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飛
古羅馬劇場全景
海拔只有兩百多米的禱告山,是普羅夫迪夫的城市發(fā)源地。
普羅夫迪夫是保加利亞第二大城市,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歷史比羅馬更為悠久,與雅典旗鼓相當。早在三千多年前,色雷斯人就看中這里的易守難攻,將之作為最初的定居點。
黃昏時分的禱告山相當熱鬧。有人在古羅馬時代的城堡遺跡間穿行,有人坐在草地上卿卿我我,更多的人在看風(fēng)景。
沿山而建的普羅夫迪夫老城沐浴在夕陽之下,彌散的溫暖光暈打在建筑立面和樹木上,一切都覆上了一層淡淡的黃色。
一陣天籟之音從老城中心的步行街附近的古羅馬競技場遺址內(nèi)傳出,那是當?shù)馗鑴F在排練。人們駐足圍觀,連幾只流浪貓也乖乖趴在觀眾席上傾聽。
奈德科維奇之家。
普羅夫迪夫最動人的一幕:當?shù)馗鑴F在地下的競技場遺址內(nèi)排練,人們在地上圍觀。
競技場建于公元193年到211年之間,可容納三萬人,現(xiàn)在絕大部分都被埋在步行街和周邊房屋的地下,挖掘出來的僅僅是北側(cè)一角。它并未被封閉為博物館,而是維持原貌,人們可以沿著階梯走下遺址參觀,也可以站在步行街上扶欄觀望。
普羅夫迪夫的人類聚居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公元46年,這里被納入羅馬帝國版圖。正是在羅馬帝國時代,作為色雷斯行省中心城市的普羅夫迪夫迎來了第一個輝煌期,經(jīng)濟繁榮,文化璀璨。
如今遍布城中的遺跡多半來自于羅馬帝國時代,包括神殿、公共澡堂、劇院和供水設(shè)施。它們與步行街下的古競技場一樣,大部分仍然埋于地下沒有發(fā)掘。
之所以大量遺址藏于地下,是因為在羅馬帝國沒落乃至滅亡之后,普羅夫迪夫曾飽經(jīng)戰(zhàn)亂,一個個“破壞王”在這里輪番折騰,其中就包括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匈人王阿提拉。腓力二世即亞歷山大大帝之父,征服此地后建造城堡,取名腓力波利斯,意為“腓力之城”,后來在斯拉夫語中逐漸演變?yōu)槠樟_夫迪夫。
唯一沒有被埋在地下的古羅馬劇場,是普羅夫迪夫的頭號地標。沿著斜斜的石板路走上半山,七彎八繞,它便出現(xiàn)在眼前。抵達時剛好是正午時分,烈日當空,視野卻也無比開闊。
這座名為“菲利波波利古”的圓形露天劇場建于公元2世紀,雖飽受戰(zhàn)火摧殘,整體卻保存了下來。舞臺后方的羅馬柱廊雖只剩斷垣殘壁,卻仍顯大氣。
山下,老城與新城漸次綿延,再遠處則是城郊的村鎮(zhèn)民宅,大片紅瓦屋頂與綠林交織,盡頭是起伏的山脈。
晚上有演出,工作人員正在舞臺周圍設(shè)置音響設(shè)備,看臺過道間也堆滿了坐墊。接近1800年歷史的古劇場至今仍在使用,堪稱時間給這座城市的最好饋贈。
無論劇場還是競技場都需要巨大財力支撐,因其功能上的部分重疊,羅馬帝國時代的許多城市都將其合二為一,只有在繁華大城才會二者并存。普羅夫迪夫便是如此。劇場的舞臺、柱廊、雕像以及沿山而建的20排座位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工程巨大。面積雖然比競技場略小,但地處半山,建設(shè)難度更高,運輸就是個難題。
在羅馬帝國的輝煌時代,劇場和競技場都有著極高的使用頻率,但在之后的動蕩歲月中它們與整座城市一起陷入低谷,直到斯拉夫人6世紀中期來到這里。14世紀,奧斯曼帝國占領(lǐng)普羅夫迪夫,它又成為了保加利亞民族復(fù)興運動發(fā)源地和中心。
民族復(fù)興運動時期的普羅夫迪夫十分富庶,大量接受過良好教育、愛好風(fēng)雅的有錢人在此居住。這些時常游歷于歐洲大陸的人士博采眾家之長,盡情揮灑想象力,建造自己的房屋,形成了獨特的“普羅夫迪夫式”建筑。
蜿蜒街巷間,最吸引人的便是這些建筑。它們彼此各不相同,外觀精美,色彩各異,墻身上隨處可見花紋與雕飾。為了充分享受巴爾干的陽光,每棟房子都開了很多窗戶。這些紅瓦建筑有著濃郁的保加利亞風(fēng)格,屋頂形成斜拱,遠看就像一頂頂帽子;它們又很“不保加利亞”,拱窗與拱門是典型歐陸風(fēng)格,建筑外立面的花紋帶有土耳其風(fēng)情,室內(nèi)壁畫和木雕家具兼容東西方特色……
如今,許多普羅夫迪夫式建筑都被辟為博物館,是了解保加利亞民族復(fù)興運動時期的最佳渠道,只是為了保護之故,內(nèi)部多半不許拍照,讓人手癢。
外墻被刷成天藍色的亨得連之家,當年由一位亞美尼亞富商所建。曾周游歐洲的他讓人在建筑內(nèi)外墻面上繪滿了他所到之城的壁畫,如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和斯德哥爾摩等。文藝氣息濃厚的巴拉巴諾夫之家則是當年普羅夫迪夫文藝界名流的聚會之所,也是戲劇、音樂會和畫展的舉辦地。富商兼社會復(fù)興活動家尼古拉·奈德科維奇的家有著眩目的彩繪墻壁,而且每個房間都自成獨特色系,女主人的房間主打綠色,客廳主打橙色,餐廳是紫色,小會客廳則是紅色。
舊時柱廊。
這一片讓人眼花繚亂的建筑博物館散落在起伏的石板路間,被一道城墻衛(wèi)護著。城墻會合之處是建于11世紀的老城東城門,也是如今僅存的城門。
山下的亞歷山大步行街同樣集中了大量復(fù)興時期建筑。這里是保加利亞首屈一指的繁華商業(yè)區(qū),大街中央是朱馬亞塔廣場,旁邊是建于奧斯曼統(tǒng)治時期的蘇瑪雅清真寺,與地下半開放的古羅馬競技場遺址混搭在一起。
但這遠不是普羅夫迪夫的全部。這座城市里還有史前文明、色雷斯文明、希臘文明和拜占庭文明等不同時期的遺跡,數(shù)千年時光濃縮于小小的老城中。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卻一臉的見慣不驚,安享悠長歷史與繁華現(xiàn)世的安穩(wěn)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