歌對陰鏗、庾信、鮑照等六朝文人作品風格的繼承;但遺漏了左思等文人對于李白的影響。值得一提 的是,李白學習六朝文人包括左思在內(nèi)的文學作品,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模擬,更多的是一種學習和繼承,能夠推陳出新、妙筆再生,恰恰是其文學天才的真實展現(xiàn)。
參考文獻:
[1]李白.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劉煦.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2.
[3]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3.
[4]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3.
[5]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2012.
[6]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12.
[7]蕭統(tǒng).昭明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8]萬繩楠.陳寅恪南北朝史講演錄[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