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塵
走向產(chǎn)房的那一刻,我才把手里關(guān)于分娩和育兒的書本放下。當時,在醫(yī)院陪護我的媽媽打趣道:“像是去參加高考,上考場前還在復習功課?!?/p>
自從我的女兒2014年考上北京大學以來,不斷有親戚朋友向我請教育兒秘訣,也有人提議我寫一寫孩子的成長故事,但終未提筆。此次受編輯之約,擷取幾個有意思的片段,與大家分享。
寬松自由——寧可少寫作業(yè)、偶爾睡懶覺,也要保住孩子的學習興趣
女兒在上初中之前,一直處于寬松自由的狀態(tài)。所謂寬松自由,是指可以不寫或少寫作業(yè)和睡懶覺。
孩子出生之前,我在《參考消息》上偶然看到了《半小時媽媽》(0~3歲)(浙江少兒出版社)這套書的廣告,當時就毫不猶豫訂購了一套。正巧孩子出生前一天這套書寄到。
至今我都十分感謝這套書,它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開始設計每天半小時的課程,由媽媽與孩子一起完成。借助這套書所做的系統(tǒng)設計,我使孩子一出生就得到了積極科學的培養(yǎng)和教育。后來我們又買了4~6歲的部分。
嬰幼兒時期的女兒在閱讀、繪畫、音樂、運動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培養(yǎng),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望,許多故事和兒歌百聽不厭,小腦袋里也裝滿了各種各樣好奇的問題。
女兒2歲半開始玩“字寶寶”游戲,認識了不少漢字,開始了自主閱讀,有了初步的學習能力。
女兒4歲時,我在書店找到了一本《孩子記憶力訓練》的書,也是每天半小時的訓練安排,堅持3個月之后十分有效。提高記憶力的前提是提高專注力和聯(lián)想力。所以通過訓練,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專注力很強,閱讀速度很快,拿起書本可以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都為她日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有了嬰幼兒時期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墊底,我一點都不擔心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會有問題。出于這點自信,孩子的作業(yè)、功課我很少過問,只是在需要家長簽字時履行一下手續(xù)。
但是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學校給孩子布置作業(yè)有許多都是機械的、重復性的,比如一個生字寫十遍、二十遍之類的,孩子在已經(jīng)掌握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不寫。所以我就跟老師聯(lián)系,向老師提出來,如果孩子會了,能不能不寫作業(yè),由我給她簽字證明。這樣可以讓孩子騰出來時間去閱讀、去游戲,去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更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不使她陷入作業(yè)之中而認為學習是件枯燥無味的事情。開明的老師認可了我的意見。但沒過多久,孩子不愿意了,她說她的作業(yè)跟其他同學不一樣,她還要寫作業(yè)。
還有寒暑假作業(yè),學校在放假前都要求學生單獨訂購,而我們從來沒有訂過,更沒有寫過。一到放假,我就帶著孩子拿著《人民日報》上刊登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一百本優(yōu)秀讀物》的目錄,按圖索驥,到新華書店去選購。假期里讓書籍、音樂、繪畫去充實孩子的生活。
不寫或少寫作業(yè)的安排幫助孩子適應了學校正規(guī)教育帶來的壓力,相對的寬松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至于睡懶覺,是指某一天的早上孩子起不來床,想睡懶覺,不想上學,我的做法不是逼迫而是同意,并且?guī)退蚶蠋熣埣?。我認為,偶爾讓孩子偷個懶也沒什么大不了,反而讓孩子在緊繃的學習生活中有個小小的緩沖,有利于她的身心健康。事實證明,偶爾睡個懶覺并沒有影響她的學習成績。一上午的缺課讓女兒到校后有種緊迫感,能更主動地補習,更自覺地去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
也許大多數(shù)的老師和家長不接受我的做法,認為我太慣著孩子了。但是看著那個小小的人兒一上學就背負沉重的學習負擔,我實在有點不忍,所以更多的是從理解、保護的人本思想出發(fā),創(chuàng)造寬松自由的教育環(huán)境。好在一路下來,孩子始終在班里保持前幾名的成績。用她自己的話說:“媽媽,我也是尖子,但我不是尖子中的尖子?!边@樣的成績,我以為在小學階段就可以了,我從來不要求她每次考試成績第一名,成為尖子中的尖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一個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我始終認為在小學階段保護她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預留下未來居上的潛力和后勁,比做多少題,寫多少作業(yè)更重要。
穩(wěn)定軍心——面對新環(huán)境,采取“適應、融入、超越”的策略,按部就班,步步為營,最后成為一流的尖子生
女兒小升初,我權(quán)衡利弊,決定讓她報考全省最好的初中——鄭州外國語中學。
經(jīng)過兩個月的強化訓練,女兒如愿被鄭州外國語中學錄取。但是剛結(jié)束軍訓,女兒就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軍訓結(jié)束回到家里,洗澡的時候她突然號啕大哭。那歇斯底里的哭聲里分明有絕望和恐懼的情緒。她邊哭還邊說:“不上外國語,不上外國語……不在鄭州,回家!”我大吃一驚,女兒一向是個聽話的乖乖女,從來沒有這樣大聲痛哭過。
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想到,由小學到初中、由在家變住校、由小城市來到大城市,孩子的不適應主要有兩點:一是對未來緊張、高壓的學習要求不適應;二是對住校的集體生活不適應。女兒對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集體,內(nèi)心是恐慌不安的,甚至是恐懼的,同時從豫東小城來到鄭州上學,與鄭州的孩子相比,還有強烈的自卑感,無形中壓力更大。我們都感覺到那無憂無慮、歡快自由的童年時光已經(jīng)結(jié)束,隨之而來的是有些沉重的中學生活。
何去何從,怎樣應對?我一邊安撫她,一邊思考解決辦法。
洗完澡,女兒的情緒平復了下來。我打開她的書包,翻看她帶回來的各種通知和安排,其中有一張正式上課后的作息時間表和課程表??赐赀@些資料我心里有底了。
我把女兒叫過來說:“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與你在家上小學時的時間安排,基本上是一致的,完全符合你長期以來的生活規(guī)律,只不過以前是在家里,現(xiàn)在是在學校。但是過去在家里的時間實際上也很短,主要是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新的住校生活跟過去的生活差別不是很大,完全可以適應?!?/p>
隨后,我送了女兒兩句話:
第一句是:按部就班,步步為營。意思是說,在學校跟著老師的指揮棒走,不要掉隊,該起床就起床,該吃飯就吃飯,該學習就認真學習,該睡覺一定要乖乖地睡覺,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否則,一步跟不上,步步打饑荒,就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第二句是:適應、融入、超越。意思是說,對新的學習生活和新的集體環(huán)境,要先適應,再融入,最后要實現(xiàn)超越,成為一流的尖子生。
事實證明,我的指導是及時、有效的,起到了穩(wěn)定軍心的作用。女兒找到了最簡單的融入新生活的方法,很快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集體生活。
第一次月考,女兒就考了全班第1名、全年級第7名,我還應邀在家長會上做了交流發(fā)言。女兒知道了自己的實力和水平,一下子找到了自信,繃著的臉和擰著的眉頭也舒展開來,有了笑容。
相反,她的同學中就有不能適應住校的集體生活和初中緊張的學校生活而被淘汰出局的,剛?cè)雽W不久就轉(zhuǎn)學了。還有的孩子過渡期太長,情緒受到嚴重影響,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難以追趕。孩子對新環(huán)境適應得越早,接受度越高,就越能放下思想包袱專心學習。
三年后的中考,女兒以631分的成績名列全年級第1名,順利考入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中部(當年錄取線是610分),實現(xiàn)了我所規(guī)劃的目標。
高中三年雖然小有波瀾,但是女兒已經(jīng)比較成熟、自信,進入了一個健康平穩(wěn)運行的成長軌道,并且基本能保持住所積累的學習優(yōu)勢。
2014年高考,女兒順利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2018年本科畢業(yè)后,女兒順利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角色定位——輔導孩子學習是技術(shù)層面上的事,是“術(shù)”的范圍,而家長應該做的是解決“道”的問題,包括學習習慣、自主能力、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初為人母,如何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課題就自然地擺在了面前。我是一位有學習精神,努力向外界尋求育兒經(jīng)驗和教育理論的媽媽。走向產(chǎn)房的那一刻,我才把手里的關(guān)于分娩和育兒的書籍放下。當時,陪護在旁的媽媽還打趣我說:“像是要去參加高考,上考場前還在復習功課?!?/p>
的確,如何當好家長是個大課題,有大學問,相信每個家長都會對這個課題充滿強烈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我思考,人生之路需要孩子自己一步步去走,家長不可能包辦代替,包括學習和其他的一切。所以我覺得家長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指導幫助孩子成長而不可越俎代庖。
就說學習吧,我很少管孩子具體的課業(yè)學習,基本上是既不檢查作業(yè)也不輔導。我跟孩子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兒,別人代替不了。學習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自己經(jīng)歷。教你學習是老師的事兒,有不會的可以問老師。媽媽的任務是給你找好老師、提供好環(huán)境。但是學和教都不是媽媽的事兒,媽媽有自己的工作和要完成的作業(yè)?!?/p>
女兒從小就養(yǎng)成了獨立完成作業(yè)、獨立學習的習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偶爾有爭執(zhí)。
有一次,女兒的一道數(shù)學題很難,類似奧數(shù),我不會,幫不了忙。孩子爸爸自告奮勇來解題,解到半夜終于解開了,第二天一早興沖沖地講給孩子聽。孩子一臉迷惑,因為爸爸所用的方法孩子沒學過。
抓住這個事情,我對孩子爸大大闡述了一番我的理論:“其實這件事只是滿足了你的虛榮心。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千上萬道不會做的題,你都能替她做嗎?
這也是我所認為的家長要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任務。為此,除了數(shù)學的培優(yōu)班外,我?guī)缀鯖]有給孩子報過課外學習輔導班。而是引導孩子廣泛地閱讀,讓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學會分辨美丑對錯,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標準,具備判斷和選擇的能力;通過大量的閱讀,培養(yǎng)孩子聽說讀寫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對孩子進行記憶力訓練、速讀訓練和邏輯訓練,以增強其學習能力;此外,在幼兒園到小學階段,我讓她一直學習電子琴,以培養(yǎng)音樂素質(zhì);小學階段為了寫好字,報過練字班;為了鍛煉身體,促進長個兒報過拉丁舞班;為了英語的發(fā)音準確和培養(yǎng)初步的興趣,短暫報過英語口語和音標班,僅此而已。這些班都是基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課上加課,重復增加作業(yè)量。作為家長,更不去陪聽陪學,回來再講一遍。
學習,其實是人類進化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本能需要?,F(xiàn)在回憶女兒成長的過程,我的這種順勢引導、激發(fā)潛能的做法不是正好暗合了柳宗元的寓言郭橐駝種樹的道理嗎?
巧妙溝通——爸爸的一支畫筆打開了孩子心靈的窗戶。那無聲的交流,對孩子藝術(shù)情趣的培養(yǎng)、樂觀性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我家,培養(yǎng)女兒這件事基本上由我主導。好在爸爸也基本認同,許多問題上都是一抱拳說:“臣,附議?!?/p>
但是爸爸的角色并不缺位,他是用他的方式適當?shù)匮a位,有時候還能起到提升和點睛的作用,尤其是在對孩子性情的塑造上。他喜歡畫簡筆畫,經(jīng)常用畫與女兒進行無聲的交流。
他每周離開家去外地工作時,都會給女兒留言,并畫一幅小畫。比如,暑期的一天早上,女兒還沒起床,他留言:“今天爸爸要下鄉(xiāng)工作,你起床后吃點早餐,然后開始學習吧!”還配了一幅畫:一個男人頭戴草帽,站在田野里,遠處有一排綠樹,天上有飛鳥;另一邊是一個小姑娘扎著羊角辮,坐在桌前捧著一本書專心閱讀,窗臺上一只小鳥正探頭張望。很生動的畫面,畫出了父女倆不同的生活場景,很溫暖,也很有情趣。這幅畫暗示女兒:每個人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務,承擔起自己要做的那一份。
這種形式的交流非常多,每周的告別,每次重要的考試前后、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還有日常的小事情、小場景等,都會出現(xiàn)在孩子爸爸的畫中。
有一次,孩子第二天要期末考試了,有點緊張。爸爸又畫了一幅畫,上面有一張笑臉、一張哭臉,一張不悲不喜的臉,每張臉下面有個括號,等待選擇填空,最后祝愿孩子選擇笑臉。
女兒看到了爸爸的簡筆畫,會心一笑,緊張情緒頓時緩解。
女兒升入高一的第一次月考沒有考好,回家哭了一場。第二天早上,女兒剛起床就看到爸爸放在寫字臺上的畫:一頭正在吃草的駱駝,悠然地甩著尾巴。上邊有一句話:“我的長處是有耐力?!?/p>
這幅《駱駝圖》可以說是孩子爸爸的畫作精品,它在最恰當?shù)臅r候寓意深刻地告訴孩子一個道理: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一次小小的失誤說明不了什么,最后的勝利一定是屬于不懈努力、頑強拼搏的人的。
這樣的教育方式勝過千言萬語,孩子心領(lǐng)神會,欣然接受,重樹了信心。
爸爸的一支畫筆打開了孩子心靈的窗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藝術(shù)情趣的培養(yǎng)、開朗樂觀性情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構(gòu)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她在整個青春期中從未出現(xiàn)過叛逆的現(xiàn)象。
有一次,我試探著問她:“聽說你的同學們都開始叛逆了,不聽父母的話,跟父母對著干,甚至還看不起爸爸媽媽,你呢?”她聞言有點吃驚:“沒有吧?我周邊的同學都很好??!”然后又笑著說:“我不會叛逆,我的心理年齡大,已經(jīng)過了叛逆期啦!”
平和、自信、包容、陽光,我們相信,這樣的孩子人生之路會越走越寬闊。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