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我們的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墒牵覀兒茈y與社會生活保持一致的步伐,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chǎn)生。當出現(xiàn)落差時,我們需要正視落差,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理性看待落差,正視自我。
每個人都想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也在不斷為夢想努力。實現(xiàn)夢想固然值得高興,但當現(xiàn)實與夢想產(chǎn)生落差時,我們需要理性看待落差,正視自我,反思自我?!段遗c地壇》的作者史鐵生,在人生年華最好的21歲因腿疾再也沒有站起來,本是追夢的年紀卻突然失去雙腿,這種落差對于任何人都是巨大的痛苦。面對這種突然降臨的意外,他想到過死,但在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下,他正視自己失去雙腿的現(xiàn)實,他知道在輪椅上也一樣能生活,于是不再消沉,而是用筆桿寫下激勵青年的文字。正如鄧曉芒說的那樣:史鐵生完成了許多身體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對于人的命運和現(xiàn)實生活的沖突,沒有停留在表面進行思考,而是去拷問存在的意義。史鐵生堅強面對不幸,理性看待落差,正視自我活出了自我。
化落差為動力,成就自我。
面對落差,除了正視,還遠遠不夠,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化落差為動力,成就自我。1969年,史泰龍回到美國并進入邁阿密大學學習戲劇。原本想著學好戲劇來實現(xiàn)美好生活愿望的史泰龍因為差三分從邁阿密大學退學,只好來到紐約。面對這樣的落差,史泰龍沒有墮落,而是在星相家母親的建議下,開始創(chuàng)作劇本。寫作的同時,史泰龍也開始嘗試在百老匯外圍劇院里找一些臨時性的小角色。而今,史泰龍已是功成名就的著名演員。史泰龍面對落差,沒有放棄自我,反而積極面對,并且把落差轉(zhuǎn)化為動力,不斷超越極限,最終成就了自己。
海明威曾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的理想甚至家里的期許可能很難做到一致,有一定的落差或錯位在所難免,這種落差也可以算是受傷之處,我們一方面要能夠理解和接受這種現(xiàn)實的情況,另一方面要能夠正視這種落差或錯誤并把它變成最強壯的地方,成就自我。
立意準確,觀點鮮明。本文由材料引出觀點,吻合題意,確立了“當出現(xiàn)落差時,我們需要正視落差,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的觀點,觀點鮮明,主旨明確。
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本文緊扣觀點進行論述,設置了兩個分論點,一是理性看待落差,正視自我;另一個是化落差為動力,成就自我。思路清晰,符合邏輯思路;層次分明,論述得當。
論據(jù)豐富,效果明顯。文章先后運用《我與地壇》的作者史鐵生和史泰龍經(jīng)歷落差的事實論據(jù),有效論證了對應的分論點,增強了說理效果。又引用海明威的名言,引用得當,融入觀點,強化了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