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飛 毛磊超
摘要:本文詳細分析了市政道路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希望提供相關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市政道路;軟土地基;施工處理
一、軟土地基的危害
軟土地基與一般的道路工程地基差別非常大,它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土壤中軟土成分較高,如果對這樣的地基處理不當就會對道路建設產(chǎn)生非常多的不利影響。在道路建設中,軟土地基在承載力上非常低,如渠道路上經(jīng)過車輛過多或者大型汽車經(jīng)過,就會給這段路造成非常大的壓力,長期這樣下去就會造成路面凹凸不平,嚴重時甚至出現(xiàn)坍塌,影響正常通行,加大了道路的危險性。此外軟土地基含水量較高,在工程建設中還要對排水問題做出處理,如果處理不到位道路就會出現(xiàn)翻漿情況,在現(xiàn)在的城市中如果出現(xiàn)下雨天氣,其城市排水系統(tǒng)處于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這時就會加大道路的翻漿程度,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就會引發(fā)嚴重的后果,阻礙交通,造成道路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軟土地基的土壤之間縫隙較大,如果在道路建設之前沒有做處理,就會造成道路在投入使用時出現(xiàn)路面開裂等情況,后期要不斷的進行維護,加大維護成本。
二、市政道路工程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的常見問題
(一)軟土路基強度低
軟土路基的強度非常低,如果基礎沒有打好,就很難保證路面的強度,直接影響路面的使用壽命。不但會帶來安全隱患,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軟路基沒有做好,上面有大的載荷時,就會出現(xiàn)凹坑、塌方等。所以一定要在原材料和施工技術上嚴格把關。在施工過程中,要對土質(zhì)進行化驗,根據(jù)化驗結果,制定可行性方案,盡可能大的提高軟土路基的強度。
(二)邊坡路基處理問題
因受雨水的沖刷,邊坡的軟土路基易受破壞,尤其市政道路工程中,邊坡的穩(wěn)定將受到影響。因此一定要處理好邊坡的路基。且地段符合標準的,也要做好邊坡路基的處理。同時,對于路基穩(wěn)定與否要相當重視。目前,關于在軟土地上的邊坡處理的要求更高。
(三)控制沉降和剩余沉降難度大
在城市規(guī)劃的過程中,難免需要對軟土地段進行道路工程建設。為了增加軟基的硬度和承載力,通常會選擇在地基中需要添加硬質(zhì)土。這種做法雖有成效,但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個客觀的技術問題,即如何控制路基的沉降和剩余沉降的比例。因此,技術人員在軟土路基的填土過程中,需要對路基的沉降和剩余沉降嚴格把關,以確保路基建設符合相關工程建設標準。
(四)軟土路基易在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較大的不均勻沉降
在這種情況將導致路基失去穩(wěn)定性,因而軟土質(zhì)地段對道路工程的建設其實非常不利。不過為了使得道路工程中的實際情況與城市規(guī)劃總體需求得到滿足,必需要選擇軟土質(zhì)地段實行施工。畢竟軟土有著較小的荷載系數(shù),因而在處理地基的過程里,必需加一部分硬質(zhì)土壤。
三、針對軟土地基的處理辦法
(一)強夯法地基處理技術
強夯法對軟土地基的處理能夠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強夯法是指利用重錘夯擊土層,使軟土層迅速達到固結目標。強夯法通常利用起吊設備,將具有一定重量的重錘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其下落,利用重錘強大的沖擊力將土層夯實。強夯法通常用于砂性土、非飽和粘性土以及雜填土的路基工程中。強夯法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且適用的土類較廣。這種方法采用的設備比較簡單、施工也比較方便,可以有效減少施工費用、縮短工期。目前,通過施工經(jīng)驗來看,強夯法除了不適用于厚層淤泥質(zhì)和淤泥土層外,對于其它類型的軟土應用效果均比較明顯。另外,強夯法的處理效果,通常會受到地基土的含水量以及土粒的孔隙比影響。
(二)砂墊層法
對于地基上部軟土層極薄且含水量大時,在軟土地基上敷墊半米左右厚的砂墊層。這樣可以起到固定軟土層的作用,也使砂墊層起到上部排水的作用。同時,砂墊層又成為填土內(nèi)的地下排水層,以降低填土內(nèi)的水位。在進行填土及地基處理施工時,要為施工機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條件。設計與施工:(1)如采用機械施工,在確定砂墊層厚度時,應考慮機械的重量、輪胎對地面接觸的壓力、偏心程度及軟土地基表層強度等因素,如果僅用砂墊層來確保大型施工機械的通行,則需要較厚的砂墊層,因此要與表層排水或敷墊材料等法并用。(2)砂墊層施工時應設放樣板。
(三)換填置換法
換填置換法也是軟土地基處理中常用的施工技術類型。其基本原理是將影響地基和整個道路建設質(zhì)量的軟土進行置換,并采用滲水性好、機械強度高、加工難度低的砂石、硬土以及其他填注材料進行填補,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軟土土質(zhì)的根本問題,提升工程建設質(zhì)量。但是換填置換法施工難度大、工程成本高,只適用于置換體積較小、軟土厚度小的地質(zhì)結構中。因此在運用換填置換法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工程測繪人員必須對現(xiàn)場情況進行實地勘測,對需要置換的土層厚度、置土方體積以及置換位置進行精準的勘測,運用相關理論與計算方法計算出需要的資金和設備以及人員的總量,從而確定工程的可行性與否。
(四)復合地基處理技術
根據(j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具體環(huán)境以及要求等,針對性選擇復合地基處理技術。比如可以借助化學原理,應用粉噴樁復合地基,將其與軟土地基進行融合,發(fā)生化學反應,將粉噴石灰和軟土地基中的物質(zhì)進行混合發(fā)生化學反應后,吸附水分,進而提升軟土地基施工穩(wěn)定性和抗壓性。再如還可以應用擠密樁工藝,借助振動打樁機、柴油打樁機等設備,沖擊砂性土,并將其填入軟土地基中,從而依靠砂土的擠壓作用,進一步提升軟土地基的密度和承載性能。
(五)復合地基處理工技術
除了上述兩種方式可以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以外,還可以根據(j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具體環(huán)境以及要求等,針對性選擇復合地基處理技術。比如可以借助化學原理,應用粉噴樁復合地基,將其與軟土地基進行融合,發(fā)生化學反應,將粉噴石灰和軟土地基中的物質(zhì)進行混合發(fā)生化學反應后,吸附水分,進而提升軟土地基施工穩(wěn)定性和抗壓性。再如還可以應用擠密樁工藝,借助振動打樁機、柴油打樁機等設備,沖擊砂性土,并將其填入軟土地基中,從而依靠砂土的擠壓作用,進一步提升軟土地基的密度和承載性能。此外比較常用的處理工藝還有采用碎石樁處理工藝,依靠振沖器構建高壓震動和沖洗格局,從而有序在施工中增加石料沖洗,不斷提升整體軟土地基的承載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地基的強弱問題或變形問題非常嚴重,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技術較多,應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在應用的過程中,必須對現(xiàn)場的各種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在把握技術原理的基礎上,將技術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來,保證技術真正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必須采取相關措施進行控制,從細節(jié)著手,從大局把控,增強技術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1]董珍.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地基的處理措施[J].居舍,2018(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