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娟
反復發(fā)作性鏡下血尿及肉眼血尿是IgA腎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同時伴隨著尿蛋白,未及時接受有效治療,可能會引起腎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糖皮質(zhì)激素是目前治療腎臟疾病常用的藥物,也是IgA腎病常用治療藥物,且需長期使用該藥物。但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可能會對機體產(chǎn)生一系列副作用,尤其是骨質(zhì)疏松[2]。臨床研究重點在于如何改善因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而引起的骨質(zhì)疏松,目前活性維生素D聯(lián)合鈣劑補充是應用較廣泛的治療方案之一。但臨床研究表明,服用激素類藥物造成的骨質(zhì)疏松嚴重程度和服用激素時間長短及服用劑量有關(guān)[3],但具體服用劑量和骨質(zhì)疏松程度的關(guān)系臨床尚未明確。鑒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97例IgA腎病患者臨床資料,旨在分析活性維生素D聯(lián)合醋酸鈣膠囊對不同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IgA腎病患者骨密度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7例IgA腎病患者的病歷資料,根據(jù)患者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的不同劑量分為低劑量組(n=32)、中劑量組(n=33)以及高劑量組(n=32)。其中低劑量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38~62歲,平均年齡(51.22±8.57)歲;病程9個月~5年,平均病程(2.68±1.05)年。中劑量組男14例,女19 例;年齡37 ~64 歲,平均年齡(51.58±7.85)歲;病程11個月~6年,平均病程(3.01±1.08)年。高劑量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39~61歲,平均年齡(49.35±9.38)歲;病程8個月~5年,平均病程(2.80±1.61)年。比較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另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每組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低劑量組中對照組和治療組各16例,中劑量組中對照組16例、治療組17例,高劑量組中對照組和治療組各16例。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經(jīng)腎活檢確診為IgA腎??;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慢性肝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疾病等;先天骨病患者;合并多發(fā)性骨髓瘤或其他惡性腫瘤者;合并糖尿病等代謝類疾病者;使用大量癲癇或肝素類藥物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單一醋酸鈣膠囊(昆明邦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27)600 mg/次,1次/d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活性維生素D(DSM Nutritional Products Ltd,批準文號H20171097)0.25 μg/次,1次/d治療。共治療12周。
1.4 評價指標 ①骨密度。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和治療12周后的腰椎、腰骨頸骨密度水平。②骨代謝指標。收集患者治療前和治療12周后清晨08:00空腹靜脈血3 mL,常規(guī)3 000 r/min離心6 min取血清,使用購自于沈陽萬泰醫(yī)療設(shè)備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OTA-4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中鈣、磷、堿性磷酸酶(AKP)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低劑量組的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和骨密度水平比較(見表1) 治療前,低劑量組的兩組患者血清中鈣、磷、AKP水平以及腰椎、腰骨頸骨密度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中鈣、磷、AKP水平與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腰椎、腰骨頸骨密度水平低于治療前,相比對照組,治療組上述指標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中劑量組的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和骨密度水平比較(見表2) 治療前,中劑量組的兩組患者血清中鈣、磷、AKP水平以及腰椎、腰骨頸骨密度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中鈣、磷、AKP水平以及腰椎、腰骨頸骨密度水平與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高劑量組的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和骨密度水平比較(見表3) 治療前,高劑量組的兩組患者血清中鈣、磷、AKP水平以及腰椎、腰骨頸骨密度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血清中鈣、磷、AKP水平以及腰椎、腰骨頸骨密度水平與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低劑量組的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和骨密度水平比較(±s)
表1 低劑量組的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和骨密度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aP<0.05。
腰骨頸骨密度/(g·mm-2)治療組 16 治療前 2.56±0.85 1.29±0.31 81.29±21.05 0.85±0.51 1.05±0.20對照組 16 2.58±0.45 1.28±0.29 80.95±20.62 0.84±0.34 1.06±0.19 t值 0.083 0.094 0.046 0.065 0.145 P值 0.934 0.926 0.964 0.948 0.886治療組 16 治療后 2.09±0.34 1.34±0.21 81.25±26.52 0.79±0.12a 0.82±0.16a對照組 16 2.09±0.25 1.44±0.26 80.95±25.41 0.63±0.23a 0.62±0.12a t值 0.000 1.197 0.327 2.467 4.000 P值 1.000 0.241 0.974 <0.001 <0.001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鈣/(mmol·L-1) 磷/(mmol·L-1) AKP/(U·L-1) 腰椎骨密度/(g·mm-2)?
表2 中劑量組的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和骨密度水平比較(±s)
表2 中劑量組的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和骨密度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bP<0.05。
腰骨頸骨密度/(g·mm-2)治療組 17 治療前 2.26±0.81 1.39±0.32 80.19±20.65 0.91±0.62 1.25±0.18對照組 16 2.38±0.71 1.38±0.39 80.25±21.65 0.74±0.56 1.16±0.20 t值 0.451 0.081 0.008 0.825 1.360 P值 0.655 0.936 0.994 0.416 0.184治療組 17 治療后 2.16±0.41b 1.42±0.32b 80.35±25.54b 0.82±0.32b 0.72±0.26b對照組 16 2.15±0.35b 1.51±0.36b 81.93±24.47b 0.73±0.30b 0.76±0.23b t值 0.075 0.760 0.181 0.832 0.467 P值 0.941 0.453 0.857 0.412 0.644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鈣/(mmol·L-1) 磷/(mmol·L-1) AKP/(U·L-1) 腰椎骨密度/(g·mm-2)?
表3 高劑量組的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和骨密度水平比較(±s)
表3 高劑量組的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和骨密度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bP>0.05。
腰骨頸骨密度/(g·mm-2)治療組 16 治療前 2.16±0.41 1.54±0.51 81.45±24.64 0.82±0.32 0.77±0.21對照組 16 2.15±0.35 1.64±0.35 82.83±23.57 0.73±0.30 0.72±0.27 t值 0.074 0.647 0.162 0.821 0.585 P值 0.941 0.523 0.873 0.418 0.563治療組 16 治療后 2.27±0.35b 1.61±0.31b 81.05±24.14b 0.83±0.29b 0.76±0.25b對照組 16 2.31±0.38b 1.51±0.41b 80.83±23.57b 0.79±0.27b 0.78±0.33b t值 0.310 0.778 0.026 0.404 0.193 P值 0.759 0.443 0.979 0.689 0.848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鈣/(mmol·L-1) 磷/(mmol·L-1) AKP/(U·L-1) 腰椎骨密度/(g·mm-2)
因長期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而引起的骨質(zhì)疏松屬于一種骨折風險大、骨強度下降的代謝性骨質(zhì)疾病。糖皮質(zhì)激素可能會降低腸道吸收鈣的效率,增加腎臟對機體鈣質(zhì)的排泄,從而導致患者的血鈣水平下降,且臨床有研究顯示,連續(xù)服用3個月糖皮質(zhì)激素的腎臟疾病患者的椎骨骨密度有明顯下降,同時其骨折風險隨之增加[4-5]。
鈣劑補充是糖皮質(zhì)激素性骨質(zhì)疏松應用較廣泛的治療方式,但臨床研究表明,該種治療方式可提高血液中鈣濃度,但對骨量丟失幾乎無保護作用,而聯(lián)合活性維生素D共同治療可有效防止患者骨量減少[6-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低、中、高劑量組的對照組和治療組的血鈣、血磷以及AKP經(jīng)治療后水平無明顯變化,中、高劑量組的腰椎以及股骨頸的骨密度水平治療前后未見明顯差異,但低劑量組的治療組腰椎及股骨頸的骨密度均高于對照組,表明活性維生素D聯(lián)合醋酸鈣膠囊治療低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IgA腎病患者,可有效提高其患者骨密度。臨床研究結(jié)果顯示,口服糖皮質(zhì)激素對骨密度有所影響,尤其是對松質(zhì)骨的影響遠大于皮質(zhì)骨,原因在于松質(zhì)骨的血運表面積更大,血運更加豐富,代謝轉(zhuǎn)換率更高,因此松質(zhì)骨對代謝刺激的反應更為強烈和敏感[8-9]。而人體的股骨頸和脊椎骨部位的松質(zhì)骨含量較皮質(zhì)骨多,因此當機體補充可誘導骨鈣素的基因啟動因子的活性維生素D時,其吸收速率較快,加速骨形成,故低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IgA腎病患者股骨頸和脊椎骨部位骨密度較高[10]。而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治療前后及組間的血清中鈣、磷、AKP水平及腰椎、腰骨頸骨密度相比均未見明顯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和本次研究的樣本納入范圍以及樣本量具有一定局限性有關(guān),故日后應擴大樣本量和研究對象納入范圍以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活性維生素D聯(lián)合醋酸鈣膠囊治療低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IgA腎病患者的效果明顯,可有效防止其股骨頸和脊椎骨部位骨密度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