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廈門市思明區(qū)中華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福建 廈門 361001)
隨著時代的進步,交通運輸業(yè)與建筑行業(yè)蓬勃發(fā)展,事故也逐年增多,導致出現(xiàn)骨折事件發(fā)生率上升[1-2],最常見的為肋骨骨折。肋骨內含有各類組織結構,性狀為弓形,骨折后需要進行影響檢查,但由于內部結構復發(fā),很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耽誤患者救治,影響其身體健康[3]。因此,臨床診斷此病需要高超的技術,選擇合適的診斷方法,減少骨折漏診誤診事件,及時診斷出疾病。本文以我院隱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為例,探討DR檢查法在其中的運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研究于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進行,抽取此階段隱匿性肋骨骨折患者148例,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成立實驗組(74例)與參照組(74例);資料統(tǒng)計,實驗組中,男44例,女30例,年齡24-71歲,平均(47.65±0.24)歲;其中,暴力擊傷患者為15例,交通事故致傷患者為24例,重物砸傷患者為10例,高空墜落患者為25例。參照組中,男48例,女26例,年齡26-70歲,平均(47.74±0.16)歲;其中,暴力擊傷患者為17例,交通事故致傷患者為16例,重物砸傷患者為21例,高空墜落患者為20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統(tǒng)計學沒有意義(P>0.05)。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此次研究進行了審核批準,患者均在自愿的原則下,與醫(yī)院簽署了同意書。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者、存在胸部外傷者、年齡在18歲以上者;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疾病者、精神障礙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
1.2 診斷方法。參照組實行X線檢查,患者仰臥床上,進行前后檢查,然后行胸部立式與前后斜位檢查。實驗組運用DR檢查法,行小角度斜位片診斷,患者背部緊靠檢查床,直立下向患側傾斜,角度以15-20度為宜,保持身體平衡,使膠片中央位置照射到骨折部位,將中線對準進行照射[4-5];大角度斜位片診斷的患者,同樣將背部靠近,維持直立姿勢,矢狀面向患側傾斜,角度以70-80度為宜,膠片中央也要照射到骨折位置,且對準中線。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診斷準確率、影像質量以及檢驗敏感性。隱匿性肋骨骨折判定標準:患者出現(xiàn)斷端分離;有骨痂出現(xiàn);不連續(xù)骨皮質出現(xiàn);骨折致密線明顯。診斷準確率:影像質量評價:分為優(yōu)質、合格和不合格,其中優(yōu)為片位準確、結果準確以及辨識度高;合格:片位準確、辨識度高;不合格:無法辨認位置,無法依據(jù)影像做出有效診斷,優(yōu)質率=合格/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意義。根據(jù)觀察指標統(tǒng)計相關數(shù)據(jù),使用例(n)、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將有效數(shù)據(jù)輸入到SPSS 18.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行t值和χ2檢驗,當P<0.05時,組間比較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診斷情況對比。從表1可以得知,實驗組診斷率明顯高于參照組,誤診漏診率也較低,與參照組數(shù)據(jù)檢驗,統(tǒng)計學體現(xiàn)意義(P<0.05)。
表1 兩組診斷價值分析[n(%)]
2.2 診斷影像結果。實驗組74例患者中,有73例患者診斷出隱匿性肋骨骨折,小角度診斷確診的為40例,其中,雙側骨折患者28例,單側骨折患者12例;1根肋骨骨折患者為12例,2根肋骨骨折患者例13例,3根肋骨骨折患者為15例;大角度診斷確診的為33例,其中,雙側骨折患者為15例,單側骨折患者為18例;1根肋骨骨折患者為10例,2根肋骨骨折患者例9例,3根肋骨骨折患者為14例。
2.2 兩組檢測方法影像質量對比。實驗組患者影響質量優(yōu)質率為83.78%,明顯高于參照組的67.56%,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存在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檢測方法影像質量對比(n,%)
2.3 兩組檢測方法診斷敏感度對比。研究組對于隱匿性肋骨骨折的診斷敏感度明顯要高于參照組(P<0.05),統(tǒng)計學意義明顯,見表3。
表3 兩組檢測方法診斷敏感度對比(n,%)
肋骨骨折在臨床比較常見,其屬于胸部外傷,可發(fā)生于各個年齡段,但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患者。一般來說,臨床常用X線診斷此病,但其只能診斷典型的肋骨骨折[6],對于不典型的肋骨骨折,其會受到解剖結構等客觀因素影響,導致X線平片無法診斷出,加大了隱匿性肋骨骨折的診斷難度。隱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經(jīng)X線診斷,容易出現(xiàn)漏診及誤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患者生理結構復雜,骨體形態(tài)呈細長狀,形態(tài)不規(guī)則,且人體內組織器官會較叉,如肺部與肋骨較叉等,這就給平片掃描帶來難度,很難看出患者骨折情況;②放射科的工作人員對肋骨骨折知識了解不全,專業(yè)能力不強,能力水平不足,無法準確的選擇照射部位,導致診斷結果出現(xiàn)差錯;③患者臨床資料不夠細致,壓痛點沒有明確體現(xiàn),工作人員在照射時無法選擇合適的位置掃描,給影像結果帶來一定影響;④肋骨骨折患者容易合并其它癥狀,如皮下氣腫、氣胸等,這些癥狀會給醫(yī)生的判斷帶來影響,無法確診疾病[7];⑤患者骨折程度不嚴重,若沒有出現(xiàn)骨折移位情況,不會在影像中體現(xiàn),從而無法發(fā)現(xiàn)骨折情況。
目前,臨床使用X線診斷隱匿性肋骨骨折的漏診率非常高,比例達到20%-30%,傳統(tǒng)X線診斷法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不能保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需要加以改進,完善處理技術與信息接收。DR(Digital Radiography)是對X線進行改進后的數(shù)字攝影系統(tǒng),通過數(shù)字探測器與閱讀器獲得影像,并實現(xiàn)圖像的存儲與傳遞,不會對其產(chǎn)生破壞,能夠讓醫(yī)生清晰完整的查看圖像,從而判斷患者疾病類型。研究顯示,DR適用于骨骼系統(tǒng)檢查,其能夠將肋骨軟組織與肺組織分開,從而觀測整體肋骨組織情況,若是對某處存在疑問,可以將其放大觀察[8],檢查出輕微骨折問題。此技術對隱匿性骨折有很高的診斷率,且輻射小,不會對患者身體健康帶來影響。與X線相比,DR技術更加先進,能夠準確判斷骨折位置及形態(tài),且其操作便捷,結果可靠,值得運用。
本次研究中,對患者進行DR檢查以后,其診斷準確率高達98.65%,高于參照組的準確率90.54%,顯示了此法的有效性與優(yōu)勢。另外,DR可以準備判斷患者骨折部位與類型,明確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從而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幫助其早日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結合隱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對其運用DR檢查法,有利于早期診斷疾病,提升準確率,使患者選取最佳的診治時機,減輕其痛苦。因此,DR診斷法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其對于維護人群機體健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