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麗
河南省洛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康復科 471003
尿潴留是一種常見的中風并發(fā)癥,對患者的泌尿系統(tǒng)將會造成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以往僅能夠采用導尿與常規(guī)的西藥進行治療,但將會在較大程度上導致患者產(chǎn)生感染現(xiàn)象,不利于健康[1]。隨著治療技術的不斷成熟,目前臨床醫(yī)生主要使用八髎穴加溫針灸的方式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2],本文將探討針刺八髎穴聯(lián)合溫針灸治療中風尿潴留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風后尿潴留患者,依照不同的就診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53~66歲,平均年齡(59.5±4.9)歲,病程7~26d,平均病程(16.5±0.1)d;試驗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54~66歲,平均年齡(59.9±5.1)歲,病程8~26d,平均病程(16.9±0.1)d。家屬在了解相應的治療與護理方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對本實驗進行監(jiān)督;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進行分析處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3]中關于腦中風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未患有其他泌尿系統(tǒng)疾病。(2)排除標準:①無法積極配合治療;②患有嚴重的腎功能衰竭癥狀。
1.3 方法 對照組予以針刺八髎穴治療,配合取患者的頂中線、頂旁線、頂斜一線、頂斜二線、風池、臂臑、曲池、外關、四強、足三里、涌泉等部位,進行消毒后,使用1.5寸的針灸進行針刺,予以1min的提插捻轉,留針時間約為30min,2次/d,連續(xù)進行12d的治療。試驗組予以針刺八髎穴加溫針灸治療,針刺八髎穴同對照組;使患者排空膀胱,采取側臥體位,配合取百會、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與陰陵泉等穴位,將針刺入腧穴,將5cm的艾條插入針柄中,之后將其點燃,時間約為40min,燒盡后取出針,使患者休息約10min;之后取八髎穴、腎俞與命門等穴位,按照上述方式再次進行溫針灸治療。1次/d,1個療程共5d,療程間間隔2d,共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可自行排尿;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雖可自行排尿,但排尿不暢;無效,臨床癥狀未緩解,無法自行排尿。(2)患者治療前與治療12d后的殘尿量情況。(3)患者治療前與治療12d后的膀胱功能積分情況,評分標準:0分表示可自行排尿,殘余尿為0~50ml,膀胱充盈期內(nèi)膀胱壓維持于15cmH2O(1cmH2O=0.098kPa)以下,具有良好的順應性,膀胱容量為400~500ml,排尿及終止排尿受意識控制。1分表示通過反射可自行排尿,殘余尿為50~150ml,膀胱充盈期內(nèi)膀胱壓維持于15cmH2O以下,具有良好的順應性,膀胱容量為400~500ml,排尿及終止排尿受意識控制較慢。2分表示通過反射可刺激排尿,殘余尿為150~250ml,膀胱充盈期內(nèi)膀胱壓維持于15~19cmH2O以下,具有良好的順應性,膀胱容量為350~450ml,排尿及終止排尿無法完全受到意識控制。3分表示通過反射無法排尿,膀胱充盈期內(nèi)膀胱壓維持于20cmH2O,順應性較差,膀胱容量<400ml,排尿及終止排尿完全不受意識控制。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的總治愈率明顯較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殘尿量與膀胱功能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殘尿量與膀胱功能積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12d后,兩組殘尿量明顯減少,膀胱功能積分明顯降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神經(jīng)科疾病,將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不良損傷,在目前的醫(yī)療條件與水平下,該疾病獲得良好的治愈,但諸多患者仍然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例如尿潴留等,對患者的正常排尿功能產(chǎn)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4]。但以往由于缺少治療技術,僅能夠對患者予以常規(guī)的治療,經(jīng)過臨床實踐后證明,常規(guī)方式無法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12d后的殘尿量與膀胱功能積分比較
在中醫(yī)學界,尿潴留多由腎氣受損,命門火衰,陽氣無以化陰,導致膀胱氣化功能無權所致,因此臨床醫(yī)生采取的主要治療原則為溫補腎陽與化氣利水[6]。八髎穴即所謂的雙側上髎、次髎、中髎與下髎,對其進行針刺能夠有效地起到疏通經(jīng)氣與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能夠有效地獲得調節(jié)氣血與恢復排尿功能的效果[3]。聯(lián)合溫針灸治療能夠有效的對患者的腎臟功能與膀胱功能進行調節(jié),進而能夠使患者的逼尿肌與膀胱內(nèi)括約肌產(chǎn)生有規(guī)律性的收縮舒張運動,從而能夠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排尿反射,進而促進排尿功能的恢復[7]。與以往的常規(guī)西藥治療相比,此種方式將不會對患者造成任何的不良損傷,并且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感染的發(fā)生率,從而對患者具有較大程度保護[8]。依據(jù)本文數(shù)據(jù)顯示,試驗組患者的臨床總治愈率高達95.00%,主要原因在于針刺八髎穴加溫針灸治療能夠有效地恢復患者的排尿功能;同時治療后患者的尿殘量與膀胱功能積分顯著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上述治療方式對膀胱與腎臟功能產(chǎn)生良好的調節(jié)與刺激,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排尿反射,并且能夠增強患者的排尿功能,因而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最終有效地降低尿潴留的發(fā)生率,使患者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針刺八髎穴加溫針灸治療中風后尿潴留具有較好的療效,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臨床治愈率,同時能夠降低尿殘量與膀胱功能積分,可作為今后治療中風后尿潴留的首先方式。但臨床醫(yī)生依然需要加強對此種方式的研究,從而能夠使其發(fā)揮更佳的治療效果,使患者及早恢復正常機體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