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樂,劉麗華,胡雅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咯血屬于肺結核患者十分常見的一類嚴重性并發(fā)癥,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結核空洞壁處動脈發(fā)生破裂所誘發(fā),并且患者的起病急促且病情危重,如若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容易產生窒息和失血性休克等情況,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對于肺結核咯血患者來說在規(guī)范化治療基礎上還需配合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來進一步控制其病情進展[1]。臨床護理路徑是指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運用臨床路徑,針對疾病患者開展整體性護理的科學護理模式,能夠在護理過程中嚴格依據護理計劃為患者提供科學全面的護理干預,在提升護理質量及改善護患關系等方面效果顯著。本文將著重探究對于肺結核咯血患者開展臨床護理路徑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70例肺結核咯血病例,以其護理方案為標準分組,觀察組(臨床護理路徑組,35例),男19例,16例;就診時年齡23-62歲,平均(40.3±0.6)歲;肺結核病程2個月至9年,平均(3.2±0.4)年。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組,35例),男17例,女18例,就診時年齡24-60歲,平均(40.5±0.3)歲;肺結核病程2個月至10年,平均(3.3±0.2)年。兩組線性資料在比較中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提供常規(guī)護理,即做好病情監(jiān)測,加強入院后知識宣教,并給予用藥管理和飲食指導等;觀察組則開展臨床護理路徑,措施如下:①首先,制定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表,結合肺結核咯血患者治療期間的主要問題和需求,針對性的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并在護理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標準化的護理流程,同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護理流程和具體實施方案進行科學調整;②患者入院后的1日,需要像其簡明扼要的介紹科室內環(huán)境、病房制度、責任護士、護士長以及主管醫(yī)生的相關情況。告知其對貴重物品進行妥善保管,并嚴格禁止吸煙,向患者介紹住院期間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病房內的相關設施設備和應用方法等。在此基礎上,做好患者的各項衛(wèi)生處置工作,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與此同時給予科學的飲食指導。對于發(fā)生咯血情況嚴重的患者,還需要暫時禁食,協(xié)助其保持平臥位或保持患側臥位,叮囑其避免進行劇烈的運動,同時還需要對患者咯血的量、顏色和性質等進行準確的記錄,以便合理進行止血藥物治療;③患者入院后第2日需要協(xié)助其完善相關的檢查工作,同時查閱患者的各個檢驗和檢查結果,結合其病情并遵醫(yī)囑給予支氣管動脈栓塞或者內鏡止血方案治療。同時嚴格遵醫(yī)囑進行藥物治療,密切監(jiān)測患者咳嗽、咯血以及咳痰等情況。維持其大便的通暢性,防止腹壓升高而再次誘發(fā)咯血情況,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睡眠情況,并記錄睡眠時間;④患者入院后3-7天內需結合其病情適量的給于流質食物,同時向患者講解肺結核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藥物不良反應和進行藥物治療以及消毒隔離等工作的重要性。同時結合其病情和病原菌等情況,遵醫(yī)囑對患者的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同時密切觀察患者服藥后的副作用情況;⑤患者入院后第8-14天內,需要繼續(xù)進行肺結核的相關治療,同時可適當的給與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若患者咯血現(xiàn)象停止且痰中無血,則可鼓勵其進行輕微的離床活動,但要注意避免跌倒;⑥患者出院當日需要做好出院指導,特別是需要向其講解肺結核疾病進行全程化療以及堅持用藥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叮囑患者按時回院復查,并向其提供科室的聯(lián)系電話方式,對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進行詳細登記,以便做好后期的出院隨訪。
1.3 評估指標。①兩組均于出院后隨訪3個月,統(tǒng)計再咯血發(fā)生率、再入院率;②通過問卷法對兩組患者的疾病知曉率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均為10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數據以SPSS 17.0分析,標準差以(±s)描述,行t、χ2檢驗,P<0.05為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再咯血率、再入院率比較。觀察組的再咯血率、再入院率均低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1。
表1 兩組再咯血率、再入院率比較[n(%)]
2.2 護理滿意度、疾病知曉率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疾病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疾病知曉率比較(±s)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疾病知曉率比較(±s)
?
肺結核是由于結核桿菌侵襲患者肺臟后誘發(fā)的具有傳染性的消耗性疾病,同時也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而咯血則屬于肺結核患者十分常見的并發(fā)癥,若未能及時搶救容易誘發(fā)窒息,也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在對肺結核卡血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通過開展科學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其疾病認知,也是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提升康復效果的重要途徑。特別是通過分階段的開展健康宣教,能夠使患者更全面的掌握肺結核咯血的疾病知識,有利于預防患者咯血事件的再次發(fā)生,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和管理能力,這對于提升其康復效果以及減少咯血發(fā)生次數等均具有重要作用[2-3]。臨床護理路徑屬于科學的臨床護理模式,是指針對臨床患者群體將入院指導、診療、護理及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等一系列手段進行有機結合,并將其作為橫軸,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方案,由患者入院直至出院為其提供全面科學的護理服務,該護理模式的應用在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性提升,以及改善護理效率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4-5]。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從比較結果來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和疾病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并且隨訪期間在咯血發(fā)生率和再入院率均低于對照組。這也證實,對于肺結核咯血患者來說,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可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護理質量,有助于促進其疾病的康復。
綜上所述,針對肺結核咯血患者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再咯血和再住院率,并改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