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河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400)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指在圍術期選擇有效的措施降低手術應激和并發(fā)癥,進而縮短住院時間,促進康復[1]。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法,而該操作卻會導致患者器官缺失,因此會給患者心理和生理帶來影響[2]。為促進患者及早康復,本研究就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其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90例,均為女性,根據(jù)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45)接受常規(guī)護理,年齡36~79歲,平均(46.08±0.14)歲;病程1~5年,平均(2.71±1.12)年;發(fā)病部位:34例單側,11例雙側;TNM分期:16例Ⅰ期,27例Ⅱ期,2例Ⅲ期;觀察組(n=45)接受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年齡36~80歲,平均(45.87±0.41)歲;病程1~5年,平均(2.70±1.13)年;發(fā)病部位:35例單側,10例雙側;TNM分期:17例Ⅰ期,26例Ⅱ期,2例Ⅲ期;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者;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③具備手術指征者;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類疾病或不愿配合者;②心、肝、肺、腎功能異常者;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本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再接受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
1.2.1 術前護理:①組建快速康復小組:選擇腫瘤科的床位醫(yī)師、護師、護士、護士長組建快速康復小組,要求知識豐富、工作熱情、責任心強。②小組培訓:由責任床位醫(yī)師、腫瘤??谱o士、護士長對快速康復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改良根治手術方法、術后解剖康復特點、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操、制定康復訓練方案。③心理護理:術前與患者積極交流,了解其心理,根據(jù)其交流、恐懼等情況給予針對性的疏導,降低心理應激,可向其說明手術方法、治療團隊、技術水平、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消除其顧慮,此外還應與患者親人做好思想工作,體貼愛護患者。④術前準備:術前6 h禁食,2 h進300~500 mL果汁糖水,同時指導患者及其親人學習功能鍛煉[3]。
1.2.2 術中護理:控制室溫,注意患者下肢保暖,優(yōu)化麻醉方法,密切注意其生命體征,及時發(fā)現(xiàn)并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問題。
1.2.3 術后護理:術后6 h進水,若沒有不適情況,可選擇半流質或流質飲食,然后進行患肢鍛煉:①回病房后再患肢下墊枕墊,讓腋中線與上臂持平,將前臂置于胸部為主,由其親人幫助進行四肢活動;②患者清醒后幫助其選擇舒適的體位,將肘曲過胸,進行口呼氣、鼻吸氣深呼吸,同時按摩從外到內按摩其患肢;③進行拳掌練習和肘關節(jié)屈伸練習,全程注意保暖;④肩背部運動:運用頸部肌肉群,緩解背部循環(huán),消除不適感;⑤頸部運動:運動頸部肌肉群,緩解頸肩背部不適;⑥運動雙肘屈曲胸前抖動,緩解不適;⑦指導患者進行手指爬墻運、觸摸同側對側耳朵運動和連續(xù)洗臉、梳頭動作。以上活動循序漸進,術后20 h將尿管拔除,3~5 d后將胸骨旁引流管拔除[4]。
1.2.4 鎮(zhèn)痛護理:指導患者學習數(shù)字疼痛評估,然后根據(jù)評估情況進行鎮(zhèn)痛,必要情況下可給予藥物鎮(zhèn)痛。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對比兩組術后并發(fā)癥(上肢水腫、皮瓣壞死、皮下積液、感染等)發(fā)生率和護理效果、住院時間以及患肢功能活動情況。①護理效果:無效:患者肌力1級,向后只能觸摸到骶尾;一般:患者肌力2~4級,向后可觸碰到6腰椎和12 胸椎;有效:患者肌力>4級,患側上肢上下活動范圍>90%。②患肢功能活動情況:于出院前和出院后1個月進行測試,將軀干、軀干、頭處于水平線上,居然還上舉患側上肢,出院前以手指達到同側頭頂為標準,出院后1個月以手指觸到對側耳朵為標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選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26.67%vs28.89%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2.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觀察組:3例(6.67%)無效,23例(51.11%)一般,19例(42.22%)有效;對照組11例(24.44%)無效,20例(44.44%)一般,14例(31.11%)有效;兩組患者臨床療效93.33%(42/45)vs75.56%(34/45)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0199,P<0.05)。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觀察組住院時間(5.62±0.47)d明顯短于對照組(7.12±0.40)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6.3039,P<0.05)。
2.4 兩 組患者患肢功能活動情況對比:觀察組出院當天有33例(73.33%)患側上肢上舉高度手指達同側頭頂,出院后1個月有38例(84.44%)患側上肢上舉高度手指觸對側耳朵,對照組出院當天有14例(31.11%)患側上肢上舉高度手指達同側頭頂,出院后1個月有21例(46.67%)患側上肢舉高度手指觸對側耳朵;觀察組患肢功能活動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5.7210、31.5887,P<0.05)。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是導致婦女死亡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發(fā)于40~60年齡段女性,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質量[5]。目前,我國對乳腺癌治療的方式主要為手術切除,雖然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乳房是女性重要器官之一,因此乳房切除會給患者帶來焦慮、抑郁等嚴重的心理問題,且還具有較高的治療費用,所以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康復訓練,提高其生活質量。快速康復理念始于20世紀90年代,許多國家都認可了其可行性,最早快速康復理念運用于胃腸道手術中,而隨著其逐漸的完善,目前已被廣泛用于臨床[6]。本研究對乳腺癌圍手術期采取的快速康復措施包括術前護理:先進行心理疏導,降低心理應激,提高治療信心和依從性;術中護理:給予保暖避免體溫過低加劇機體缺氧,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時處理異常情況;術后護理包括疼痛護理、進食護理、早期活動,疼痛是術后常見的癥狀,其可導致患者不愿進行早期活動,因此其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所以有必要進行鎮(zhèn)痛護理,緩解疼痛,降低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早日進行活動,促進康復[7]。術前禁食可避免術前低血糖和后胰島素抵抗,術后6 h正常飲食則可以幫助其腸蠕動,有效保護腸黏膜功能,避免長時間禁食紊亂內環(huán)境,進而促進切口愈合。由于乳腺癌手術切除范圍較大,會切斷或切除其患肢血管神經,因此會給淋巴回流和患側肢體血液循環(huán)造成影響,引發(fā)患側上肢功能障礙,而術后早期活動可促進淋巴回流和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效促進患者康復[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效果和患肢功能活動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能有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yī)療費用;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說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不僅能促進身體康復,還不會增加并發(fā)癥,所以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