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白先麗,黃婷婷,趙瑩婕
(國家茶產業(yè)技術體系/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廣西桂林 541004)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Prout)],屬鱗翅目尺蠖蛾科灰茶尺蛾亞科埃尺蛾屬,是茶園中為害最為嚴重的害蟲之一,以幼蟲取食嫩葉和成葉為主要危害形式,大發(fā)生時可將茶樹老葉、新梢、嫩皮、幼果全部啃食干凈,幼蟲孵化后爬至樹頂葉緣或葉面咬食表皮和葉肉,2 齡后常導致葉片咬食成較大而光滑的“C”形缺刻,嚴重不完整,降低茶葉“賣相”,尤其大暴發(fā)來勢兇猛,防治難度系數非常大,甚至造成茶樹一片光禿,顆粒無收。
茶尺蠖每年發(fā)生6~7 代,以蛹的形式在土中越冬,黃昏時從土中羽化,羽化當天即可交配[1],化學農藥仍是其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化學農藥的頻繁使用不僅會殺傷天敵,而且會引發(fā)害蟲產生抗藥性、環(huán)境污染和茶葉中農藥殘留等一系列問題[2-4]。為了滿足茶葉無公害、有機產品的生產要求,準確測報茶尺蠖的發(fā)生情況,精準防治茶尺蠖,進行了本試驗。
供試樣地為廣西桂林市茶葉科學研究所內抗性較強、生長旺盛、茶樹長勢均勻一致,通光透氣性良好的福云六號茶樹品種,樹齡30 余年。尺蠖類害蟲種類較多,該地塊普遍為茶尺蠖發(fā)生及為害率較高茶樹品種。
誘捕芯及誘捕器:市售茶尺蠖性信息素誘芯,以袖式硅橡膠塞為載體,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高30cm、直徑10cm 的桶狀誘捕器,漳州英格爾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銷售。
如圖1 所示,將安裝有LED 殺蟲燈的地塊作為該試驗燈誘區(qū),燈誘區(qū)約0.67hm2;安裝有茶尺蠖性誘劑的地塊為性誘區(qū),面積約空白區(qū)面積約0.2hm2,燈誘區(qū)、性誘區(qū)和空白區(qū)3 塊地塊均有距離為100m 以上大路隔開,3 個試驗地塊能明顯排除干擾試驗開展的影響因子。
圖1 茶尺蠖幼蟲田間調查地塊試驗設計
1.4.1 茶尺蠖性信息素誘捕器掛放。在試驗地塊的性誘區(qū),按照正三角形三條邊相等的原理放置3 個誘捕器,各誘捕器之間的間距為15m,正三角形的角間距離為50m。為避開邊緣效應,在茶尺蠖誘捕器距離地邊5m的位置把安裝有誘捕器的竹竿斜插入茶行中央,竹竿與茶蓬頂部成30°~40°斜角放置,誘捕器懸掛在茶蓬表面上方約20cm,將誘芯嵌入誘芯架內或吊在細鐵絲上。
1.4.2 茶尺蠖性誘捕器成蟲羽化調查。誘捕器安裝好后,每30 天更換1 次誘芯,每3 天調查1 次誘捕器上茶尺蠖羽化的成蟲數量,單獨記錄。每次調查發(fā)現誘捕器上成蟲數量達到30 頭則更換1 次誘捕器黏蟲板,減小誘捕器誘殺成蟲數量進而帶來影響茶尺蠖幼蟲發(fā)生趨勢的效果影響。
1.4.3 茶尺蠖幼蟲發(fā)生密度及發(fā)育進度監(jiān)測。為了預測茶尺蠖幼蟲的發(fā)生時間,進而指導茶農以后進行合理的科學防治,在茶葉生長季節(jié)3 月中旬~7 月期間,對3 個試驗處理區(qū)茶尺蠖幼蟲的發(fā)生密度及發(fā)育進度進行監(jiān)測。具體調查樣點方法:①裝有性誘劑的處理區(qū):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法在距離各誘捕器10m 范圍內隨機取30 個茶叢為調查點,每個調查點的調查面積為0.5m 茶行(約0.5m2),每個調查點之間間隔1m 以上,觀察每個誘捕器周圍茶叢上的茶尺蠖幼蟲的發(fā)生數量,將各調查點茶叢上茶尺蠖幼蟲發(fā)生數量進行逐頭分齡觀察;②裝有LED 燈的燈誘區(qū):以LED 燈為中心點,在不超過該中心點40m 的范圍內取30 個茶叢為調查點,每個調查點的調查面積為0.5m2茶行,觀察每個誘捕器周圍茶叢上的茶尺蠖幼蟲的發(fā)生數量,將各調查點茶叢上茶尺蠖幼蟲發(fā)生數量進行逐頭分齡觀察;③空白區(qū):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法取30 個茶叢為調查點,每個調查點的調查面積為約0.5m2茶行,觀察每個誘捕器周圍茶叢上的茶尺蠖幼蟲的發(fā)生數量,將各調查點茶叢上茶尺蠖幼蟲發(fā)生數量進行逐頭分齡觀察。每5 天調查1 次,分別記錄3 個試驗處理區(qū)每個調查點茶尺蠖幼蟲的發(fā)生數量。
把每次調查的幼蟲蟲口數量數據換算成每周調查的幼蟲蟲口數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具體情況見表1,作圖時將茶尺蠖幼蟲發(fā)生數量換算成每0.5m2內發(fā)生的蟲口數量,具體情況見圖2。結果表明,4 月中下旬燈誘區(qū)茶尺蠖幼蟲達0.28 頭,明顯高于性誘區(qū)。5 月中旬茶尺蠖幼蟲出現第1 個高峰期時開始對燈誘區(qū)和性誘區(qū)2 個處理茶樹進行修剪,在6 月茶尺蠖幼蟲集中在性誘區(qū)孵化,7 月初茶尺蠖幼蟲出現第2 個高峰期且茶尺蠖幼蟲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茶尺蠖幼蟲第1 個高峰期。
圖2 3 個試驗區(qū)每個月茶尺蠖幼蟲變化
表1 3 個試驗區(qū)茶尺蠖幼蟲蟲口數量
表2 性誘區(qū)每周在各誘捕器調查的成蟲蟲口數量數據
把每次調查茶尺蠖成蟲羽化數量數據換算成每周調查尺蠖成蟲羽化數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具體情況見表2,茶尺蠖成蟲羽化的動態(tài)趨勢見圖3。結果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在6 月中旬、7 月中上旬分別有1 個明顯的誘捕高峰期,與田間茶尺蠖幼蟲發(fā)生高峰期基本一致。
本研究表明: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性誘區(qū)性信息素誘捕器上誘捕的茶尺蠖成蟲數量和茶尺蠖田間幼蟲高峰期基本一致,性誘區(qū)茶尺蠖害蟲發(fā)生率和為害率明顯高于燈誘區(qū)和空白區(qū),LED 殺蟲燈地塊的茶尺蠖幼蟲蟲口發(fā)生率也略高于空白區(qū)。
在茶園使用LED 殺蟲燈和性信息素誘捕器基本能預測茶尺蠖幼蟲的發(fā)生期,通過性信息素誘捕器上茶尺蠖成蟲羽化情況來判斷茶尺蠖幼蟲的發(fā)生情況,適時采取物理防治方法,可減少農藥的使用,進而達到高效無害化防治茶尺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