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摘 ?要】校園文化是學生生活中“活”的徳育教材,充實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如何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首先充分發(fā)揮學校優(yōu)勢,秉承傳統(tǒng),形成具特色鮮明的文化主題。其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立足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才能真實走進學生的發(fā)展歷程并改變他們。最后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核心點應該建立在對每個學生的陶冶與潤澤上。讓校園文化建設真正成為實現(xiàn)學校德育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校園文化;秉承傳統(tǒng);立足實際;潤澤學生;德育課程
引言
校園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通常分為學校觀念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環(huán)境文化等不同類型。由于校園文化對學校德育課程起了很好的補充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
1.校園文化建設在充實德育課程中的現(xiàn)實意義
(1)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蘊藏在學校教育系統(tǒng)之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師生的價值取向,陶冶著師生的情操。它還能夠激發(fā)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而小學德育課程《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目標,也是要通過多種活動形式來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并在體驗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梢?,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目標是一致的。
(2)校園文化是學生生活中“活”的徳育教材,充實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孩子是生活中的孩子,校園生活占他們生活的大部分時光,因而新課程改革,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走向生活,從知識邏輯轉向生活邏輯,作為小學思政教師,我們的教學不能用打擊、壓制的方法教育學生,而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煉有教育意義的素材,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育主題,去引導去保護學生思想的自由。
2.結合德育課程的教學,談談如何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
(1)小學德育課程《道德與法治》中,有“獨特魅力的中華文化”這樣的教育主題。而校園文化正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它能讓孩子從更接近生活的校園文化的體驗中,深刻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內涵。因此,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時就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優(yōu)勢,秉承傳統(tǒng),形成具有個性獨特,特色鮮明的文化主題。
無論時光斗轉星移,一所學校,特別是一些老校,經過歲月的跋涉,歷史的陶冶,都能形成一點點自己的風格。其實這就是文化,要傳承,不能輕易拋棄。這樣學校才能沉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例如我曾經任教過的福州市斗南小學。你一踏進它,就會被一棵斜倚在教學樓旁,樹干中空成洞,盤根錯節(jié)的百年古榕所震撼。古榕那種特殊的氣息所組成的文化,讓人由衷的敬仰。如果你再知道,這所學校前身是一個書院,前祀文昌,后祀朱子,你就舍不得丟棄那古老的文化氣息。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對屬于它的每一所學校的傳統(tǒng),去重新發(fā)現(xiàn)、認定、弘揚。
可見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繼承傳統(tǒng),結合學校自身的校史沿革及辦學特色來規(guī)劃。所開展的德育活動要展現(xiàn)和保持學校自身個性鮮明的元素。
(2)小學德育課程《道德與法治》中,有“向身邊的人學習”這樣的教育主題。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時,首先要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向身邊的先進人物,愛國英雄學習。解決向“誰”學的問題。其次要立足實際,挖掘校園文化的內涵,解決“學什么”的問題。并把兩者融合在一起進行德育教育活動的細節(jié)規(guī)劃。
比如我曾經任教的福州市斗南小學。它坐落在于山旁。于山是福州歷史文化無字的紀念碑。英勇抗倭的戚繼光,放眼世界的嚴復,愛國文人郁達夫都曾留于此。辛亥革命志士國民19路軍成長于此。他們的愛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所以斗南小學憑借地域優(yōu)勢把“走進于山 ?弘揚民族精神”作為校園德育特色活動。組織新生參觀于山,填寫于山名人事跡調查問卷,舉辦知識競賽等,把校園文化教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讓學生向于山上的愛國志士學習,追求真理,奮發(fā)進取。再如斗南小學中的“斗南”兩字,為“北斗之南”,有第一的意思??蓪W校目前不是一流的校園,而是一所隨遷子女較多的一般校。學生們身處對自己顯得有些陌生的城市,往往不夠自信,存在自卑的心理。學校就根據(jù)學生自身實際,合理定位,確立了自強不息、事事努力的辦學理念。提倡以辛勤勞動為榮,要求學生向爸爸媽媽學習。因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父母都為城市建設作出貢獻。這些普通的勞動者,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為此學校舉辦了“勞動美”、“我愛海西”等系列主題活動,樹立學生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
可見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立足實際。只有在學校搖藍里自主建構生長起來,并逐步清晰的徳育教育活動,才能真實走進學生的發(fā)展歷程并改變他們。
3.小學德育課程《道德與法治》中,有“我們的學?!边@樣一個教育主題
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要以他們的發(fā)展過程為主要文化元素,服務于他們,成全于他們,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希望。因此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核心點應該建立在對每個學生的陶冶與潤澤上,這需要我們重視以下兩點:
(1)重視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環(huán)境對于激發(fā)和形成人在環(huán)境中的行為方式有很大的影響,好的學校是花園。為了校園綠植更科學,斗南小學在擴建校園時,對綠化工程進行重新規(guī)劃:百年古榕、石鼎花壇、竹林幽徑......整個校園顯得干凈整潔,清新宜人。好的校園是學園,是傳承文化的陣地,把學校每個樓層的墻面空間,布置成文化長廊,藝術長廊等展示校園的文化主題及學生的作品,增強校園文化的氛圍。好的學校是樂園。斗南小學分別在校門兩側,建透明的玻璃房。等待家長接送的學生,可以在這里悠閑閱讀和下棋,充滿了童心,童趣,童真,讓學生的心情像陽光那樣明媚。
(2)重視社團活動的開展。參與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就能感受校園文化的魅力,塑造自己,完善人格。斗南小學的志愿者每周來學校一次,無償?shù)刂笇W生開展乒乓、柔力球、剪紙、科技等各類社團活動。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使領悟不同的學生各展其長。教育是一個完整的人成長的過程,是學生生命意義不斷顯現(xiàn)的生動活潑的生活過程。我們通過社團活動的開展,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才是德育教育的應有之義。
這些校園文化的建設,是結合《道德與法治》中“我們的學?!边@個主題教育進行的。德育課程要著眼學校未來,潤澤學生生命。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和豐富,才能使校園充滿活力。
建設校園文化,充實德育課程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的需求。我們應當把它擺在重要位置上,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的工程來做,使校園文化建設真正成為實現(xiàn)學校德育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朱書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方法探索 ,《決策探索》,2016-10-16
[2]李芬,《精選素材,提升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8-25
[3]陳麗旭,《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入小學德育課程的路徑探析》,《現(xiàn)代交際》,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