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都市類紙媒的遵義晚報在2019年7月進行了改版,改版后報紙側重采寫本地新聞,也將版面進行了規(guī)劃,其中一塊本地版改版成《和美一家人》,采寫本地家庭的故事。此版以通訊為主要體裁。如何讓此版的新聞故事耐看、可讀,成為記者和編輯經常思考的問題。本文就該版面,對新聞故事的寫作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關鍵詞:報紙;編輯;新聞故事;新聞素材;新聞角度;寫作手法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4-00-02
一、引言
2019年7月,遵義晚報進行了全面改版,其中一塊本地新聞版改版成了《和美一家人》,每周兩期。由欄目的名字,可以看出采寫的是具有和諧、和睦、溫情、美好、好家風、暖心等積極向上內容的家庭故事,只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新聞價值、故事性、教育性的家庭故事,都是報道的對象。根據《和美一家人》的采訪對象和內容,稿子寫作體裁選擇能詳細、生動、形象地報道客觀事物或典型人物,具有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表現(xiàn)手法的通訊。如何把家庭故事寫好,讓讀者愛看,成為記者和編輯關心的重點。筆者是該欄目的編輯之一,在編輯稿件的過程中,對記者的寫作方式進行了整理,發(fā)現(xiàn)要寫好此類新聞故事,首先要選好新聞素材,其次是選好新聞角度,再次是寫作手法上的變化。只有這三點很好結合,才能寫出既有新聞性又有故事性的“和美”稿子。
二、如何選新聞素材
《和美一家人》所采寫的對象是百姓人家,要講的是平凡家庭的故事,在千萬家庭中選出帶有新聞性、故事性、教育性的采訪對象是第一步。怎么才能找到符合版面內容的家庭呢?在欄目初期,社區(qū)推薦是素材來源的主要渠道。
社區(qū)是最了解居民的基層組織,哪些家庭有代表性,哪些家庭有好故事,社區(qū)最清楚,也能快速地篩出本報欄目需要的家庭,這給記者接下來的具體采訪提供了便利,也能容易地寫出采訪提綱,找出新聞點。比如《贍養(yǎng)五位老人 收養(yǎng)遭棄女嬰 照顧殘疾大姐? “最美家庭”傳承最美家風》《居所從無到有 歷經多次搬家 這家人相互攙扶苦盡甘來》《吃苦耐勞 助人為樂 熱心公益耄耋樓長 祖孫接力傳愛心》都是由社區(qū)提供的新聞素材采寫而成。記者把視角放到普通人身上,讓腳步深入基層,用眼看、用嘴問、用耳聽、用心感受,所選的素材才能鮮活、貼近讀者。
除了社區(qū)提供新聞素材外,記者拓寬尋找視野,關注城市里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關注各個年齡層中的優(yōu)秀者,關注社會熱點中的人物,挖掘他們背后的故事,在生活中做到有心人,這樣找出來的新聞素材才能體現(xiàn)出多樣性、特色性,不會讓讀者覺得所讀的家庭故事有雷同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記者抓住時機,采訪戰(zhàn)斗在一線的醫(yī)生家庭,讓讀者感受他們在“前線”作戰(zhàn)的時候,作為后方的家人是如何當好后援團。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收官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家庭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記者緊跟步伐,采寫我市獲得全省脫貧攻堅最美家庭稱號的家庭,讓讀者了解扶貧干部及家庭的故事。
尋找、挑選符合《和美一家人》的新聞素材還需要記者多心眼,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多說話,向別人多問多打聽;多走動,了解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相信以后還會獲得符合該版面的好素材。
三、如何選好新聞角度
每個新聞事件都是獨立的,每個新聞故事也是不一樣的,當選好新聞素材后,接下來的就是選好采訪角度,關注細節(jié),挖掘深層的新聞價值。在編輯稿子的時候,筆者發(fā)現(xiàn)記者存在不知如何選擇新聞角度的現(xiàn)象。雖然對采訪對象進行了詳細的采訪,可以說面面俱到,但寫的時候卻犯了難無從下筆,寫出的來稿件平鋪直敘,或是把采訪的所有內容全部搬到稿子里。這就是在采訪前沒有找好新聞角度,無法在采訪時找到出彩的新聞點進行深挖。
“和美”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他們都有獨特的一面,記者要抓住的就是獨特之處,這就是新聞角度。如果面對豐富的采訪內容,對新聞素材難以取舍,那么可以把自己放在讀者的立場,感受讀者在閱讀這個新聞故事時,最想了解故事的哪個部分,這也能很快地找出新聞角度。比如本報刊登于2019年10月25日的《五十六載風雨同路 幸福溫馨讓人羨慕 金婚夫婦的愛情“保鮮”秘訣》一文,金婚是讓人羨慕的婚姻,一對夫妻怎么走過50多年,他們是怎么相處的,有過吵鬧嗎,他們是怎么相互扶持走過50年,這些都是讀者想知道的,所以記者將新聞故事的角度放在了他們的愛情“保鮮”上,這樣在采訪時獲得了許多細節(jié)性的新聞素材,完整地呈現(xiàn)金婚這個主題。
“和美一家人”雖說講的是故事,但寫的卻是故事中的人物,選擇新聞角度也可從帶入法入手,通過側面刻畫采訪對象,將人物帶到讀者面前,讀者就會想進一步了解他的家庭故事。比如在2019年11月6日《妻子患漸凍癥13年,他不離不棄? 丈夫鏗鏘誓言:照顧她一輩子》中,記者開頭就用旁人的話來帶出51歲的丈夫有擔當有責任感,妻子患病后悉心照顧,13年來無怨無悔。丈夫的舉動令旁人敬佩。通過別人的話,說出新聞故事中人物的特點和關系,對于展開故事的詳情有鋪墊作用。
當然,在選擇新聞角度時,還要保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正確的新聞觀,正確的政治立場,新聞角度必須是正面的,傳遞正能量的,符合黨和國家的政治方針,不能有負面影響等。
四、新聞故事的寫作手法
“和美一家人”寫的是故事,也是新聞,倡導的是真善美,怎么將人物寫立體,將故事講好,就要在寫作手法上下功夫了。
新聞故事首先寫的是新聞,所以在寫作上必須遵循新聞的真實性,不能虛構或夸張,要真實地反映新聞事實。但這并不意味著枯燥和平淡,細節(jié)的準確表達,具體內容的完整體現(xiàn),減少形容詞的描述,多點簡潔的表達方式,都是講好新聞故事的方法。
家庭故事,體現(xiàn)的是親情,把情寫入稿件中,才能讓讀者接受,愿意看,甚至是感動。但是筆者在編輯稿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記者說出來的故事和寫出來的故事并不一樣。筆者總結了其中主要的兩個原因。
第一,新聞故事線沒有厘清,這造成的后果是稿子內容混亂。這就要讓記者在寫作之前擬好提綱,把新聞角度選好,再圍繞角度把需要的素材挑選出來,分步驟一一表述。
第二,不注重文章的邏輯關系。筆者在編輯一篇講述扶貧干部家庭故事的稿件中發(fā)現(xiàn),記者前部分寫:“7年前,丈夫要去開展扶貧工作,妻子擔心丈夫照顧不了家庭,要是以后有了孩子,更照顧不了家庭?!钡谖哪?,記者卻寫:為了不影響工作,妻子對丈夫隱瞞了孩子生病的事。文末中孩子突然“出現(xiàn)”就證明了記者在寫作時不注重文章前后的邏輯關系。筆者只好刪除了前文中“要是以后有了孩子,更照顧不了家庭”這句話。
新聞故事要講好,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思考:
(1) 站在采訪對象的角度來講故事講,使稿件有親臨感,這樣容易將讀者帶入故事中,讓新聞故事活起來,讀者的閱讀欲望。通過對新聞故事中人物的性格、語言、動作、習慣等描寫,達到內容的生動性,讓讀者更容易讀懂故事,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在寫作上,可以嘗試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來敘述。刊登于2020年3月25日的《省級“最美書香潤德”家庭? 黎洌一家的詩意生活》,就是從“我”的角度,講述了父母的愛情故事以及在書香的熏陶下自己如何成長。這篇稿子立意新,視角新,打破常規(guī)的第三人稱寫作方式,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受。
(2) 新聞故事圍繞人和事來展開,要把故事中的情節(jié)精彩地呈現(xiàn)給讀者,就得把采訪內容進行分類,梳理出故事的提綱,著重描寫符合新聞人物的細節(jié),生動表達故事情節(jié),增強故事的吸引力。2020年4月10日刊登的《用文字記錄生活? 這夫妻倆彼此做“書童”》稿件中,記者抓住夫妻二人熱愛學習這一點,圍繞“做彼此書童”這條線,展現(xiàn)人物活到老學到老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
(3) 運用寫作技巧達到故事的吸引力,比如利用人物對話、還原故事場景,利用倒敘的形式來寫導語,把最精彩的故事片段拋出來,提升故事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讓《和美一家人》的新聞故事成為讀者愛看的稿件,采編人員就要在尋找新聞素材、挑選新聞角度、提高寫作能力上下功夫。把新聞性擺在首位,利用好各類資源,將故事寫真,寫活。對好故事進行深挖,注重細節(jié),把每篇稿件當成精品打磨。
參考文獻:
[1]孔祥蔚.民生新聞如何寫好新聞故事[J].新聞研究導刊,2016,7 (21).
[2]顧陽.新聞寫作如何講好一個故事[J].傳媒論壇,2018,001(014): 65-66.
作者簡介:周寧,女,漢族,貴州遵義人,編輯。研究方向: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