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
喻皓是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帶人,中國古代有名的建筑工匠。他擅長營造,尤善建塔。
北宋初年,中國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當時占據(jù)杭州一帶的吳越國王派人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了一座方形的木塔。當這座塔才建好兩三層的時候,吳越國王登上去,感到塔身有些搖晃,便問是什么原因。工匠回答:“因為塔上還沒有鋪瓦,上面太輕,所以有些搖晃?!笨墒堑人ǔ射伾贤咧螅藗兊巧先?,塔身還是搖搖晃晃。工匠一時沒有辦法,怕被責備,便去請教喻皓。喻皓笑著說:“只要每層都鋪上木板,用釘子釘緊就行了。”工匠照這辦法去做,果然塔身穩(wěn)定,人走上去不再搖晃了。
后來,宋太宗想在汴梁建造開寶寺木塔,從各地抽調(diào)了一批能工巧匠進行設計和施工。喻皓受命主持這項工程。為了建好寶塔,他事先造了個寶塔模型。塔身是八角十三層,各層截面積由下到上逐漸縮小。當時有一位名叫郭忠恕的畫家提出這個模型逐層收縮的比例不妥當。喻皓很重視郭忠恕的意見,對模型的尺寸進行了認真研究和修改,才破土動工。
在廣大工匠的辛勤努力下,雄偉壯麗的八角十三層琉璃寶塔建成,這就是有名的開寶寺木塔??墒牵藗儼l(fā)現(xiàn)塔身微微向西北方向傾斜,擔心有危險,便去詢問喻皓是怎么回事。喻皓說:“這里地平無山,又多刮西北風,我使塔身稍向西北傾斜,為的是抵抗風力,估計不到一百年就能被風吹正?!比藗兟犃朔浅E宸渌羞h見,思慮周全,是“活魯班”。
其實,喻皓的本領來自刻苦學習。那時,開封城有一座唐朝時建造的相國寺,具有10種別具一格的建筑結構,號稱“十絕”。喻皓一到開封,就跑到相國寺去查看。慢慢地,他看懂了十絕中的九絕,還有一絕看不懂。哪一絕呢?就是屋檐四角的向上卷的“卷檐”結構。喻皓先是站在那里,仰著頭看。站累了,坐下來看。坐累了,干脆躺在地上,認認真真地看。他經(jīng)過反復分析,終于弄懂了卷檐的結構。為了總結建筑經(jīng)驗,他寫了一本《木經(jīng)》,可惜沒有流傳下來。歐陽修稱贊他:“其用心之精益如此,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