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校園特色文化景點積淀著歷史、傳統(tǒng)和教育的價值,彰顯著學校教育的特色與哲學精神,既微妙至深又生動自然。近年來,我們黎里小學利用原地改建的契機,聚力建設系列景點,著力孕育陽光教育文化的生機。
融合一種文化:地域特色
從校園文化的構建本身看,地域文化中蘊涵著豐厚的教育人文資源,拓寬了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從學生成長看,地域文化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同時,地域的經濟需求、價值判斷和文化習俗通過校園文化可以有選擇地作用于學生。從文化形態(tài)看,地域文化進校園,形成了一種鮮明而獨特的校園文化,是一種文化再生和創(chuàng)造。
黎里古鎮(zhèn),文化底蘊深厚,十分注重家風傳承。其中,廳堂文化就是實證。廳堂,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所取堂名,或標示品德操守,或激勵家族發(fā)展,或彰顯文化品位?!暗路摇?、“禮耕”、“聞詩”和“敬承”是本鎮(zhèn)幾個著名廳堂的堂名,無不體現著黎里人的價值追求和發(fā)展方向,對現代人的發(fā)展,依然有很好的啟迪與指導作用,教育人們要注重道德禮儀的培養(yǎng)、追求詩意生活的營造,以及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保持嚴謹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學校在社會上存在,學生在社會中生活,都無法回避優(yōu)秀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劣質地域文化的侵蝕。學??茖W地育人,需要理性的梳理和科學地引導。黎里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古鎮(zhèn),人文薈萃,文化積淀深厚,優(yōu)秀文化成為主流。2010年,黎里古鎮(zhèn)保護與開發(fā)委員會成立,文化界精英對黎里古鎮(zhèn)的歷史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整理和篩選。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為我們黎小的校本課程和文化建設提供了最直接最寶貴的素材,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生活品位,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傳承一種歷史:本校風范
黎里小學,創(chuàng)辦于 1903年,是一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百年來,學校以嚴謹而務實的辦學風格,蘊育了國際大法官倪征噢、巾幗英雄張應春、國際文化名人柳無忌、紅色醫(yī)學家陳應謙和著名國畫家馬伯樂等國內外著名人士。獨特的歷史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室內和景觀的環(huán)境設計,都應該將其融入其中,成為校園文化歷史的延續(xù)。1903年,王倪壽芝創(chuàng)辦了黎里古鎮(zhèn)歷史上第一所學?!扒笪颐邵印保幢拘5淖钤缜吧?。為紀念她的功德,特建立“敬芝亭”,并配套建設“芝蘭毓秀”景觀,祈愿在她的感召下培育出眾多優(yōu)秀人才。“明懿”取自“明懿女學”(1914年前本鎮(zhèn)的一所學校);“養(yǎng)正”也是原學堂名。
另外,坐落于廟橋弄的禊湖書院,即后來的南新接小學,曾經倡導“有美必臻,無體不備,方圓珪璧,動合自然”,是語言非常凝練而內涵非常豐富的育人方針,彰顯了先驅的教育智慧。該書院曾有 8景,現選擇其中的部分名稱恢復建設:石香春色、學古修篁、梧翠新涼、讀書叢桂。這些名稱,寓意深遠,教育師生要在刻苦奮進中享受學習的快樂?!把├鎽骸保◤垜?,生于 1901年,犧牲于 1927年,曾在黎里女校讀書與任教,是中國現代婦女界杰出的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先鋒戰(zhàn)士。)與“桃李烘霞”一東一西,遙相呼應,取“黎里新苗茁壯成長”和“桃李滿天下”之意,寓意百年老校,教育生態(tài)和諧、育人成果豐碩。另外,利用教學樓底樓聯廊中的幾個節(jié)點,建設校史門洞,由里而外,逐步呈現學校的發(fā)展歷史。在墻壁上展示不同時期的辦學情況,讓學生經常接受校史文化的熏陶。
緊扣一個主題:價值引領
學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它的自然、設施、建筑等都會折射出我們的價值追求、審美趣味和思想方式,彰顯出特定的文化意味。同一校園內的文化體現可以是豐富多彩的,也可以是不同形式的,但文化內涵的背后應該有一個主題統(tǒng)領,它是學校核心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其“神”之所在。
核心價值是學校教育教學行為與管理經營活動的最高指導思想,是學校哲學的邏輯起點,是貫穿于所有辦學理念和辦學行為的質的規(guī)定,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在本世紀初,我們黎里小學追根溯源,將“求我”“養(yǎng)正”定義為校訓。前些年,學校緊扣“托起心中的太陽”的理念,全面推進“陽光教育”,積極創(chuàng)樹“仁愛”“智慧”“健康”“上進”的學校精神。這四種品質,分別指向道德與行為、思維與文化、身體與心理、態(tài)度與意志,這是我校追求的的核心價值,也是我們的學校精神。經過幾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一種和諧進取的“教育場”,體現出了整個學校的“精、氣、神”,也提升了學校的群體凝聚力和向心力。
為進一步深化學校特色建設,擬利用新校舍的中軸花壇,系統(tǒng)建設“問心”“端本”“凝華”的主題景觀。問心,引導學生注意反省,經??紗栕约旱乃枷牒妥非?端本,強調在行為與操守上保持認真和規(guī)范;凝華,意在培養(yǎng)品質、提升格局,展示才華。三個詞語指向同一個主題,即“求我”,回答“求我”的基本路徑,圍繞“仁愛”“智慧”“健康”“上進”的學校精神,引導師生從心開始,加強修煉,提升品質。內涵不斷縱深,引導師生逐步提高,優(yōu)質發(fā)展。
明確一個主體:以生為本
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體現。兒童是教育的主體,也應該是這種直觀文化的核心要素。校園特色文化景點面對的主要對象是成長中的小學生,所以它與一般的人文景點相比,在對象上要更加具有針對性,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能力。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在景點建設中,堅持“學生主體”的設計理念,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喜好,盡力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親和與人文的魅力。我們設置活動場地、休息區(qū)域,引導學生在與景觀的對話中掌握一定群體的環(huán)境知覺,形成相應的文化價值觀念,拓展自身的生活視野。比如,德芬樓底樓大廳,取名為“風華廳”;報告廳取名為“明珠廳”作為主題教育和學生文藝才華展示的專屬區(qū)域?!皩戫嵣纭薄靶铝纭薄袄婊ㄉ纭薄版谶h堂”“凌云臺”分別為書法、詩歌、剪紙和體育等專用室名,用于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靶姓堑讟情T廳取名為“珪璧廳”,寓意精致管理,追求高遠,屆時簡要地展示學校的理念文化;在校園西南角設置“童蒙情深”畢業(yè)樹林,為學生留下一段深情的念想。我們讓師生親自參與到校園景點建設與命名上來,使景點成為師生展示才藝的平臺。因為我們知道,建筑、環(huán)境景點僅僅提供了一個舞臺、一個背景;人、師生,才是真正的“主演”、主人和最美麗的景點。
體現一種美感:藝術濡染
校園景點是一種視覺欣賞要素,好的景點最容易引起美感。但是,主題景點要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藝術性就成了突破的主要方向,不具備藝術水準的設計作品很難引起師生的關注。因此,我校從藝術的角度致力營造一個教育生態(tài)的校園,以建筑的布局造型美、環(huán)境的清新典雅美、師生的言行舉止美為主體,整體規(guī)劃校園文化建設。具體實踐中,我們盡力運用框景、借景和對景等藝術處理手法,把體現學校特色、辦學精神的作品呈現在師生面前,成為校園景觀中的一部分,成為教學和課程的一部分,不僅有教育意義,有視覺美感,更成為唯一的難以復制的風景。
景觀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如立體雕塑、墻面圖案、建筑小品等,甚至包括樹木花卉,它們均具有某種涵義的表述能力,從根本上說,都是一種符號。它們內涵豐富,表象生動,視覺效果突出,是面向成長中的小學生傳遞文化、提升正能量的理想符號。我們黎里小學的整體是粉墻黛瓦的蘇式風格,所以后續(xù)的,尤其是室外景觀小品也同樣以現代蘇式為主,并且力求形神統(tǒng)一。
學校景觀一旦與自然生物有機結合,便能生機勃發(fā)。我們利用四個院子,按照四季序列,兼顧院子色彩建設“翠竹園”“青楓園(諧音“清風”,建設廉潔文化園)”“金桂園”和“紅梅園”。翠竹、梨花、桂樹、青松,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各自都有豐富的內涵,對于我們黎里小學來講更有歷史文化的意義。同時,在這四個園的植物栽種方面,考慮紫藤、含笑、桂花和梅花這四種香味比較濃烈的花卉,使書香與花香共融。當然,以這些花為主,配以其他花卉樹木襯托??傮w上,這些景點追求造型新穎,意境深遠,詩情畫意,相互之間輝映成趣,體現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給人以自然與文化的陶冶和濡染。
特色主題,是校園景點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是校園文化景點建設的核心價值追求。特色景點,以自己鮮明的個性,吸引并感召著學生在這里學習探索和自由成長。只有將景點藝術與學校特色文化有機結合,才能使校園環(huán)境更有教育性和藝術性,才能使教育活動更具張力和生命力,才能幫助師生提升起鮮亮、積極的正能量。所以,校園景點的文化表達絕不是自然景點的一個“點”,也不是傳揚文化的一個“面”,而是二者有機結合的一個多元化的文化“空間”。
(蘇州市吳江區(qū)黎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