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放學后,我孤單一人坐在空蕩蕩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滿天的星星都在沖著我眨眼睛。
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師交給我的任務還沒動筆呢——寫一份書面檢查。個頭瘦小、身子單薄而面孔嚴肅的潘老師是教數(shù)學的,偏偏我感到最難學的便是數(shù)學應用題,我逃課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師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臉一沉,說:“檢查寫完送到我辦公室!我一會兒通知你爸,晚上在我這里補課。”
等他忙完,我的作業(yè)也寫完了。他看過后,臉上竟然難得地浮現(xiàn)出笑容,說:“做得不錯嘛,很聰明的孩子,不過有一道題搞錯了!”然后,仔細講給我聽。之后,潘老師指指房間里狹窄的小床對我說:“睡吧!”我窘迫地看了看那張小床。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他翻出床下的一領竹席,鋪開說:“我睡地鋪?!蔽宜恢稍诖采蠑?shù)星星,數(shù)著數(shù)著,不覺意識朦朧。突然,有人輕輕敲門,我裝作睡熟的樣子,就聽見父親的聲音:“潘老師,家里忙,給您添麻煩了……”潘老師說:“沒事,孩子吃過了,別叫他起來了,就睡這兒吧?!?/p>
“太不好意思了,孩子淘氣,讓您費心了……”“孩子聰明還是有的,落下的課我慢慢給他補……”語聲漸小,接著是輕輕拉上門的聲音,父親走了。那之后,不知道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師了。記得深秋時節(jié)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節(jié)課,鈴聲響過之后,他匆匆趕來,褲腿挽得老高,褲子上濺滿了黑黝黝的泥巴。他在講臺上不時哈氣搓手。他堅持把那節(jié)課上完,才踩著泥濘的黃膠鞋,匆匆而去……
多年后,我大學畢業(yè),在外輾轉漂泊,也做了老師。課堂上,我始終不敢忘記潘老師對這方講臺的鄭重,從不缺課,從不遲到,也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很淘氣的孩子。某天,有老同學打來電話告訴我,潘老師去世了,走時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頭。我走進陽臺,默默地點燃一支好煙,遙敬潘老師。
窗外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當夜,我夢到了星空,上面繁星點點,也夢到了潘老師,潘老師還是那么瘦削單薄,滿身粉筆塵,他使勁擦著什么。
“潘老師,您干什么呀?”我問。
“擦星星呀!”潘老師停下來,回身說,“瞧,那顆星星,還有那顆,灰撲撲的,我得去把它們擦亮!”
(本文入選2020年新疆中考語文閱讀題,文章有刪減)
王偉鋒:中學教師,作品散見于各類報刊,河南省許昌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章《走眼》入選2014年高考浙江卷現(xiàn)代文閱讀。
意林:語文閱讀水平對學生語文成績的影響越來越大,您如何看待閱讀以及現(xiàn)在的閱讀理解題?
王偉鋒:閱讀是一個大概念,很寬泛,而閱讀理解只是閱讀的很小一部分,就像一場大的戰(zhàn)役中的一次戰(zhàn)斗,講究短平快,講究質量、速度與效率。我們的閱讀,不能僅僅停留在考試層面,因此要有大閱讀的概念,胸有大格局,思想和境界要有所超越,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樣,面對閱讀理解,你才會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意林:對于中學生閱讀,您有什么建議?
王偉鋒:功夫在平時,如果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閱讀,思想境界未免狹隘,因此我建議中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有意識地拔高閱讀格局。要認真解讀作者的智慧,透徹理解文本,對每篇文章都能夠做到認真、細致、通透,而不是應付的態(tài)度。
意林:閱讀可以代替寫作嗎?怎樣處理好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王偉鋒:如果閱讀是一扇窗,我覺得寫作就是一扇門。窗戶能夠讓我們欣賞到外面的風景,但那風景無論多么絢麗,畢竟是別人的,而打開這扇門,我們卻可以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里,種下屬于自己的風景。所以,閱讀不能代替寫作,只有寫作,才能讓你得到心靈的自由,真正讓你走出去,釋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