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所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達到開啟心智、發(fā)展智慧,才是教學的目的。因為課堂教學的價值并不是簡單地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是要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展智啟慧,所以要巧妙地設計課堂教學,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探尋課堂教學的本真所在,進而讓學生充滿智慧,讓教學充滿智慧。
一、課前準備,夯實理論基礎
欲求教好書,先做讀書人。教師在課前備課要把握好教學大綱中的教學要求,把必要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但是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每一堂課的知識點,如何讓學生對每一堂課都充滿好奇、疑問,如何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開啟心智,發(fā)展智慧?那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巧設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每一堂課都構建成智慧課堂。
(1)教師知識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有效性。所以作為一個學生來說,應該博覽群書,這樣不僅會開闊眼界,積淀豐富的文化底蘊,更會增加為師者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學中也自會駕輕就熟、事半功倍。
(2)利用豐富的知識結構與課堂教學目標相結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通過質疑、討論、實驗、總結、歸納等在體悟和感知上理性地獲取知識。
二、課堂教學,貫穿智慧理念
(1)巧妙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巧妙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振奮學生精神。導入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一首歌、一則新聞、一段視頻、幾張圖片等,時間不宜過長,但一定要選擇同學們感興趣的題材,且聯(lián)系課堂內容。
(2)善于提問,引發(fā)學生求知欲。提問要有講究,問題要來自于生活,讓學生想得到說得出。亞里士多德說:“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睆娬{學生學習需要主動參與,才能牢固掌握知識。教師提問可以采用“解決討論化手段”即提出問題,學生自主討論,教師引導。這樣既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讓他們在興趣中學會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課堂教學對于他們開啟心智、發(fā)展智慧有很大的作用。
(3)引導思考,開啟學生心智。當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積累之后,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去分析思考。因此,不僅要留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更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方法。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這樣的思考才是透射著智慧的。
(4)引導歸納,及時總結提煉。在學生有星星點點的學習體驗時,幫助其總結提煉。教師在積極肯定學生的同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專業(yè)的方向去總結,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的學科中挖掘不同的學科智慧,同時又知道不同學科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三、課后反思,追尋本真的智慧課堂
一堂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這堂課教學內容的結束,因此對課后教學內容的再現(xiàn)、反思,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極其重要的。
(1)教師在反思中可以歸納出什么樣的問題是值得提出的,如果一個學生對于教師的提問都已了如指掌,那么這堂課還有要上的必要嗎?教師能在反思中明白什么樣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懂得應遵循學生內心需求,著眼于學生的質疑問題,關注學生,及時捕捉,才能啟發(fā)學生的智慧。
(2)教師在反思中再思考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樣的課堂才是智慧課堂。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闭f明智慧課堂應該是充滿質疑的課堂、注重探究的課堂,也應該是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的課堂。
(3)學生在課后反思中能夠認識到自己在這堂課中的得失,教師在課后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總結歸納,讓學生總結歸納出一套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長此以往,學生在不斷完善知識的同時也在成長智慧。
智慧課堂是充滿靈性的、有思想碰撞的、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學生發(fā)展并運用自己的智慧為宗旨,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社會適應性等,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智慧課堂的關鍵在于構建讓學生智慧生長、生命發(fā)展的課堂,當教師“為學生的智慧生長而教”之時,就能實現(xiàn)教育的根本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