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蒙 高燕燕
對于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一輩科研工作者,他的人生經(jīng)歷就是一本書。我們關注他的科研成果,同時也走進他的過往、成長,見證他的兵工人生。我們的話題就這樣開始了。
林主任,您好!很高興見到您!您是新中國早期的大學生,那個年代上大學很幸運,一定受到家庭很深的影響。請您談談您的家庭情況。
我的祖籍在福建福州郊區(qū)的一個鎮(zhèn)上。我爺爺是個讀書人,在清末去京城趕考沒考中,便回村開辦私塾學堂,很受村里人歡迎。但家里沒有種地,辦學堂難以維持生計。那時,家里主要靠賣中草藥為生,在南方收購中草藥,靠風帆船拉到北方賣出。北方倒賣地就選在山東龍口。爺爺靠中草藥賺的錢就在此買地蓋房,生根成了家。土改時爺爺劃為中農(nóng)。
我于1942年1月25日出生在山東省龍口市黃縣城南二里村。我父親兄弟5個,13歲他就跟著親戚出去打工,在私人企業(yè)里做事。和我母親成親后,仍然在外面打工。我和母親于1948年從山東龍口經(jīng)丹東北上去找父親,后來,我們生活在哈爾濱。我于1948年秋天上學。母親總是教育我,要好好讀書,讀書讓你懂事理,也能找個體面工作。母親上過兩年私塾,我上大學后,跟我時常通信,對我的學習抓得很緊,要求很嚴,這是后話。我牢記母親的囑咐,努力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很好。1954年小學畢業(yè)考入初中,1957年考入高中,就讀于哈爾濱第四中學。高中時期,我是班里的學習委員。高中畢業(yè),學校有一個上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保送名額,學校推薦我去。招收大學要政審材料,因我有兩個政審材料在外地沒有寄來,錯過了這次機會。學校根據(jù)我的情況又推薦我報考北京工業(yè)學院(現(xiàn)北京理工大學),但具體什么系、什么專業(yè),當時不跟個人講,更不征求個人意見。我在1960年考入北京工業(yè)學院,分配在一系二專業(yè),后來知道這是輕武器專業(yè)。
您的大學生活怎樣?那個年代上大學固然幸運,但學習生活也很艱苦。
我是家中長子,有一個弟弟和妹妹,我們之間的年齡相差比較大。我很幸運,于1965年大學畢業(yè),享受了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的完整教育經(jīng)歷,弟弟、妹妹正好趕上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中學也沒讀完。
我入大學是在北京工業(yè)學院,但在該校只讀了1年書,第二年即1961年,國防科委對所屬院校專業(yè)調(diào)整,北京工業(yè)學院保留和發(fā)展國防尖端專業(yè),一系的4個專業(yè)進行調(diào)整,4個專業(yè)的老師、學生、試驗室都搬遷到了太原機械學院(現(xiàn)中北大學),我又在這所學校學習了4年,畢業(yè)于該校。
我在大學里讀了3年(6個假期)都沒有回哈爾濱,主要是經(jīng)濟困難。我父親每月收入三四十元,養(yǎng)五口之家,沒有更多的錢寄給我。我的每月伙食費12.5元,另有一點其他花銷,其中,每月助學金有10.5元,家里還要每月?lián)?.5元。我6個假期在學校里度過,勤工儉學,找一些掙錢的勞動。我給太原鋼鐵廠描過藍圖,在學校里打掃新教室,給學校挖過地溝,可以掙出下學期的一部分書本費。
1970年代,林久彬(后排中間)與父母及家人合影
1970年代, 林久彬參與研制了208所自擬的步- 五式7.62mm步槍項目,該槍現(xiàn)展陳于研究所博物館中
95式槍族在我國輕武器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
95式槍族項目研制中總師系統(tǒng)開會,林久彬在會上發(fā)言
我在上學的第7個假期(寒假)回家了,看看爸媽和家人,我無意中把包里的黑窩頭拿出來,母親看見哭了,說沒想到我每天就吃這個。因為當時哈爾濱條件稍好,起碼能吃上純苞米面窩頭,而在太原,學生食堂就是吃混合面的窩頭(高粱面、苞米面、麩子混合)。雖然條件艱苦,那時的我們從沒退縮過。
大學畢業(yè)后,您分配到208所工作。您起初主要做了哪些科研項目?
我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208所工作,具體說是在槍械研究室,一直在這個研究室工作到退休。最早參加的科研項目是12.7mm雙聯(lián)高射機槍槍架,這是我參加工作不久介入的項目。
在208所輕武器博物館中展出有一支步一五式7.62mm自動步槍,這是研究所早期承擔的科研項目,您也參加了其中的研制。
步五式自動步槍于1970年代立項,目的是研制一款新式自動步槍。當時提出的設計要求是:口徑為7.62mm,配用56式7.62mm槍彈,全槍壽命10000發(fā),全槍質(zhì)量不超過3.5kg。那時,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加入到研制團隊中,做了一些工作。研制完成后,這支槍沒有進行設計定型,作為技術儲備保存,現(xiàn)展陳于研究所博物館。通過研制這支步槍,我的研制能力得到了鍛煉。
在95式槍族研制之前,您還從事了哪些科研項目?
我做的專題研究主要有兩項。一是槍管內(nèi)膛結構對射彈散布精度的影響。主要是達成提高散布精度目標,為此,設計出了具有優(yōu)良性能的槍管和大口徑運動步槍,但由于各種原因,最終沒有形成產(chǎn)品。
另一個專題研究是無殼彈槍,這是文革期間的重點科研項目,它突破傳統(tǒng)槍、彈結構,是科研的巨大挑戰(zhàn)。研究中,無殼槍彈面臨許多技術問題難以突破,始終沒有成型,同時槍的研究難度也很大。作為探討項目,我們?yōu)榇俗隽朔e極而大膽的嘗試。
95式槍族是當時輕武器界的一件大事,調(diào)動了行業(yè)的研究所、生產(chǎn)廠家諸多科研技術人員投入研制。您擔任項目的副總設計師,其中的過往一定歷歷在目,研制中的科研攻關、艱辛付出,一定令您終身難忘。
95式槍族系統(tǒng)的設計師系統(tǒng)于1980年代后期成立,朵英賢老師擔任總設計師,我擔任副總設計師兼型號辦公室主任。該系統(tǒng)單位由208所、296廠、216廠組成,208所為總師單位,兩廠的設計人員進入208所集中設計。聯(lián)合設計組提出設計方案并不斷優(yōu)化,再進入形成產(chǎn)品圖的工程設計階段。1989年8月正式形成產(chǎn)品藍圖,分別由兩廠按圖紙加工,其中,296廠負責步槍加工,216廠負責班用機槍加工。我主要負責班用機槍,因此在216廠隨工廠完成班用機槍的加工、裝配、試驗、攻關,最后提交國家靶場試驗基地測試。
95式槍族研制中,我們度過了數(shù)不清的艱難攻關的日日夜夜,從武器結構到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不斷探索,不斷尋求突破,終于推出全新的武器系統(tǒng)。95式槍族是我國輕武器發(fā)展的里程碑,作為科研人員,能投入其中奉獻自己的才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為副總設計師,您參與了槍族方方面面的研制工作。在科研攻關方面,由您主導的重要技術突破有哪些?
在槍族結構方面,自動機的設計是關鍵。95式槍族中的3種武器采用相同的自動機,這就要求自動機要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槍族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研制中經(jīng)過反復改進,確定了自動機采用長導引方案,使機頭和槍機框的質(zhì)量比相差較大。機頭采用均布的3個閉鎖突筍,支撐面積充足,帶動機頭開閉鎖的突起位于機頭中部。這一設計非常成功,射擊中,自動機動作靈活,可靠性高。95式槍族的新結構很多,這套自動機系統(tǒng)應是最鮮明的新結構體現(xiàn)。這套結構的探索,我們付出了極大心血,終成正果。
新材料的運用,是95式槍族的一大亮點,比如下機匣使用鋁合金材料,比使用鋼制機匣質(zhì)量減輕近0.4kg;上下護手和機匣蓋采用工程塑料,這種工程塑料是類似尼龍塑料中增加玻璃纖維,在工程塑料的組分方面,進行了大量試驗,確定了最終的應用材料。當然,應用材料在不斷發(fā)展,后來的95-1槍族采用的工程塑料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為達到95式槍族所要求的性能,除了新結構、新材料的應用,還必須采用新工藝。95式槍族新工藝的突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改進槍管內(nèi)膛的鍍鉻工藝
根據(jù)指標要求,機槍壽命要達到13000發(fā),這其中槍管壽命是關鍵。槍管內(nèi)膛由于承受彈頭飛行時的磨損及火藥燃氣的沖刷,需要進行鍍鉻加強,但以往的制造工藝,槍管只進行一次正負極鍍鉻,這樣,往往形成螺旋紋。螺旋紋是沿槍管軸線凹進的,火藥燃氣在此沖刷,射擊時間長了,便使得槍管內(nèi)表面的鉻層剝落,影響槍管壽命。為了提高槍管射擊壽命,我們改變原來的工藝,采用兩次換向鍍鉻的方式,即每一次鍍鉻電流正負極交換,這樣就將單向鍍鉻產(chǎn)生的螺旋紋加以覆蓋,使鍍鉻層保持更長的使用時間,鉻層不易被火藥燃氣沖刷而剝落,從而提高了槍管射擊壽命。
(2)QPQ工藝技術的應用
95式槍族項目研制中,部分科研人員在216廠合影留念。前排右二為項目副總師林久彬,后排左四為項目總師朵英賢,后排左一為項目骨干、208所現(xiàn)任所長王光華
QPQ工藝技術就是將耐磨損、耐腐蝕的分子材料用化學工業(yè)的辦法滲透到黑色金屬零件表面,增強金屬表面的性能。這項技術在國外的民用工藝中使用比較多,如汽車制造業(yè),但我國輕武器長期以來沒有應用,95式槍族則開創(chuàng)性地應用了這一工藝技術。
(3)黑色磷化表面處理
鋼制零件表面采用氧化處理,呈黑色。那么,95式槍族的下機匣部件采用鋁合金材料,又怎樣使全槍表面達到呈現(xiàn)一致的黑色呢?槍族研制中,我們委托五九所進行攻關,最終采用對鋁合金材料進行黑色磷化表面處理。鋁合金零件表面經(jīng)這種方式處理后,提高了零件表面的硬度、強度及耐腐蝕性能,且同鋼制氧化處理后的黑色基本一致。這項技術在95式槍族上也是首次應用。
(4)供彈具彈鼓采用新工藝
95式班用機槍彈鼓容彈量75發(fā),外形呈圓盒狀,內(nèi)部設有螺旋導槽,引導槍彈盤旋運轉(zhuǎn)。為保障彈鼓強度同時減輕其質(zhì)量,我們采用2mm厚的鋼板,經(jīng)熱處理,將材料引伸沖壓成0.7mm厚的盒體,同時彈鼓深度達到62mm。彈鼓制造是較為復雜的工藝過程,它涉及到模具的設計、沖壓熱處理及工藝參數(shù)的選取。我們經(jīng)多次試驗、試制,最終使彈鼓達到良好的性能。
班用機槍的彈鼓采用鋼板引伸、熱處理工藝,性能取得突破
95式槍族試制中,林久彬長期深入工廠,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為班用機槍的研制成功付出心血
項目研制中,您長期跟隨進入工廠。當時,孩子還需要照顧,家里也會面臨一些事情,可以想見,家人特別是您的愛人付出很多,挑起了生活重擔,承受了很多艱辛。
如果說在研制工作中,我能全身心地投入,自然離不開我愛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由于工作需要,我長期在工廠出差,從1989年一直到1995年槍族定型,很少在所里,家里很多難事都由我愛人操辦,她對我的工作給予了極大支持。當時女兒在讀高中,有一天騎自行車摔倒,小腿骨折,她媽媽推著平板車往來醫(yī)院。為了不耽誤孩子學習,每天還要去學校交作業(yè)、領作業(yè),一直堅持3個多月才好。之后,在天津讀書的兒子得了腸炎,回家養(yǎng)病。女兒身體剛好,又要照顧兒子。這些事,她都默默地承擔著,但告知我的時候,語氣平和,像說一件平常事。
95式槍族的研制成功,每位科研人員都獲得了寶貴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了一批科研人才,他們后來成為了輕武器行業(yè)的骨干力量。
是的。在這個項目中,從科研人員到工人師傅都嚴謹細微,踏踏實實。樣槍試制出來后,科研人員和工人師傅一起測試,常常是槍械零部件考核可以通過,但整體性能不過關,大家一起探討,找出問題再改進,再加工,再試驗,一次一次地提高改進,直到產(chǎn)品性能測試過關為止。一輪一輪的測試改進中,我和團隊也在不斷修正設計理念,使自己的設計技術得以提高,為以后輕武器的研制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繼95式槍族后,您又做了哪些工作?
95式槍族研制成功后,我主要配合工廠做一些槍族生產(chǎn)方面的工作,幫助解決技術問題。另外,作為槍械研究室負責人,協(xié)調(diào)研究室承擔的科研項目工作。
您退休以后也沒有停下腳步,一直處于工作狀態(tài),仍然做了很多工作。
林久彬參與論證并研制把關的9mm警用轉(zhuǎn)輪手槍
受聘于公安部專家,林久彬(右)出席警用裝備規(guī)劃會議
我于2002年退休,之后,所里研究室返聘,主要做一些科研二線工作,如審核圖紙、評審方案、標準審查及開辦學術講座等。2004年,根據(jù)形勢需要,所里擬成立反恐防暴技術研究室,旨在開發(fā)警用反恐武器裝備。研究室初建時包括我只有3人,我協(xié)助籌建工作,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梳理武器裝備研制框架,研究室的發(fā)展思路越來越清晰,同時,技術力量也不斷得到加強,如今已發(fā)展為近60人的大型研究室,先后推出諸多反恐防暴產(chǎn)品裝備公安部門,為研究所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當時,我投入精力最多的產(chǎn)品項目就是9mm警用轉(zhuǎn)輪手槍,從項目論證到研制把關、最終定型,我做了一些工作。
與此同時,公安部組建武器裝備專家組,我受聘作為專家組成員,多年來,參加公安裝備武器的相關工作,主要是警用武器的發(fā)展規(guī)劃,警用武器產(chǎn)品設計定型和生產(chǎn)定型的審查,警用武器標準的編寫和審定,這些工作直到2019年為止。
近10多年來,公安部在反恐防暴武器裝備方面得到很大發(fā)展,取得很多成果。您剛提到,這期間,您作為受聘專家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的主要產(chǎn)品項目有哪些?
在產(chǎn)品項目方面,主要有兩項。
當時,我和專家組深入新疆公安部門一線,調(diào)研92式9mm手槍的使用情況,我們匯集使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反饋生產(chǎn)廠家,會同生產(chǎn)廠家研究改進,最終改進后的產(chǎn)品完成基地試驗,得到公安部門的肯定,交付公安部門使用。
另外,我協(xié)助地方國營兵工廠遼寧寬甸獵槍廠完成警用18.4mm半自動防暴槍的研制和定型,這一產(chǎn)品進入公安裝備序列。
面前的林主任雖已年近八旬,但提到他經(jīng)歷的輕武器研制事業(yè),仍然侃侃而談,思路清晰,言談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對輕武器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熱愛。
今年是208所建所60周年,采訪最后,我們請林主任為他所奮斗一生的研究所,以及作為前輩科研人員,對年輕科研人員說幾句話。他深情地說:60周年,一個甲子。在208所5周年時,我入所工作,伴隨她一同走過。208所培養(yǎng)了我,作為一名科研人員,能傾注一生年華為之奮斗,實為個人之幸。208所從最初的槍、彈研究室,發(fā)展為如今涵蓋輕武器科研領域的多方面,并向智能化前沿邁進,我由衷為之驕傲。青年一代科研人員趕上發(fā)展的新時代,要始終瞄準輕武器發(fā)展前沿,勇于創(chuàng)新,把我國輕武器事業(yè)推向新的高度。
這是一位前輩輕武器科研人員的熱望與期盼。采訪結束,我們也代表廣大輕武器愛好者送上祝愿,愿林老身體健康,靜享美好!
編輯/吳瀟
林久彬與公安干警研究槍械實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