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第一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丹東 118000)
如今臨床對疾病的診斷越來越重視,以期采用多種檢測方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清楚了解疾病類型、嚴重程度,借此制定可靠的治療方案[1]。肝膽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傳統對對其診斷以肝功能酶學指標監(jiān)測為主,如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等,具有較高的價值[2]。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如今循環(huán)酶法測定總膽汁酸技術受到重視,其作為膽汁的重要成分,其生成、代謝與肝臟關系密切,因此加強對其的檢測對評估肝膽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價值[3]。為此,本次研究對血清總膽汁酸與傳統肝功能酶學指標在肝膽疾病中的診斷價進行了探討,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共選擇45例肝膽疾病患者作為研究資料,另選擇4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均于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間接收,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及目的,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4]。觀察組包含急性肝炎15例,肝硬化15例,肝癌15例,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為(45.52±3.62)歲;對照組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為(45.08±3.97)歲,均肝功能正常;排除代謝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兩組基本資料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診斷方法:45例肝膽疾病患者和45例健康體檢者均采用貝克曼AU 6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進行檢測,均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作為檢測標本,離心處理,3000 r/min,10 min,取血清待測,針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y-谷氨酰轉肽酶(GGT)采用速率法檢測。針對總膽汁酸(TBA)采用循環(huán)酶法檢測。
1.3 觀察指標。陽性標準[5]:ALT>40 U/L;AST>40 U/L;ALP>150 U/L;GGT>50 U/L;TBA>10 μmol/L。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數據均輸入到SPSS20.0軟件中處理,其中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正態(tài)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為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
2.1 肝膽疾病患者與健康者各指標結果分析:分析表1可知,對照組ALT、AST、ALP、GGT等均顯著低于急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t=58.35、36.21、5.19、18.22、48.87,t=16.01、55.25、12.22、32.64、55.73,t=15.88、30.09、42.35、46.76、35.06,P<0.05;急性肝炎患者ALT、AST、TBA均顯著高于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t=30.13、17.42、5.24,t=30.51、2.51、18.49,而ALP、GGT則顯著低于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t=4.47、6.80,t=23.62、22.79,P<0.05;肝硬化患者TBA顯著高于肝癌患者,AST、ALP、GGT顯著低于肝癌患者,t=17.51、13.74、20.15、20.02,P<0.05。
2.2 肝膽疾病患者檢測結果陽性率分析:分析表2可知,急性肝炎患者TBA陽性率100.0%,均顯著高于ALT、AST、ALP、GGT陽性率,χ2=4.61、10.90、12.85、10.90,P<0.05;肝硬化患者TBA陽性率100.0%,均顯著高于ALT、AST、ALP、GGT陽性率,χ2=15.00、17.36、17.36、4.61,P<0.05;肝癌患者TBA陽性率93.33%,均顯著高于ALT、AST、ALP、GGT陽性率,χ2=16.42、13.88、13.88、4.65,P<0.05。
表1 肝膽疾病患者與健康者各指標結果分析(±s)
表1 肝膽疾病患者與健康者各指標結果分析(±s)
注:①為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②為與肝癌患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③為與肝硬化患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
表2 肝膽疾病患者檢測結果陽性率分析[n(%)]
近年來我國醫(yī)療技術發(fā)展迅速,診治流程越來越完善,尤其重視疾病的鑒別,確保治療方案制定的可靠性[6-9]。肝膽疾病癥狀表現多具有相似性,在鑒別診斷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需借助實驗室檢測相應指標實現檢測的可靠性[10-12]。臨床認為人體膽汁主要成分為膽汁酸,可分為初級膽汁酸和次級膽汁酸,其中膽固醇在肝臟內進行生物轉化后產物為初級膽汁酸,其可隨著膽汁排入腸道后分解為次級膽汁酸[13-15]。而由于膽汁酸作為膽固醇主要代謝產物,主要貯存在膽囊腫,且主要為腸肝循環(huán),因此在血液中監(jiān)測該指標濃度較低[16-18]。同時其生成與代謝與肝臟聯系緊密,因此加強對其監(jiān)測,可了解到肝臟分泌合成與代謝水平,評估肝細胞損傷程度,一般水平越高,肝臟實質性損傷越嚴重。ALT、AST、ALP、GGT等屬于診斷肝臟疾病的常見疾病,依據水平程度及陽性鑒定標準,可反應肝臟膽實現疾病的可靠診斷。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ALT、AST、ALP、GGT、TBA等均顯著低于急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P<0.05;而且急性肝炎患者與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各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肝硬化患者TBA、AST、ALP、GGT顯著低于肝癌患者,P<0.05;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TBA陽性率100.0%,100.0%,93.33%,均顯著高于ALT、AST、ALP、GGT陽性率,P<0.05,表明血清總膽汁酸與傳統肝功能酶學指標對評價不同肝膽疾病價值較高,尤其血清總膽汁酸鑒別各肝膽疾病陽性率較高。
綜上所述,血清總膽汁酸與傳統肝功能酶學指標在肝膽疾病中的診斷價值較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