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大姨的兒子是一個智障,36歲的人卻有著孩童的智商,萬幸的是生活起居能夠自理,就是不會說話,脾氣大,性格孤僻。
大姨性子要強,不送孩子去任何托養(yǎng)所,靠自己將他拉扯大,她很少參加家庭和朋友聚餐,怕別人其實是關(guān)心但也不是滋味的一句“要不要給他單開個小桌,上幾個菜?”大姨對兒子很嚴厲,從來不管他自身的局限,照樣訓練他自己吃飯、洗衣服、收拾屋子、讀書認字,旁人都覺得她太較真了,何必呢。但她就是那樣倔強而執(zhí)著,因為她是他的媽,就是要切切實實教他做人的。她不想她的兒子,被人用憐憫呵護著,被同情擱置著,那樣以后她走了,誰能管他一輩子?
后來大姨做了件讓我們都費解并且強烈反對的事兒:給兒子找一個媳婦。這過程幾經(jīng)周折,第一個跑了,被騙了;第二個不愿意了,走了;終于到了第三個,憨憨厚厚的一個姑娘,腿腳不方便,但還算是實誠。當這對夫妻終于有了個孩子時,大姨笑得滿臉淚水,但是當護士喜慶地說“恭喜是男孩”的時候,大姨卻沒那么開心了。大姨說:“如果是個女孩,將來嫁了人,還能照顧她爸她媽,是男孩固然好,可是我挨不到那一天,誰給這孩子娶媳婦辦家當,我怎么能放心呢!”
這顆疼愛的心,一秒都不放過地為她的孩子打算、擔憂著。
“我怎么能放心呢?”
這話母親說了大半輩子。從小開始,先是擔心我不好好吃飯,長不了個子,身體不強壯,后來擔心我在幼兒園被人欺負,接著是擔心我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業(yè),考沒考上好大學,還要擔心我畢了業(yè)找沒找到好工作,再擔心我找沒找到對象,擔心我的房子貸款,擔心我的孩子……這份擔憂,一生沒有盡頭。
小的時候貪玩,一遍遍地應(yīng)付著母親,“沒事沒事,別擔心。”殊不知,母親就在身后,呵護的眼睛一刻都沒有離開過我的身體;叛逆期的時候,我有過一次又一次的不耐煩,擺著手摔了門吼一句:“不用你操心!”殊不知,母親的眼里噙著淚,依然要“厚著臉皮”對她的兒子再嘮叨幾句;長大后,每次電話里,我都會說:“媽,你放心吧?!笨墒悄赣H的心依然放不下。我們是她手心里的寶貝,她的一生都在輕拿輕放。
母親的手,就這樣一次次牽著你走,即使你愚笨、口吃、軟弱、愛哭、倔強、頑劣、惆悵、狼狽、心酸、感傷……所有的母親都希望送給孩子一個沒有任何憂慮的幸福生活,然后才可以放心地離開。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我在學校給母親打了很多遍電話,可是她都沒接。于是我每節(jié)下課都打,一直打,最后哭著跟老師說我要請假回家,因為我打電話媽媽沒有接,我很怕媽媽出什么事情了。
后來回家后看到母親安然無恙,才發(fā)現(xiàn)她的手機不小心調(diào)到了“靜音模式”,所以才沒注意有電話。再后來老師問起這件事,聽我解釋后老師笑了,對辦公室的其他老師說:“這孩子,打電話給媽媽,媽媽沒接就哭成這樣?!?/p>
我沒笑,只是倔強地站在那里,但心里卻是溫暖的,因為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么愛母親,這樣為她擔心。我為自己感到驕傲,我長大了,因為我學會了為親人擔心。
而這份擔心,我想,是從母親和大姨那里傳遞過來的吧。
這份難以割舍的愛,我們要怎樣才能報答!
名師點評
這兩個故事,一個主題。一個是大姨對兒子的愛;一個是母親對“我”的愛。表達了“我”對母愛的理解和頓悟。有一種情,似春雨潤物無聲;有一種情,似燈塔點亮迷途;有一種情,似甘泉澆灌心靈;有一種情,似美酒越久越濃。這就是母愛,這就是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