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章
眾所周知,老年人便秘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約1/3的老年人會出現(xiàn)便秘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
什么是便秘?
并不是一兩次的排便障礙,就能稱為便秘,只有在出現(xiàn)排便次數(shù)減少、糞便量減少、干球糞或者硬糞、排便費力、有不盡感、肛門直腸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要手法輔助排便,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的情況下,才能確定是便秘。而以上癥狀出現(xiàn)至少6個月,其中至少近3個月有癥狀,且至少四分之一的排便情況符合上述2項及以上的,就屬于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的危害
由慢性便秘導(dǎo)致的危害往往非常嚴重,在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排便費力和次數(shù)減少,過分用力會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或排便暈厥,甚至在原有疾病的基礎(chǔ)上并發(fā)心肌梗死和腦血管疾病,而長期便秘也會導(dǎo)致患結(jié)腸癌的風險增高。因此,防治老年人慢性便秘,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
防治結(jié)合很重要
首先需要正確面對,積極就醫(yī),判斷便秘是由疾病導(dǎo)致的器質(zhì)性便秘還是非疾病的功能性便秘。如果是器質(zhì)性便秘,則必須重視原發(fā)病的治療,否則便秘很難解決;如果是功能性便秘,則應(yīng)盡快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改善便秘癥狀。
1.養(yǎng)成良好排便習慣:利用生理規(guī)律建立排便條件反射,每天定時排便。結(jié)腸活動在晨醒和餐后最為活躍,建議在晨起或餐后2小時內(nèi)嘗試排便,盡量采用坐便器,同時排便時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
2.足夠的水分攝入:養(yǎng)成定時飲水和主動飲水的習慣,每日飲水量以1500~1700毫升為宜,每次50~100毫升,推薦飲用溫開水或淡茶水。
3.足夠的膳食纖維攝入:每天≥25毫克。膳食纖維在蔬菜水果、粗糧雜糧及藻類食物中含量豐富,如糙米、紅豆、綠豆、木耳、海帶、番茄、牛蒡和蘋果等。
4.適當合理的運動:散步、拳操等,以安全不跌倒、不感覺勞累為原則。避免久坐,對臥床患者,即便是坐起、站立或能在床邊走動,對排便都是有益的。
5.輔助鍛煉:
(1)在平臥放松的狀態(tài)下,從右下腹開始,向上、向左再向下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
(2)收腹-鼓腹運動:平臥,深吸氣將腹部鼓起,呼氣時收腹,反復(fù)做10分鐘。
(3)提肛運動:平臥或坐位時進行收縮肛門運動,以鍛煉提肛肌的收縮能力。
藥物的輔助治療
除了以上對生活習慣的改變和合理運動外,對于老年人慢性便秘,可以在醫(yī)生和藥師的指導(dǎo)下,選擇性地使用一些藥物輔助治療。
1.刺激性瀉藥
主要特點為刺激腸蠕動,對排便動力衰弱和缺乏有一定的幫助,但有時易發(fā)生腹痛,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不良反應(yīng),不宜長期服用。
舉例:如番瀉葉,每日3~6克,泡茶分次服用,用藥后24~48小時排便,有瀉熱導(dǎo)滯的作用。
2.容積性瀉藥
該類藥物不被腸壁吸收,通過吸收腸管的水分后膨脹,從而增加大便量,擴張腸道容積,刺激腸蠕動,引起排便反射進而起到緩解便秘癥狀的作用。
容積性瀉藥為非吸收的鹽類和食物性纖維素等物質(zhì)。
舉例1:如歐車前親水膠散劑,6克溶于240毫升溫開水口服,用藥后10~24小時排出糞便。服后多飲水,加速糞便通過腸道,不會過度刺激腸壁,不引起水、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
舉例2:如氫氧化鎂乳劑,每日15~30毫升,睡前服用,用藥后24~48小時排出糞便,腎功能障礙者勿用。
3.滲透性瀉藥
該類藥物可經(jīng)結(jié)腸細菌的作用,降解為低分子酸類,使腸道里的水分不易被腸壁吸收,從而保留腸內(nèi)水分,潤滑腸道,軟化糞便,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舉例:如乳果糖口服溶液,15~30毫升/次,2~3次/日,用藥后24~48小時排出糞便。不能耐受乳糖者禁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4.潤滑性瀉藥
用于干糞便或排便功能較差者。
舉例1:如開塞露,每次5~10毫升,注入肛門,用藥后6~10小時排出糞便,刺激腸壁,反射性引起排便。
舉例2:甘油灌腸劑,一次60毫升注入肛門,用清潔棉球按壓肛門1~2分鐘,其后5~10分鐘可以排便,對年老體弱便秘者較好。
5.中藥類腸動力藥
潤腸通便,益氣養(yǎng)陰,健脾滋腎,扶正固本。
舉例1:如通便膠囊,2~4粒/次,2~3次/日,用藥后24~48小時排出糞便。
舉例2:麻仁潤腸丸,1~2丸/次,2~3次/日,用藥后10~24小時排出糞便。
藥師提醒
老年人常遭受慢性便秘的痛苦,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并積極面對老年人便秘問題,學習如何防治,為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