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王爾碑的不完整記錄"/>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王爾碑:只不過是一個喜歡做夢的人
        ——詩人王爾碑的不完整記錄

        2020-09-07 06:30:44
        草堂 2020年8期

        ◎ 桑 眉

        [尋訪王爾碑]

        去年(2019年)“三八”節(jié)那天,我手寫了心形咭卡,準備了一條寬大的羊絨圍巾,想去探望老詩人王爾碑。這之前,有四年時間,她在重慶。我曾跟重慶某友說:“王爾碑老師在重慶,有活動可邀請她參加,不然她得多寂寞……”

        王爾碑是2018年年末回成都的。一回來,“散花樓”女子詩社就在桃蹊書院為她和另一位前輩張新泉舉辦了一場詩歌朗誦會。我向新泉老師打聽,他說,王爾碑與兒子住在一起——噢,那就仍在桂王橋東街!

        桂王橋東街與我從前租住的燕魯公所街隔一條巷子,與我現(xiàn)在的辦公樓隔三條巷子、一條馬路……2012年春訪談王爾碑期間我曾去過她家,那天她一邊用流利的英語歡迎我到來,一邊張開雙臂以華爾茲般輕盈的姿勢邀我進門,我們相談甚歡。在她家吃完飯,她送我下樓,我們手挽手穿過宿舍大院,一邊看夾道的林蔭,一邊聊詩歌,她說喜歡我那首《地下黨》,想來這與她年輕時的某段“驚心動魄的日子”有關……

        步行,一進大院就蒙了,竟忘了她家在幾單元幾樓幾室,只好折回來寫了張便條托門衛(wèi)轉(zhuǎn)交。等數(shù)日未有音訊,便向“每月十五”文學社社長陽光和求助,她輾轉(zhuǎn)找來一個手機號碼。號碼主人是王爾碑老師的保姆,保姆告訴我一個地址:神仙樹大院第三道門右邊第一幢16 樓4 號。那里是王爾碑的兒子為她租的房!

        2019年初春的好天氣不多,一周捱一周,終于遇到一個明麗的日子。從神仙樹地鐵站出來,是一座高架橋,橋上走汽車,橋下是寬闊的草坪。一個大叔幫我指路:神仙樹大院就在馬路對面,分為幾期……步行近半小時,終于到了“神仙樹”小區(qū)。

        也不管“第三道門”是從哪頭數(shù)起,遇到第一道門我便長驅(qū)直入,很快找到第一幢。上樓需要門禁卡,看有人進電梯我便跟進去,但那人住在8 樓,我只好中途從安全通道爬樓梯。當我氣喘吁吁地立定在16 樓樓道,正好有一個婦人開門出來,正尋思如何開口詢問時,發(fā)現(xiàn)她身后門內(nèi)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一刻,腦子里迅速閃現(xiàn)“踏破鐵鞋”“冥冥有天意”“無巧不成書”……

        王爾碑一邊跟保姆說,不去散步,有朋友來了,一邊與我熱情擁抱,緊接著又面露狐疑,像是沒有想起我是誰。我們待一塊兒時,她還不止一次問我:“你是桑眉嗎?哪個雜志社的呢?你今天來有什么事?”我告訴她曾訪談過她,現(xiàn)在想寫一篇關于她的稿子,需要補充一些內(nèi)容……她總是反復說:“……哪方面的內(nèi)容?今天沒有準備,下次嘛!下次帶幾本你們的雜志來……”

        約莫兩個鐘頭,我坐在沙發(fā)上,坐在王爾碑身邊,她只有一側(cè)耳朵聽力好些。開始的時候,我說話,王爾碑就微微欠身來聽,后來我索性附她耳邊一字一頓地說……聽力的阻隔、記憶力的阻隔,像隱形物橫亙在我們中間,看著她的白發(fā),她認真卻無能為力的神情,我有一種被軟鞭輕笞的痛感!她像一個好客卻不知如何招待客人的主人,不忘吩咐保姆大姐給我倒茶,甚至禮貌翻看、贊美我送她的圍巾……卻無力將現(xiàn)場氛圍帶動起來。我也不忍“逼迫”她去回憶!歲月已無情地將一個人拋置于淺灘,倘若非要她再次沖進大霧迷蒙的海上,或許是一種莽撞,是另一種殘酷!

        那個下午,時針很慢,急性子也變成了慢性子。我與保姆大姐拉家常,希望她尤其晚上警醒一點,如果老人起夜最好能扶一扶……我告訴保姆這位老人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告訴她這位老人多么的不平凡……保姆大姐說自己信佛,請盡管放心;她說她知道婆婆是了不起的作家詩人,有時會用放大鏡翻看書報;她說婆婆很慈祥也很倔強,不輕易給人添麻煩,一切日?;旧隙伎孔约?,天氣好的時候她會陪婆婆下樓……

        那天,臨走時,我跟王爾碑約定:哪天出太陽我過來一起曬太陽!她讓我把想問的問題寫下來她“考慮考慮”!我把手機號和用斗大的字寫下的幾個問題留在臺歷旁(保姆說這樣她才找得到),叮囑保姆:王老師哪天準備好了就電話我。

        左右等不來電話,我便又給保姆大姐去電話,她說她已辭職回鄉(xiāng),王爾碑也已搬離神仙樹大院,住進了養(yǎng)老院(好像是因兒子新房子在裝修)……我與新泉老師談起,他說:“如果你去養(yǎng)老院,請告訴我,我想一起去探望爾碑老師……”四月中旬,我落實養(yǎng)老院的詳細地址時,友人說王爾碑生病,已被家人接回,不知身在何處……

        [王舉人家的幺小姐]

        時光倒流,時間的小小蜂鳥吻開歲月繩索上的結(jié)節(jié),那些被緊緊束縛的往昔漸次重現(xiàn),從枯木到新枝、從落葉到芽苞、從果實到花朵……誰能說這不是時間行進的方式之一呢?!當我們穿梭于記憶隧洞,時間倏地回到了1926年。

        1926年冬天,午夜時分,鹽亭的一戶大戶人家——王舉人家,仆人們進進出出、忙前忙后。王舉人在書房坐立不安,不時詢問:生了沒?生了好給她起名字……或許是一種預兆,孩子臨盆時,天色突變,幾乎在孩子落地的瞬間,王舉人順著椅子滑倒在地。這個父親太過緊張,突發(fā)腦出血……孩子生下來便戴孝,母親給她乳名取作:孝環(huán)。學名:婉容。

        因為父親是清光緒十九年癸卯科舉人,家境還算殷實,婉容的童年還算無憂無慮,大家都喊她——“王舉人家的幺小姐”。舉人家在鹽亭木龍灣,家的后山有一座樹林,在婉容眼中,那可是艾麗絲仙境般的神秘所在。她常往山上跑,山上的林木蔥蘢,到處都是樹蘺、花草叢,耳畔都是鳥鳴……大自然的教誨與滋養(yǎng)是血肉親情無法替代的。

        王舉人離世,留給孩子最大一筆遺產(chǎn)是一個大書房,房中有許多書籍。婉容的哥哥姐姐都愛讀書,哥哥言行舉止頗有小作家的派頭,因為他崇拜王爾德,所以給自己取了個筆名:王爾塔。他還給同樣愛看書的妹妹取了一個筆名:王爾碑——一方面是緣于他崇拜王爾德,另一方面更是為了紀念父親——他對婉容說:“你生父親死,你就是父親的紀念碑了?!?/p>

        王爾碑曾拿了些照片給我看,黑白照,其中有一張兒時與母親、姐姐、哥哥,以及表兄的合影。照片拍攝于木龍灣后山山下,1937年的春天?或秋天?年輕的母親坐在中間,左側(cè)依次立著姐姐金環(huán)(后改名王劍清)、孝環(huán)(王爾碑),右側(cè)立著哥哥王爾塔、表兄。從站姿與衣著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幾個家境殷實、有教養(yǎng)的孩子,尤其那個剪劉海短發(fā)、穿黑色(或許是紅色?)過膝裙的少女,她一只手悄悄勾著姐姐的手指頭,靜靜佇立,干凈得像一個初醒的夢,像山中小溪。對,王爾碑愛小溪的安靜,她寫過一首《小溪流的歌》:我是小鴨的搖籃/我是小姑娘的鏡子/我喜歡小牛獨飲我清亮亮的水……這首近似兒歌的小詩,是王爾碑第一本詩集《美的呼喚》中的一首,她說她一直偏愛它。

        王爾碑好幾本專著中,都放入了這張合影。照片中的姐姐金環(huán)很文靜、落落大方,少時的王爾碑愛模仿她,把“家里的東西,吃的、穿的,悄悄送給她貧苦的乳娘”;“那些綠色封面的《冰心詩選》《丁玲詩選》……不同作家的選集共有十本,她愛讀,我也似懂非懂地讀起來?!苯憬阕x高中時便已懷著進步理想,1938年離家出走、奔赴延安,改名王劍清,與家人失散許多年,母親常常流淚,終因想念她而病亡。王爾碑說:“我的思想、個性、生活道路,(人生中)每一步都印著姐姐的影子?!?/p>

        王爾碑也愛看書,對文學已到了癡迷的地步,譬如:上課時,她會用不喜歡的課本打掩護,偷偷看小說、寫詩;下課時,就和好朋友去河邊讀艾青、綠原的詩,讀《紅樓夢》《花月痕》……她特別喜歡讀外國小說,托爾斯泰、羅曼·羅蘭、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從不輕易放過。

        訪談時她曾談到:“印象非常深刻的經(jīng)歷太多了,現(xiàn)在一下子想起來的是一本哈代的小說《一個富于想象的婦人》。那是一個周末,我路過一個教數(shù)學的女老師的宿舍,宿舍的玻璃窗半合著,可以清楚看到臨近窗臺的書架,架子上密密麻麻擺著許多書,我隨便掃了一眼,被一本書的名字吸引了,那本書就是哈代的小說,當時我并不知道哈代……我偷回宿舍熬夜看完后又放回原處,周一的時候心驚肉跳地坐在教室里,生怕被女老師看出破綻……這本小說的內(nèi)容至今我都還記得,講的是一個貴婦去旅行時在旅館發(fā)現(xiàn)一個詩人的畫像和手稿,因此暗暗愛上了這位詩人……”

        左一:王爾碑

        一個被文學照亮的少女,渾身上下都是快樂!都是光!多年后,當她已白發(fā)蒼蒼,回首往事,仍眸光熠熠。“我喜歡去的地方是圖書館、繩溪河邊。我和好朋友范兆麟有時周末不回家就在一起討論文學,吃飯的時候我們干杯,說:你是拜倫,我是雪萊?。ㄐΓ蹦菚r候,學校長廊的墻壁上貼滿了揭露和詛咒黑暗、歌頌和贊美光明的壁報,有班集體或班里幾個人合伙編的,也有進步社團“布谷社”編的,還有一張比較別出心裁的詩歌壁報是王爾碑一個人編的,內(nèi)容全部是她在《西方日報》《光明晚報》《新華日報》等副刊發(fā)表過的作品剪報,以及一些沒有公開發(fā)表的、用手工工整整寫上去的散文詩……

        王爾碑說:“那時候,寫詩成狂,半夜來了靈感,沒有燈就摸黑寫在墻上;有一次學校演出《雷雨》話劇,我激動得徹夜未眠,為劇中每個人物都寫了一首詩,可惜那些詩稿現(xiàn)已散失!”

        對文學的癡迷帶給王爾碑不少收獲,但也耽誤了學業(yè),她嚴重偏科,語文、外語等文科成績不錯,數(shù)理化則一塌糊涂。有一次代數(shù)考試交了白卷且不說,她還在試卷上寫道:“親愛的老師,對不起,我只有給你交一份純潔的白卷了!”數(shù)學老師是當時頗有名氣的秦炳穆老師,他不僅沒有責備她,還對其他老師說:“王婉容這個學生真有點個性哩!”后來高考失利了,范玉梅校長有一天在升旗臺上對全校師生講:“我們學校有很多同學考上川大、華大,王婉容同學沒考上,但她有特長,川大也專門開會討論過想要特招她入學……我覺得她是光榮的……”

        [有為在“歧路”]

        1947年秋天高考落榜后,王爾碑到成都女子公寓當“寓公”。公寓在成都長順上街,以王爾碑的話說乃是鬧市中的一方凈地,“前庭有古樹、花圃、回廊、大(院)壩……后園幽靜,宜于攻書”。這里住的多半是外州縣考大學、中專落榜準備來年再戰(zhàn)的女學生。

        女子公寓成為王爾碑臨時的“家”,家中按月寄錢來,讓趕考的“書生”沒有后顧之憂。課本用心念,閑書卻還忍不住要讀。出公寓大門不遠處的祠堂街,街上有許多書鋪,王爾碑最記得的是“聯(lián)營書店”,她只看不買,書店主人仍舊笑瞇瞇的;相鄰的東城根街則有許多租書鋪,店面小,中外文學和哲學書籍卻應有盡有……那時候,王爾碑似乎尚未與“文學界”接上頭,她還是天然的,與老同學和朋友自成小集體,復習、散步、看電影、閱讀、練學寫作……沒有孤獨感。

        “然而,那時整個成都卻不平靜。處處觸目驚心……眼看革命志士慘遭殺害,進步書店、報刊被搗毀、查封,凡熱血青年能無動于衷嗎?”(《女子公寓》)王爾碑寫下了《野店》《與鬼為鄰時》《寂寞》《長夜》……“拉琴者死了/作曲家在害病/唱歌的人在吐血/好寂寞的夜呀!”(《寂寞》1947年)“長夜呵/你以鐵的沉寂/禁絕我們歌唱/我們的淚,在心里滴成一道河流/泛濫時,便將你頑強的一切沖毀”(《長夜》1948年)……

        善良的正義的種子其實早已種下,1946年她第一次投稿,第一次發(fā)表在重慶《新華日報》的《紡車聲》,就是她對那個時代和自我寫作才華的見證?!斑@首詩的靈感源自鄰居深夜紡線,每當聽到那‘嗚嗚’的紡車聲,我的心就會被什么揪起來似的,鄉(xiāng)下人生活很艱難!”詩中寫:“紡車在深夜里哭泣/哀怨循環(huán)地/仿佛誰在說:苦啊苦啊/啊,是那個孤獨、駝背的老人/不停地紡著她凄涼的命運/手已經(jīng)僵硬了/聲音,漸漸微弱了/仿佛誰在嘆息:餓啊餓啊……”

        最終,經(jīng)過一年復讀,1948年王爾碑去了重慶南林學院外文系。在大學期間王爾碑曾用王念秋這個筆名在《重慶日報》上發(fā)表了長篇故事詩《寶石花》(根據(jù)蘇聯(lián)同名電影創(chuàng)作)。南林學院的吳先優(yōu)、方敬、沈寄蹤等思想進步、文學造詣很高的老師,對她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1949年上半年,物價飛漲,學校成立了蘭心讀書會,王爾碑也加入其中,看進步書籍、開詩歌朗誦會、在群歡晚會上扮演饑餓的農(nóng)村婦女……積極投入到“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學生運動中。王爾碑說:“在南林學院度過了平生可謂驚心動魄的日子,秘密參加‘新青社’(地下共青團組織)、在白色恐怖中流浪、逃亡……”

        在第一次訪談時,王爾碑曾講起過一次送別。因她不愿我在文章中提及而封存在錄音筆中,后來錄音筆遺失了,那次送別的時代背景、具體人物亦無從稽考了。依稀記得:由于情況緊急,她黎明前匆匆踏上行程,一個風度翩翩的年輕人聞訊趕來,隔岸揮別,霧氣愈來愈大,直至模糊、消失?!獣r隔多年,已然無法分辨那個情形是夢是真。它像一段不宜議論的時事,亦像她從不與人談論的愛情……一切都漸漸演化成為傳奇,不必去刨根問底!

        我曾問王爾碑,回過頭再看在重慶那段經(jīng)歷會是怎樣的心情?后來各種“運動”接踵而來,將您推著跌跌撞撞向前走……她笑言,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是永恒,一切都會過去,一切又會誕生……(這也是她的詩《瞬間》中的詩句)。她說:“我曾在會理(農(nóng)村)勞動了一年,那里有很多民歌,讓人覺得苦中有樂。我剛?cè)淼臅r候,見人總是躲閃,當?shù)氐慕忝镁蜎_我唱:‘遠方飛來一只鵝/飛到這方不敢落/腳踏丫枝你穩(wěn)穩(wěn)站/有了實話你盡管說?!杪暶髁?,仿佛在白云上滾動,在山野間回旋,仿佛都在用溫柔俏皮的目光在安慰我、召喚我,我這只‘孤零零的雁鵝’慢慢就落下來了,那原本不是桃花源的地方也變成了桃花源。”

        這首民歌在王爾碑的散文集《云溪筆記》里曾出現(xiàn)過,看得出她非常喜歡民歌。民歌如同《詩經(jīng)》中來自民間的“風”,清新、素樸……“小時候,家里的女仆桂娃教了我許多民歌,現(xiàn)在想來它們正是我最初的文學養(yǎng)料。有首《山呷呷》她信口就念來:山呷呷,尾巴長,/嫁給對河李三娘,/李三娘腳拐,嫁給螃蟹,/螃蟹腳多,嫁給白鶴,/白鶴嘴尖,嫁給犁轅,/犁轅拱背,嫁給桃妹,/桃妹嫌她,嫁給田家……

        “這首民歌描述了一只鳥凄涼的一生,象征著舊中國山村女人的悲慘命運,直到今天,我仍覺得它十分前衛(wèi)。它完全運用了浪漫主義的、超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了古人‘詩有別趣,不關理也’的詩論,因無理而妙趣橫生,令人難忘!”

        《山呷呷》王爾碑從小記到老,成為她在小范圍文學聚會中才藝表演的保留曲目,往往一邊念唱,一邊加入“手舞”,惟妙惟肖,惹得全場齊聲喝彩!

        關于重慶,除開南林學院那幾年,她曾以川報駐重慶記者站記者的身份,在重慶生活、工作。走上記者崗位,與她姐姐有些關聯(lián)。新中國成立后,姐姐在北京工作,登報尋親,她便去北京找姐姐,并考入北京新聞學校。從新聞學校畢業(yè)后就分配到川北日報社,后來到四川日報社。

        王爾碑曾在書中回憶:“記得我在四川日報社重慶記者站工作那段時間,正遇上自然災害,特別艱苦,但我相信古人說的‘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一切都會好起來,所以工作一直很認真,有時要到南岸那邊去采訪,中午沒飯吃,就把早餐時的兩個饅頭留下一個當午餐。”

        重慶于她而言,是天真之地、希望之地……王爾碑書中羅列過許多“第一次”,都發(fā)生在重慶——第一次寫詩、投稿,在1946年重慶《新華日報》發(fā)表《紡車聲》(筆名:海濤);第一次寫長詩《寶石花》,在1948年《重慶日報》副刊發(fā)表(筆名:王念秋);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聽重慶詩人陸棨、梁上泉傳達北京關于創(chuàng)作的解凍與開放;第一次拜訪老詩人楊山,楊老鼓勵她重新寫詩;第一次在枇杷山下與穆仁、余薇野互看習作,后來認識了青年詩友傅天琳、華萬里、肖敏、培貴……第一本小詩集和散文集在重慶出版;第一個評介她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人是新詩研究所的呂進……連她離休后的第一批散文都是在重慶《人間》月刊刊發(fā)的。

        重慶于她而言,也是傷懷之地。在特殊的那些年,“我的十多本日記,老伴的川劇藝術研究手稿,都在煙雨坡一位友人的爐灶中灰飛煙滅了”,現(xiàn)如今“訪舊半為鬼”,她說,至親的人去了,童年好友、詩友知己去了,敬重的文學老師方敬、沙鷗、鄒絳、王文琛、聶云嵐……也都相繼去世。

        2014年末王爾碑去重慶,直到2018年末才又返回成都。其間四年,于我等旁人,像個謎。1926年至今,漫漫九十余載,細雨柔風也好,波瀾跌宕也罷,她都將它們凝結(jié)成一首首小詩,化作一篇篇小文章。這一生,何嘗不是一個連自己都難以解答的謎團呢?!

        [詩人王爾碑]

        在整個寫作生涯中,王爾碑的創(chuàng)作高潮有兩個,一個是在20世紀40年代,一個是在20世紀80年代。她的第一本詩集《美的呼喚》出版時印了一萬七千五百冊,很快售完,至今偶爾還有人寄書來請她簽名。

        20世紀40年代末至80年代,王爾碑似乎中斷了詩歌創(chuàng)作,但她曾在《回望重慶》中提及燒掉了十幾本日記,日記本中會不會便是她為安全起見密不示人的詩作呢?!1977年秋“創(chuàng)作的解凍與開放”后,她再度閃亮現(xiàn)身詩壇——“我是大湖的知己/我是老鷹的旅伴//小船上,有過雷雨/此刻,風輕,云淡//我把雙槳當成彩筆/我把湖水當詩箋//呵,我蔚藍的詩箋上/有銀魚跳躍,有青鳥盤旋”(《湖上》1979年)?!逗稀凡粌H婉轉(zhuǎn)呈現(xiàn)了新時代的欣榮景象,更顯露出她那不被歲月削減的志向與才華。

        新時代煥發(fā)出王爾碑的創(chuàng)作激情,為了能潛心寫作,她甚至將衣服染黑,以免于頻繁換洗、耽誤時間。“許伽春節(jié)在我家中時,曾目睹過我挑燈夜戰(zhàn)的情形,我晚上熬夜寫文章,許伽早上先起床,幫文章打分、改錯別字……”盡管如此,她坦言,“其實在報社工作期間,我很多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了,真正的創(chuàng)作高潮是退休之后,我創(chuàng)作了《鏡子》《墓碑》《雪蘭》《樹》等詩?!?/p>

        20世紀80年代是文學藝術復蘇的年代,王爾碑也迎來了她的黃金期。她詩風清新、凝練,“溫柔但不纖細柔靡,低回但不消極沉淪,熱烈潛游于自然明凈之中,研雅不失雋永深邃……”(佚名)“我很喜歡王爾碑的詩,婉約、含蓄、晶瑩?!保靖斑@種詩美和‘超常性’,或許就是所謂‘興會神到’,意象的出現(xiàn)有些莫名其妙?!姷浇^處不可釋’,或者‘不可以智慧識’,只可以‘心感’?!保▌姡?/p>

        最初讀王爾碑的詩,尤其讀她三行詩,同為習詩者的我其實是存疑的。有段時間現(xiàn)代詩壇流行的“截句”,雖精到,我個人卻仍不以為然(不稱之為“詩”);哪怕日本俳句,也是用“句”進行統(tǒng)稱。

        倘若通讀王爾碑詩集,會發(fā)現(xiàn),這些超短詩,多為1990年前后創(chuàng)作或修改而成。譬如只有兩行的《遺憾說》,最初發(fā)表在《詩刊》上的是十行,分三節(jié):“碎了的/不要縫補/針針線線/給你新痛苦//億萬年魚的淚/晶瑩了海/海很寬/不要去填//最好,有一疊波濤/明亮你心的深谷”。后來變作兩行:“億萬年魚的淚晶瑩了海/不要去填”(《遺憾說》)。

        通過《云溪詩話》(2017年,文匯出版社)王爾碑與孔孚的書信往來,可以確認,這首詩是在孔孚建議下進行修改的——

        ……這詩,你可能是“一氣呵成”。我相信。但我還要說,雖然我喜歡它,但并非“極佳”。問題就在于你未能深入細改。煞尾兩行:“最好,有一疊波濤/明亮你心的深谷”,雖然味道不是沒有,但屬于“篇末點題”老路。實為“蛇足”,可以抹掉的。

        這首詩的價值,在我看來,在于第二節(jié)的前兩行:“億萬年魚的淚/晶瑩了?!薄?梢哉f是千古獨步,大概只有你王爾碑能寫得出來,別人誰也重復不了……當然僅此兩行,還不完整。最好再出一能與此二“虛象”配得起來的“虛象”,才合詩心。我是絞盡腦汁也搜尋“摶虛”不得……如果“摶虛”不出,留下“不要去填”,也是可以的。有此三句,也會是上品?!昂:軐挕币痪鋳A在那里,實在松勁。

        以上,見于1988年10月2日孔孚致王爾碑信件,起因或應前溯到王爾碑8月31的信。因孔孚曾囑咐她改某篇作品,她在致孔孚的信中談到:

        ……關于改詩,我有一種體會:有時一首詩初稿還可以,改來改去卻多了理念、技巧,而失去了第一感覺的真,或失去了原始的樸素、豐滿的魅力。有人說“詩是改出來的”,純屬工匠之談,非詩家語。人的認識總在不斷地變化、開展。多年前我寫詩崇尚精巧,現(xiàn)在則認為“所有精巧都意味著藝術的自殺”。數(shù)月前我極珍視吾師的《談提煉》一文,現(xiàn)在我又擔心吾師在剪枝剪葉之時,會不會將你最有生命魅力的枝葉剪掉了?因為我有過此種教訓。所以我現(xiàn)在如果寫了一首純感覺的詩,而且是一氣呵成,我就基本不去怎樣改動了。也許那首詩僅有某種真情能打動人,就夠了。在此胡言亂語一番,只不過是引起吾師在“用減”之時,應百倍警惕而已……

        盡管王爾碑對改詩心存疑慮,對孔孚倡導的“用減”心存警惕,但她仍接受了建議,將《遺憾說》舍了個干凈。

        事實上,在他們往來書信中,盡是對彼此詩作毫不客氣的“刪”“改”。而這段關于“改詩”問題的探討,想必在王爾碑那里也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

        據(jù)說王爾碑喜歡古詩詞,出口便能背誦。古詩詞的“辭約意豐”之美,令她時常贊嘆。把新詩寫精巧,寫精準,如同一個果殼世界,如同一把匕首,是否源于對古典詩詞的致敬?而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短制甚多,與倡導極簡主義的山水詩人孔孚的交集,無形中也踐行、發(fā)揚了她“天才善用減法”的箴言與精神。

        但王爾碑其實能把詩寫長,寫來如同小型魔幻??!

        整個八九十年代,王爾碑都在寫散文詩和散文,其用力程度不比新詩少!我手中的《瞬間》是她第二本散文詩集,部分內(nèi)容直接從《行云集》(1984年)“拿來”。有人說,散文或新詩寫不好的寫散文詩!這個論斷有失偏頗,換個角度:在詩中加入適當?shù)臄⑹?;在敘述中加入適量的詩意,亦實亦虛,豈不正是能兼容并蓄的文體!

        散文詩不好寫,王爾碑卻寫得風生水起,寫成了散文詩寫作的代表性詩人,她的散文詩代表作有《石屋》《父親》《鳴沙山》《寒溪的路》《女人和蜘蛛》等。西南大學新詩研究所教授、評論家呂進,對她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做了恰如其分的梳理與肯定:

        大體而言,她的散文詩也許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對一山一石、一人一景的吟唱……這些山石人景經(jīng)過詩的升華,便在陶冶性情上獲得了重大的美學意義。另一類散文詩作品保留了更多的散文的敘事因素……這類作品比詩更自由,比散文更富詩意,在詩篇的美學建構(gòu)上表現(xiàn)出詩人非同尋常的高強手腕……跳躍:意象的跳躍,詩的跳躍。故事被詩化和再造,于是,讀者得到了一種特別的體驗和感動,而在這體驗和感動的背后有一個要由讀者的想象去編織的很長很長的故事……

        評論家蔣登科在《論王爾碑的散文詩》中寫道:

        詩風轉(zhuǎn)變之后的王爾碑沒有停止探索的步履,她堅持那種從容、大度、灑脫的傳達策略,讓一些抽象性極強的情緒也融入詩中……她的散文詩就像潔白的云朵,雖然形在變,但本質(zhì)是一樣的;她的那種細膩、深情、崇美的女性特征,始終是構(gòu)成她散文詩格調(diào)的心理動因。

        毋庸置疑,詩和散文詩,正是王爾碑的雙翼!照徹她、引領她飛越晦明莫測的煙火人生!她素樸的外表下掩藏的是一個羅曼蒂克的靈魂?!案≡频纳n老/空空如也的所謂古跡/我,只不過是一個喜歡做夢的人”。這首《關于我》,算是她對自己的認領吧!

        [編輯王爾碑]

        王爾碑是一個喜歡做夢的人,還是一個傳遞夢想的人。

        2012年我第一次訪談王爾碑時,《黃河詩報》主編王競成得知消息,托我向王爾碑問好。他說,“八〇年左右,我上初一,在沂蒙山深處(我老家)一個公社的新華書店,那時文學書籍很少,新詩集就更少了。我記得書店只有兩個人的詩集,其中就有王爾碑的《美的呼喚》,薄薄的,但很精美,那是我少年時代讀到的第一本新詩集。”他用過年積攢的壓歲錢買下了詩集。

        《美的呼喚》帶給王競成新詩的啟蒙,讓這個身處山區(qū)的孩子看見了世界的美和詩歌的純凈之光!“沒有王爾碑的《美的呼喚》,我可能不會走上新詩寫作這條路。”這本小小的詩集伴隨他從少年到青年、從故鄉(xiāng)到部隊、從部隊到地方、從地方再到北京……他說,《美的呼喚》在他手中二十多年(后來被初戀女友拿走),時常品讀。

        素未謀面,卻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生涯中有著不可取代位置,這即是王爾碑的魅力。至于日常生活中,她做了幾十年的記者、編輯,女詩人嘉嘉曾在文章中寫道:“王爾碑最大的魅力在于她能發(fā)現(xiàn)天才!”她影響、扶持過的文學青年不勝枚舉。那些文學青年中,有一位姓廖的年輕人當時在基層開大車,因為將他的作品推薦到《星星》詩刊發(fā)表,不但小廖常常來看望她,連他所在單位的支部書記都非常開心,帶著橘子、花生專程到報社表達謝意。

        首屆魯獎獲得者張新泉早年也曾受惠于王爾碑,他感慨地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她不顧忌、不嫌棄我是個打鐵的,對我投去的稿子認真對待,給我提建議、批改、刊發(fā)……”

        有評論者說,20世紀40年代末至80年代,三十年左右,王爾碑沒有寫詩。我的理解是,一方面囿于時代,一方面緣于她忙著為他人作嫁衣(傳遞夢想)!經(jīng)她手發(fā)表過作品的四川詩人,不勝枚舉。

        現(xiàn)任青年作家雜志社主編的詩人梁平,曾向我講起一段往事:

        當年,梁平在重慶江津插隊,正值青春飛揚的年紀,現(xiàn)實貧瘠而精神富有。他熱愛文學,訂閱(或借閱)了《四川文學》《星星》等文學類報刊,當時有一本叫《巴山文藝》的雜志發(fā)表過他的作品,每月都會按時寄刊物給他……他一個人在窄小的泥屋里讀書、寫詩,尤其喜歡王爾碑精巧、細致的小詩,有段時間甚至模仿她,由于模仿得太像,有編輯還專門來確認是否是抄寫王爾碑的。這也提醒了梁平,使他意識到必須改變詩風、調(diào)整創(chuàng)作方向。

        有一天,他插隊的隊上高音喇叭突然響起:五里八隊的知青梁平,請下午到縣委招待所去一趟……梁平去到縣委招待所,一看,竟是《四川日報》的編輯王爾碑、藍羽兩位編輯老師,十分開心。原來,王爾碑到江津出差,問縣委宣傳部的同志:“有一位上山下鄉(xiāng)的文學青年在你們這里插隊,名字叫梁平,你們認識不?”那時梁平已在多本文學刊物上發(fā)表過作品,小有名氣,宣傳部的同志說:“認識,就在瑯山村公社五里八隊!”王爾碑表示想見一見這個年輕人,于是縣委通知公社大隊、大隊通知村上,一級一級……

        “見到自己崇拜的偶像,那種開心簡直沒法形容……王爾碑是第一個親自來看我的編輯老師……她對文學小青年的重視、扶持力度相當大……”梁平到成都工作后,住在燕魯公所街,王爾碑退休后恰巧住在桂王橋東街,相隔不遠,但俗務纏身一直沒能親自去探望她。某日清早,梁平正在一家面館吃面,王爾碑碰巧也來過早,這樣意外見面兩人都很愉快,王爾碑像媽媽拍孩子一樣拍他的肩:“哈!我知道你來成都了……”而梁平則搶先付了她的面錢……

        我向詩人龍郁提及想聽聽他與王爾碑的故事時,他正在彭州避暑,遂傳了一篇自序來,說一切線索盡在其中:

        我又抱著試試的心理,決定親自將一首習作《青春書簡》送到《四川日報》副刊部去。邁進那幢二層小木樓就如走進圣殿,本來雄赳赳的我一下子血流加快。輕輕推開副刊部的門,探頭顫聲道:“請問哪位是詩歌編輯?”坐在門邊的先生用筆指了指左前方,我看見一位頭發(fā)斑白、微胖的慈祥老太太,她就是王爾碑老師。王老師見一位“工農(nóng)兵”作者來訪,客氣地說:“你把稿件留下,待我認真看后再同你聯(lián)系。”可能是覺得老太太好說話吧,我鼓起不很足的勇氣說:“就一首詩,老師能不能當面指點指點?”老太太果真好商量,她無可奈何地攤開我的稿紙,又立刻抬起頭來說:“哦,你就是龍郁呀!”王老師的驚奇嚇了我一跳,心想自己本是無名之輩,你怎么可能知道我?王老師見我很驚詫,立刻請我坐下,親切地解釋道:“你去年是不是給我們投過一次稿?”我搖搖頭。王老師肯定自己沒有記錯,立刻從厚厚的卷宗中翻出一首已打印成小樣的詩稿說:“這不就是你的詩嗎?當時我們本已決定采用,只因版面太擠,臨時撤下來,打算留待今年一月備用?!?/p>

        那一年他在《四川日報》發(fā)了五次稿。龍郁說,當時他請王爾碑將標有“龍郁”二字的小樣送他做個紀念,他至今完好保存著,感恩著這份知遇之恩。

        經(jīng)新泉老師“提醒”,得知詩人楊然與王爾碑也淵源頗深。

        楊然說,第一次聽到王爾碑這個名字是在1981年10月,去成都同小廖、荊紀民一起組織《行云》詩社。當時小廖已經(jīng)從雅安運輸隊借調(diào)到《四川運輸報》做編輯,“他對省城報刊的詩人編輯比較了解,他講‘《四川日報》的王爾碑,是一個40年代就出名的女詩人’。”沒想到油印詩報《行云》印行后,小廖寄來了王爾碑的一篇散文詩,標題就叫《行云》,“她是來支持我們的,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边@篇《行云》后來收進了王爾碑的《美的呼喚》。

        認識王爾碑后,楊然倍感她對青年作者的慈愛,但他當時偏向于長詩創(chuàng)作,對她提出的一些細微而具體的指導意見沒有認真領會。1983年暑期,楊然開始去《星星》做助理編輯,有一次他去《四川日報》編輯部拜訪王爾碑?!八浅:吞@,對我非常親切,知道我是鄉(xiāng)下來的,說要送禮品給我,是茶杯。當時我還沒有喝茶的習慣,那些茶杯就沒有要?!?/p>

        1985年8月,《星星》主編白航安排楊然去甘肅參加“中國玉門石油詩會”,在蘭州與王爾碑、傅天琳匯合。那次詩會使楊然與王爾碑有了一次時間最長、距離最近的接觸,一起講了許多四川詩界趣事?!拔以谒媲白罘潘恋氖怯贸啥荚捘钫b童謠:王婆婆,在賣茶,兩個觀音來吃茶。后花園,有兩匹馬,兩個童兒打一打。王婆婆,罵一罵,隔壁子幺倌兒說閑話。”王爾碑笑瞇瞇地聽著,任他“張狂”“胡鬧”,她只用一句“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來回敬。當時的氛圍多么快活?!耙?,原來大家都畢恭畢敬叫她王老師;自那以后,我就叫她王婆婆,再也沒有改口。”

        楊然說,在那個年代,像他這類鄉(xiāng)下來的作者,能夠得到著名詩人、作家真誠的厚愛,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安粌H王爾碑,包括白航、流沙河、木斧、曾伯炎等眾多名家和編輯,都對我非常愛護?!彼麄兊暮駩蹖σ粋€寫作者的影響是深遠的,終其一生的!后來楊然主編《芙蓉錦江》,大量發(fā)表素不相識的作者作品,十分開放包容。

        文學,成就了“詩人王爾碑”,也成就了“編輯王爾碑”?;蛟S人一生會做許多夢,唯有文學夢,她執(zhí)著地做了一生!

        [夕光沐照“散花樓”]

        時間拋人,轉(zhuǎn)眼嫵媚青山已覆上霜白。

        王爾碑主要的生活場域是鹽亭、重慶、成都,而她的大半生都在成都度過——從指揮街到紅星路,從四川日報社資深編輯到退休后居家蟄伏的女詩人……晚年,在成都,她如何度過的呢?……她似乎隔絕了與紛紜詩壇的交往,只在“散花樓”女子詩社玩?!?/p>

        “散花樓”女子詩社的緣起,與王爾碑息息相關。故事要從2006年,甚至更早的時候說起,從“星期二”說起……

        20世紀80年代,各種思潮復蘇,全國的文學都開始蓬勃發(fā)展,文學活動舉辦得很多,詩人之間的交流前所未有地頻繁?!澳菚r,我和流沙河、石天河、木斧、許伽、孔孚、鄭玲、楊山、楊本泉、余薇野……交往比較多。例如許伽,她每年春節(jié)都會從鄉(xiāng)下到成都我的家中過年;例如跟我一起出版集子的山東山水詩人孔孚先生(1997年去世了),我與他只是在詩會上見過三次面,卻相互視作文學知音,相互寫信探討一些文學方面的問題、現(xiàn)象,有時他會改我的詩……還有鄭玲,有段時間我們通信比較頻繁,某年湘西詩會上,孔孚曾約我一起去看她,那時她在株洲,我因故沒去成,當時覺得很遺憾,所幸后來在另一次詩會上見著了面!”

        全國各地紛紛成立文學社團,“在成都,‘星期二’只是其中的一支(活躍的文學群體),每逢星期二我們就邀約在一起,一邊喝茶,一邊把各自的作品都擺出來,毫不留情地進行‘審判’,還相互推薦好書。從大慈寺茶園到青羊?qū)m茶園,這個雅集一直持續(xù)了十幾年,大家還編輯過《星期二》詩報呢!”王爾碑認為,成都文學氛圍濃郁,文學精神一直都是有傳承的。

        王爾碑與陶佳桂(現(xiàn)為“散花樓”女子詩社社長)的師生情緣于2002年。當年,陶佳桂在《晚霞》雜志做編輯,因工作需要和對文學的喜愛而走近詩人、作家,與王爾碑的緣分也就從那時開始。未見其面先聞其逸聞趣事——“有一次王爾碑去見好友許伽,去之前也沒有預先告知,興沖沖去了,到小區(qū)卻忘記了她具體所在,于是在樓下徘徊,又不甘心,徘徊了足足一個多小時,許伽在樓上窗口偶然一探,大喊,‘呃,那不是爾碑嗎?’總算是歡喜團聚了?!甭犕鯛柋墓适露嗔耍占压鹁陀雍闷嫱鯛柋烤故莻€怎樣的人?陶佳桂說,終于得了年終作者見面會的機緣,一見,原來是這么慈祥的“婆婆”嘛!

        大家都叫王爾碑“王婆婆”。王婆婆在場面上很照顧“新人”感受,生怕“新人”拘謹。關于這個“婆婆”,陶佳桂如數(shù)家珍——“她會不停地請你喝茶,很親切,讓你很快融入其中。無論什么事都會被她弄得很詩意、很舒服。她請你坐,會用英語說‘Sit down please’,有詩人的天真……她從來不會說某某是她帶來的,她覺得你來了就很好,都是愛詩的……”王爾碑住在指揮街的時候,周渝霞、陽光和曾去她家中做客,“……屋子很小,到處都堆著書……”但就是在這個小居室中,詩人拓開了廣闊的詩境,在這里迎迓第二個創(chuàng)作高潮。“……許多人慕名前去拜訪……翟永明也曾向她請教……”

        說起來,陶佳桂開始并不寫詩,因王老師熱情張羅她去參加“星期二”茶會,這才開啟了她的詩意門扉。茶會形式十分自在,“以成都大慈寺為據(jù)點‘碗底開花’,成都周邊的詩人作家都會來,像郫縣的鐘老師(顏歌的奶奶)也會來,甚至重慶的也會過來交流。來了就自己掏錢買杯茶,想吃飯就自己買一碗面,遇到誰生日大家就在旁邊吃豆花飯慶祝一番……每周二,來去自由……”

        王爾碑很喜歡散花樓公園,她與陶佳桂經(jīng)常攜手在公園漫步,走著走著來了興致,念起趙熙的川劇戲詞來,“攜玉手,并香肩,同把階下。”散花樓賦予了她很多想象,“我們來編一個散花樓的故事嘛,想象一個小姐在樓上,她的丈夫遠行了……”2006年偶有一日,王爾碑、蔣明英、陶佳桂、李明馨,在散花樓喝茶,王爾碑突然又來了興致,“要不然我們成立一個女子詩社嘛,就叫‘散花樓’女子詩社。”

        詩社就這么不經(jīng)意間誕生了,開始仍是周二聚會。如果非要問“星期二”為何會派生出另一個群體,可能也是有內(nèi)在因由吧?!霸瓉硎潜容^綜合的,有寫詩的、寫小說、寫散文的;‘散花樓’則全是寫詩的,而且一開始就定為‘女子詩社’,‘散花樓’與男子也不搭……”

        “散花樓”女子詩社成立后,社內(nèi)漸漸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譬如寫同題詩。她們的第一期同題詩便是以散花樓為主題的?!吧⒒恰迸釉娚缥逯苣陼r還結(jié)了一本紀念集,小序這樣寫道:“散花樓下,一灣流水,一泓鷺影。//常??匆娙迮樱瑤妆?,一卷詩,一些歡聲笑語……這便是我們這一群愛詩者。//于是便有了散花樓女子詩社……”

        2011年冬“散花樓”女子詩社成立五周年暨王爾碑文學創(chuàng)作六十五周年紀念舉行,高纓因病缺席,寫信祝賀:“爾碑的詩,以近二三十年來成就最大,質(zhì)量最好,格調(diào)最高,語言最純;不僅是指語言的純,我正想以一個‘純’字來概括爾碑詩的最大特征——純情、純景、純境、純意、純句,成為一種純詩。正因為是純詩,所以才自成一格,才被許多少男少女所崇敬,也為許多中老年讀者所驚嘆?!毙胖羞€希望,“散花樓詩社的女才子們,更勤奮地創(chuàng)作,更充分地展示你們的才華和詩情,更細心地探索適合于自己的形式,形成各自的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和風格,而后漸漸形成一個獨立于詩界的流派。相互促進,互相學習,‘散’而又不散,由‘花’朵而成為花樹,那才是結(jié)為詩社的真正意義?!?/p>

        “散花樓”女子詩社就這么安安靜靜地存在著,雖說是詩社卻不囿于形式,王爾碑并不煞有介事地講解如何寫詩?!八袝r說,‘哪天我來講一講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嘛’,但沒有實施。她是自然而然的……對我們的影響像流水一樣,潺潺的,每回憶一次就被浸潤一次?!?/p>

        陶佳桂也曾采訪、請教她:一首詩應如何開頭?如何結(jié)尾?平時在公眾場合不善言辭的王爾碑不假思索:“大詩人起句往往是橫空出世,并給詩歌留下無限余地;結(jié)尾宜‘羚羊掛角’不著痕跡……”王爾碑國學功底深厚,十分喜歡古典詩詞,她說:“比如李白‘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意境好大,后人無法超越。”

        王爾碑晚年筆耕不輟,“她寫了一首滿意的詩,立馬會打電話來‘顯擺’一番;有時我們手挽手散步,她會提議背詩;平時她是個老婆婆,戴起眼鏡看詩稿時立刻就是一位詩人”。她為一些后生晚輩寫序——蔣明英的《尋找藍丁香》、陶佳桂的《雪夜》、周渝霞的《雨季》、周南村的《花雕》——那時周南村尚未加入詩社,周南村的父親白丁也是一位作家,機緣和合,王爾碑便為她的詩集寫了序。王爾碑不但從頭至尾認真閱讀,還毫不吝惜對她小詩的贊美。

        在重慶那幾年,“散花樓”女子詩社成員不時去探望王爾碑。那期間,故鄉(xiāng)鹽亭出版名家叢書,其中一本《云溪詩話》由陶佳桂責編,此書便收錄了這些序,和一些隨筆、評論,以及王爾碑鮮少示人的晚年詩作。

        散花樓無意中給了王爾碑詩意的流連、棲居,“散花樓”女子詩社則齊聚、溫暖了一大批愛詩、寫詩的女子。2011年我來到成都,認識王爾碑后,也曾參加過詩社的幾次詩歌活動,有一次是在琴臺路,大家還圍成一圈跳起舞。也是在那次活動中,我與更多老一輩文學前輩建立了聯(lián)系,木斧、沈重……他們雖不復少年時神采飛揚,歲月卻將他們鍍得金黃,使他們沉甸如深秋的粟黍!

        2019年9月,中國作協(xié)授予王爾碑“慶祝新中國成立70 周年·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70年榮譽證書”,四川省作協(xié)將證書送至王爾碑養(yǎng)病的成都第五醫(yī)院,我這才通過網(wǎng)絡“尋到”王爾碑的身影……

        [尾聲:所有的生命不能注釋]

        人們愛用花來形容女子的光陰,王爾碑的《雪蘭》卻這樣寫:“跨過時間古老的河流/我生長//不忙著開花”。她不是不開花,是為了花開時更加馥郁芳菲。人們愛用溪流、江河來形容人的一生,王爾碑喜歡小溪的靜、大湖的藍,她不是不愛酣暢流淌,是為了匯入大海那一瞬的激越飛揚!

        細想,王爾碑青春年少時短暫閃耀靈性發(fā)光后,幾乎到不惑之年后才重又煥發(fā)詩情。1985年參加玉門詩會時她已近60 歲,在那次詩會上,她見到了峨眉山走出來的“女詩神”陳敬容,見到了孔孚……

        多數(shù)讀者喜歡她的《墓碑》,我也非常喜歡!《墓碑》是紀念一個朋友的——“葬你/在心之一隅/我就是你的墓碑了”。有位名叫王笑言的曾根據(jù)這首小詩,寫了一篇小說在內(nèi)蒙古的一本文學刊物上發(fā)表。但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另一首《所有的……》:

        所有的生命不能注釋

        所有的形容詞都是陷阱

        所有的精巧意味著藝術的自殺

        所有的魅力消逝于靈魂的黃昏

        所有的名聲后面站著一個問號

        所有的高峰給你留下遺恨

        所有的流星變成青色、白色的鳥兒

        所有的大樹在風暴中拒絕沉淪

        這首詩曾于1994年在《人民文學》上發(fā)表,并于2004年被刻在成都詩歌橋上,王爾碑在一些詩會上也朗誦過,它代表著她的詩學觀和人生觀。是的,在起伏跌宕的命運中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諦,經(jīng)過風暴洗禮卻“拒絕沉淪”的靈魂才得以超脫升華!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永久免费a∨片在线观看| 又粗又黄又猛又爽大片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欧美疯狂性xxxxxbbbbb| 日韩亚洲国产av自拍| 免费观看在线视频播放|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中文中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av在线| 北条麻妃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波多吉野一区二区三区av| 在线国人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午夜福利电影| 美女熟妇67194免费入口| 日本熟妇中出高潮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av熟女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有码日本久久久 |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日本一区二区啪啪视频| 男人一插就想射的原因|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hd| 放荡的闷骚娇妻h| 亚洲av激情久久精品人| 久久一二区女厕偷拍图|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白人极品| 亚洲欧美成人a∨|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杨幂| 水野优香中文字幕av网站|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hd网站| 尤物精品国产亚洲亚洲av麻豆|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