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龍泉
湖北省崇陽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437500
子宮肌瘤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fā)于育齡期女性,臨床表現為月經增多、尿頻、疼痛、包塊等。子宮肌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1],并隨著女性生活方式的轉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約有50%的患者伴有多種癥狀[2],可致使其不孕、流產等,對女性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目前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的理想術式。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日趨成熟[3],腹腔鏡多發(fā)子宮肌瘤剔除術廣泛應用于子宮肌瘤的治療中,該術式雖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完全剔除子宮肌瘤的難度較大,術后伴隨著較高的復發(fā)率,嚴重影響患者預后[4],故探尋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抑制患者復發(fā)的關鍵所在?;诖?,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宮肌瘤患者為觀察對象,旨在探究在腹腔鏡多發(fā)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后應用GnRH-a對患者子宮體積及復發(fā)率的影響?,F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98例為觀察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聯合組及手術組。聯合組49例,年齡26~43歲,平均年齡(38.24±7.69)歲;肌瘤3~6個,平均肌瘤(5.63±0.44)個。手術組49例,年齡28~44歲,平均年齡(38.31±7.60)歲;肌瘤3~7個,平均肌瘤(5.71±0.31)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如年齡、肌瘤數量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僦橥猓⒑炇鹜鈺?,且本研究經我院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在19歲以上;(2)患者發(fā)病前,月經周期正常;(3)經三維彩超確診為子宮肌瘤;(4)肌瘤個數在2個以上。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2)宮頸肌瘤;(3)單個肌瘤;(4)甲亢;(5)甲減;(6)風濕性免疫性疾病。
1.3 方法 手術組行腹腔鏡下多發(fā)肌瘤剔除術,具體手術方法如下: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在氣管插管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將導尿管留置。在患者的腹壁穿刺,將氣腹建立并將舉宮器常規(guī)放置,對盆腔進行全面探查,如子宮形態(tài)、子宮大小、腫瘤個數、腫瘤位置、腫瘤大小。依據探查的具體情況將其余套管位置加以選擇。將5U的垂體葉素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ml稀釋后,給予子宮肌瘤周圍肌層注射,采用超聲刀在肌瘤突出部位將肌瘤包膜切開,將瘤體逐步剔除,使用雙極電凝止血。采用1~10號可吸收線縫合傷口,并將瘤腔關閉,標本送至病理檢查。 聯合組在腹腔鏡多發(fā)肌瘤剔除術術后首次月經24內行GnRH-a治療,間隔周期為28d,向患者皮下注射3.75mg的戈舍瑞林(諾雷得,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90102)或曲普瑞林(達菲林,上海麗珠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852),自3個周期起,更年期患者給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媽富隆,荷蘭歐加農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0511)治療。依據患者實際情況治療3~6個周期。
1.4 觀察指標 (1)子宮體積:采用三維彩超對兩組治療前后的子宮體積進行測量,子宮體積計算公式為0.523 6×子宮長徑×子宮左右徑×子宮前后徑。(2)瘤體體積:經B超檢查測量瘤體體積的三維經線,采用公式4πabc/3cm3計算瘤體體積。(3)復發(fā)率: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12個月、24個月的復發(fā)率,子宮肌瘤內經超過2cm為復發(fā),不足2cm為不復發(fā)。
2.1 兩組患者子宮體積及瘤體體積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指標比較,組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的子宮體積、瘤體體積顯著低于手術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子宮體積及瘤體體積比較
2.2 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比較 聯合組患者治療后12個月的復發(fā)率低于手術組,但無顯著差異(P>0.05);聯合組患者治療后24個月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手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比較[n(%)]
子宮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在婦科中較為常見。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女性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顯示,育齡期女性發(fā)病率為20%~40%,其中70%~80%為50歲以上的婦女[5]。子宮肌瘤的發(fā)病機制較復雜,考慮與宮頸管等因素密切相關,黏膜下肌瘤可改變宮腔性質[6],干擾受精卵著床,致使子宮收縮異常,子宮肌瘤可對輸卵管進行壓迫,致使患者不孕。
目前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主要以手術為主,傳統(tǒng)子宮肌瘤切除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易影響生育功能、且術后恢復較慢,對生育有需求的女性不適用[7]。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日益成熟,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其具有清晰的手術視野[8],對子宮肌瘤患者的肌瘤數目、形態(tài)、大小等均能清晰地呈現在術者眼前,并可在腹腔鏡的直視下仔細探查患者盆腔,有助于及時將深部肌瘤及小肌瘤給予剔除,保持子宮形態(tài)完整[9],但該術式治療后,患者的復發(fā)率較高,故在腹腔鏡術后探究有效的方法是預防子宮肌瘤的關鍵所在。
GnRH-a是有效預防子宮肌瘤復發(fā)的方法[10],該方法可借助對垂體的負向調節(jié)作用,使得卵巢分泌中雌性激素下降。本文結果顯示:聯合組的子宮體積、瘤體體積顯著低于手術組。提示在腹腔鏡術后采用GnRH-a治療子宮肌瘤患者作用明顯,可顯著縮小其子宮體積及瘤體體積,原因可能在于GnRH-a可能分布在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肌層和內膜組織中,因此GnRH-a也有助于減少子宮血供[11]、縮小子宮體積、有效抑制子宮肌層生長。本文結果還顯示:聯合組12個月的復發(fā)率低于手術組,但無顯著差異,而兩組24個月的復發(fā)率差異顯著,且聯合組復發(fā)率顯著較低。提示在腹腔鏡術后采取GnRH-a治療可顯著降低子宮肌瘤患者的復發(fā)率,原因可能在于GnRH-a對性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顯著降低了雌激素水平,從而有效抑制了子宮肌瘤生長[12]。
綜上所述,腹腔鏡多發(fā)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輔助GnRH-a可顯著縮小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體積及瘤體體積,有效抑制患者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