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法典頒布實施后,我們要加強與民法典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建設,總結經驗,完善法律法規(guī)的司法解釋,及時明確法律規(guī)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保持民法典穩(wěn)定性和適應性相統(tǒng)一。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新問題,這就給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社會發(fā)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完善和發(fā)展。
關鍵詞:民法典;法治建設;意義重大]
2020年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志發(fā)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一、民法典的重要地位
一是民法典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法律,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二是我國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民事法律制定實施。最后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民法典終于頒布實施,實現(xiàn)了幾代人的愿望。三是民法典是一部體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性質,體現(xiàn)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民法典。四是要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五是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民法典實施后,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完善、細化。在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六是加強民法典執(zhí)法司法活動。秉持公正司法,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七是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解讀好民法典的原則、要求和新規(guī)定新概念新精神。八是要加強我國民事法律理論研究,為實施民法典、發(fā)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運用民法典維護權益、化解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二、民法的作用至關重要
我們講民法典的意義,多是從執(zhí)法、司法的角度說的。有一位著名的法學家叫博登海默說:“法律是人類最大的發(fā)明,別的發(fā)明使人類學會駕馭自然,而法律讓人學會了如何駕馭自己”。
1.我們黨歷來重視法治,土地革命時期,井崗山根據地就頒布了《土地法》,一九五四年制定了《憲法》,此后歷次黨代會、人代會都要強調法治的重要性,法治已經成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原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法的作用會越來越突出。
2.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如果無法可依,那就沒有法治的存在。因此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在“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原則的指導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工作,我國建成了包括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章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人民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社會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當一些特殊情況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時,我們有時就會感到“無能為力”或者感到“法到用時方恨少”,所以法律法規(guī)必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完善。從體例上看法律是向系統(tǒng)化、綜合化、法典化方向發(fā)展的,從內容上看,法律是向具體化、精準化方向發(fā)展的。比如:作為市場經濟基本法律的合同法,我國先后制定了《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這三部法律對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經濟貿易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這三部單行法律已不能完全適應客觀需要了,它們分別適用于不同的合同,有些共性的問題及規(guī)定,不能統(tǒng)一,不盡一致,有些規(guī)定原則性比較實出,當經濟活動中出現(xiàn)一些新型合同,如融資租賃合同、委托合同、行紀合同以及有些人利用合同搞欺詐,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的情況,在原法中都有缺失。為了加強和完善合同管理,國家在原有三個合同法的基礎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3.我國的民事法律制度一直秉持“民商合一”的傳統(tǒng),把許多商務法律規(guī)范納入了民法之中,因此,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民法是調整市場經濟的法律,是僅次于《憲法》的基本法律。以前幾代人都渴望國家能有一部符合中國國情《民法法典》,所以我們黨分別在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分4次安排編纂民法典的相關工作,但由于條件所限沒有完成。一九七九年我國立法工作全面恢復以后,只能本著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方式制定單行法律,與此同時開始起草《民法通則》,作為規(guī)范民法總的指導原則,又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體系。在這幾十年的司法實踐中,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了較高水平,人民群眾的民事法治觀念也普遍增強,這些都為民法典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三、民法典是踐行以人為本的重要保障
編篆民法典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法制建設工程,是國家和民族繁榮昌盛的象征,也是立法工作成熟的重要標志。民法典不是簡單的單行法律的匯編,而是對不適應現(xiàn)實情況的規(guī)定進行修改和完善,對經濟社會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guī)定,形成內容協(xié)調一致并有著內在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的民事法律。
1.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體現(xiàn)出百姓生活中的小事大事,它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百姓,回應的全部是社會熱點問題。民法典全面加強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
2.民法典的誕生,使我國法制建設進入新階段,宣告中國邁入“民法典時代”,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了用法典治理國家的新時期。這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不變初心。雖然民法典還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補充和完善,還要進一步總結實踐經驗、加強理論研究,適時進行司法解釋,但現(xiàn)行的民法典在我國的立法工作和法制建設中邁出了一大步,在我國社會生活和維護民事主體民事權益中發(fā)揮了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N].人民日報,2020-06-16.
[2]周靜青.關于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的幾點思考[J].南京社會科學,2003(01):399-404.
作者簡介
王紹陽(1972—),女,中共遼寧省委黨校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黨的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