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京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有限斷面上往往是地下綜合管線橫斷面設計主要位置,以相應各管線設計規(guī)范為主要依據(jù),在設計管線綜合橫斷面過程中,應綜合安排并統(tǒng)籌規(guī)劃道路地下的各類管線,進而將各工程管線位置和管線間水平間距進行充分明確,保障綜合橫斷面設計的科學性。在市政道路管線綜合橫斷面進行科學設計的情況下,能夠更好地支撐工程管線施工和管理工作規(guī)劃,進而為城市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提供充足保障,為城市化建設及經(jīng)濟發(fā)展等提供有利條件?;诖耍诔鞘泄芫€綜合設計過程中,可以說至關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就是綜合管線橫斷面設計,因此市政道路建設過程應對其予以高度重視,在全面考慮城市實際情況并掌握地下各類管線的情況下、科學設計綜合管線橫斷面。
在各類工程管線布置在道路橫斷面上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在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下面進行布置,一般來說、不應將管線以及檢查井等布置在城市快速路機動車道內(nèi),此種措施能夠為行車安全及舒適性提供有利條件。在道路斷面具有限制性因素時,需要將具備較小間距的管井、能夠高頻作業(yè)等的管線優(yōu)先安排在道路人行道及非動機車道方面,如燃氣以及電信等管線就需要進行優(yōu)先安排。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需要保障各管線間一定間距的保持,并且在合理范圍內(nèi)控制管線運行時的相互不利影響,避免臨近管線泄露或故障發(fā)生而影響其他管線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1]。通常來說,人行道兩側是電力及信息管道布置的主要位置,而非機動車道或慢車道下方則為供水以及燃氣、熱力等管線布置主要位置,在設計過程針對雨水管線進行具體分析時,雨水管線檢查井并不會對間距具有較大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因設計雨水管線檢查經(jīng)時、需要在道路兩邊一些分支預留方面加以注意,在此基礎上才能保障匯集的路面雨水能夠得到良好承接,在對單側支管避免過長這一問題進行考慮的情況下,一旦條件受限、就需要在將道路中心位置預留出來,進而對雨水管道進行設置,并且在雨水管道旁、需要將相應的污水管道緊鄰其進行積極布置,此種方式的目的在于為合槽施工奠定良好基礎。
設計市政道路管線綜合橫斷面過程中,一旦道路斷面條件具有限制性因素時,就需要設計人員對所設計管線的特征、道路范圍內(nèi)各公用設施位置等進行充分掌握。
從各管線角度來說,在這些管線間距與標準不符時,或者間距有過小現(xiàn)象時,此時一些問題就十分容易引發(fā):如電磁問題開始在電力及電信管道方面逐漸凸顯,對于電力及燃氣管線來說,火花也極易產(chǎn)生,最終致使安全事故逐漸引發(fā);污水中可燃氣體十分容易產(chǎn)生,如果污水管道和燃氣管道間距過小,一些安全威脅就會容易產(chǎn)生;如果管線間距過小問題發(fā)生在電力及熱力管線方面,此時在電力管線方面就出現(xiàn)老化以及損壞現(xiàn)象,并且輸電效果也會隨之減弱[2]。所以在布置上述幾種管線時,需要以分開設置的方式進行布置,同時將間距過小現(xiàn)象積極避免。
管道鋪設或維修的過程,如果管線和路緣石間距過小,路緣石就極有可能被拆除,此時就會威脅或損壞到機動車以及非機動車等車道,難以保障道路經(jīng)濟效益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們出行和車輛行駛,基于此在具體布置的過程中,應夠避免管線和道路路緣石有間距過小問題。
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市政道路車道數(shù)建設數(shù)量和范圍逐漸擴大,而此時在路幅寬度逐漸拓展的同時,也會在路燈照明方面進行考慮,因而路燈的高度及基礎等就會逐漸提高,對此在相關人員針對管線及燈珠等進行具體明確的過程中,應在照明工程方面進行結合考慮,進而對路燈基礎尺寸等進行合理規(guī)劃,將互相影響作用有效避免。
趨陽、趨水是樹木具備的主要特性所在,受這一特性影響,樹木往往會將根莖自然延伸到地下排水管方面,而在排水管被樹木拱破時,就需要對管線進行挖坑重新修復;此外,熱力及電力等管線會影響到樹木,同時道路上的綠化也會因此遭到毀壞;在回填管線施工開展過程中,往往會將做路基用的石灰以及水泥摻入其中,此時如果和樹木根莖間具有較近的距離,則會嚴重傷害樹木本身,所以在地下管線設置過程中,應保障其與樹木中心保持1m以上的距離。
管線布置在機動車道下方時,應與車道線及車輛行駛特征相結合,將管線設計的統(tǒng)籌安排工作做好。首先,如果檢查井是在車道線上進行設置的,此時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讓檢查井,車輛就會向另一側行駛,此種情況下車輛正常駕駛得到了一定滿足,并且也具有較好的自由度和舒適度[3]。其次,如果車道中心線上有檢查井,此時為了避免對井蓋進行碾壓,車輛行駛就會沿車道中心線進行,而此時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車輛行駛,但并不會過多干擾到相鄰車道。最后,在檢查井處于偏向車道一側的情況下,在對檢查井進行避讓后,車輛僅具有較小的行駛空間,此時極易干擾到相鄰車道,降低行車安全。所以,如果將市政管線敷設在機動車道下,就需要對檢查井在機動車道上的具體敷設位置進行優(yōu)先考慮。
在確定管線間水平凈距時,相關人員應注重一些要求:首先針對管線敷設及管線維修空間條件需求等給予保障,其次需要在管線間相互不影響運行安全方面給予保障。要想保障水平凈距得以規(guī)范科學的確定,就需要對大量專業(yè)規(guī)范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研究,加之在工程管線以及閘等構筑物尺寸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間距確定的合理性,能夠保障各管線正常且穩(wěn)定運行[4]。
在水平凈距明確過程中,如果存在道路寬度、段面位置等限制性因素時,此時難以對標準要求進行考慮時,相應設計人員就應該在輕重利害關系方面加強良好把握力度,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的設計管線橫斷面,這一過程需要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設計以下管線的最小凈距:電力與電信、燃氣、熱力等,除此之外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實際情況,進而對相應的安全措施加以選用,如管材替換等方式,為標準的水平凈距提供保障,避免因路段管線位置緊張問題影響各管線正常使用。
輸送介質的管道為主管道,一般來說并不會對其分配較多介質任務,因而其往往在道路路板下且遠離道路紅線的位置進行設置;分配管道一般是支管,其往往會在靠近道路紅線位置上進行布置,借此為支線布置檢修周期等提供便利。因開挖量的存在,如果管線檢修周期較短,則在機動車道上布置就較為不合適,此時在綠化帶以及人行道下布置較為適宜;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上十分適宜電信管道敷設,而綠化帶則不適合電信管道敷設,這一布置方式能夠將綠化恢復費用的產(chǎn)生給予有效避免[5]。如果管道檢修周期較長、并且橫斷面空間有限,此時可以在車道下進行布置。
最小覆土深度要求是各個管線面臨的一個問題,從給排水等工程管線來說,其需要的條件為防凍,此時需要以土壤冰凍深度為依據(jù),將最小管線覆土深度進行確定;而對于電力以及電信等管線來說,加之氣候條件不具有寒或冷等因素的地區(qū)管線工程,在對管線覆土深度進行確定時,需要以地面荷載為依據(jù)。
管線覆土深度對管線敷設位置具有決定性作用,較大覆土深度的管線如污水管以及雨水管等,應遠離建筑物基礎進行布置,較小覆土深度的管線如電力及電信電纜等,應在接近道路紅線的位置進行布置。
基于對管線易燃、易漏損進而影響建筑物基礎安全這一問題進行考慮,可在遠離建筑物的位置布置燃氣配管等;基于對新建建筑多建有地下室這一因素進行考慮,為了避免水淹地下室現(xiàn)象發(fā)生,可在遠離紅線的位置設置給水管[6]。
本工程主要是道路建設工程,在道路規(guī)劃過程中,預計對6車道城市主干道進行設計,30m為道路紅線寬度,道路橫斷面30m,主要包含以下內(nèi)容:人非混行道為3.25m、路緣帶為0.5m、行車道為3m×3.5m、路緣帶為0.5m、中央分隔欄為0.5m,以中央分隔欄為道路中間線,道路另一側布置同上,本項目中的管線包含電力以及電信、熱力以及燃氣、照明以及給水、雨水以及污水等,因需要靠近路燈敷設照明路線,加之其具有較小的數(shù)量及管徑,此時可以不對管位設計這一因素進行考慮。
以相應規(guī)范和上述內(nèi)容中的原則為依據(jù),在本項目道路管線綜合橫斷面設計過程,可以分兩邊且最外側布置電力和電信,為避免因間距較小這一因素造成電力管線老化等問題,此時可在電信同側布置熱力管線。具體設計和布置過程中,可設雙管道的熱力,如果與路緣石間距較近,路緣石翻挖拆除等現(xiàn)象就會產(chǎn)生,對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交界線造成破壞;又因較大的路燈基礎這一因素,此時為了不影響路緣石和路燈基礎,需要保障熱力管線和路緣石及電信管線間保持1.5m的間距,因而就會對右側人非混行道路進行占用。
作為壓力管道的給水管以及燃氣管,這些管道往往會向路外產(chǎn)生較多分支管,此時需要將其埋設在靠近人行道邊的位置,在過近放置電力及燃氣管道的情況下,火花極易產(chǎn)生,此時安全事故就會逐漸引發(fā),在考慮安全性的基礎上,就應避免緊靠電力管道埋設燃氣管道,所以需要將給水管道先行安排在電力管線內(nèi)測,之后對煤氣管線進行安置,確保電力與燃氣管道間危險影響問題得以有效避免[7]。DN300為給水及燃氣管徑,面對這一較小管徑,應基于對規(guī)范要求的保障,高效且合理應用左側人非混行道,借此保障給水和燃氣管道設置在行車道以外的位置。
在本項目中因道路橫斷面條件有限,只能在行車道下布置雨污管線,以區(qū)域規(guī)劃要求為依據(jù),道路上的污水管僅需要對道路右側地塊排水進行收集即可,基于減小雨水連接管長度、行車道標線影響等的充分考慮,在距離邊線2.5m處的位置布置雨水管,此時行車道中心位置就會設有檢查井蓋。為了對雨污管合槽施工提供白能力,加之對標線、檢查井及管線間互不沖突的考慮,可在緊鄰雨水管間距1.5m處布置污水管,在行車道標線上設污水井蓋,確保行車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最終本項目管線標準橫斷面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道路管線綜合橫斷面布置
管位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緊湊以及合理、安全等原則進行嚴格遵守,基于雨污同槽施工的有效開展,將管線向行車道范圍內(nèi)進入現(xiàn)象盡可能地避免,進而使得日后因管線拆除及擴容而影響道路路面正常運行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得以有效減少,確保施工造價及后續(xù)路面開挖等不必要成本消耗得以有效降低[8]。
在分析各管線特性的基礎上,加之對公用設施影響因素的充分考慮,在管線設計過程中,需要對輕重利害關系進行良好把握,確保在合理位置明確管線間水平凈距,進而將規(guī)劃設計中工程管線存在的矛盾得以有效解決,確保具備科學性、經(jīng)濟性的道路管線綜合橫斷面設計得以有效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