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癥狀為咳痰、胸悶、氣促、咳嗽,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治療難度大等特征,嚴重者可誘發(fā)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等,最終威脅生命[1]。因此在臨床干預階段,尋找一種有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方法,已經(jīng)成為醫(yī)學界關注的重點內容。本院通過長期研究發(fā)現(xiàn),霧化吸入布地奈德和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聯(lián)合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快相關指標改善,具有滿意療效,詳細資料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年2~10月收治的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滿足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相關標準[2],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為實驗組(18例)與對比組(17例)。實驗組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齡(70.63±3.17)歲,平均病程(4.77±0.85)年。對比組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齡(69.85±4.02)歲,平均病程(4.81±0.7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支持。納入標準:①患者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②具有完成的臨床資料,并且對各項醫(yī)療干預行為具有良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①機械通氣患者;②合并嚴重腎功能不全、惡性疾病以及相關藥物過敏者;③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接受相同的針對性治療,包括抗感染、止咳平喘以及吸氧等。對比組患者單純接受霧化吸入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5)治療,1~2 mg/次,2 次/d。實驗組患者在對比組基礎上聯(lián)合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溶液(ZAMBON ITALIA S.R.L,注冊證號H20150548)治療,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霧化吸入治療,2~3 mg/次,2 次/d。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1 周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jīng)干預后,患者癥狀完全消失,痰液易咳出,呼吸功能顯著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痰液易咳出,呼吸功能好轉;無效: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同時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PEF、FEV1 與FEV1/FVC)以及血氣指標(PaCO2、SpO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17/18),明顯高于對比組的64.71%(11/1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n(%)]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PEF、FEV1 與FEV1/FVC 分 別 為(3.16±0.52)L/d、(1.81±0.44)L、(67.45±5.13)%,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2.79±0.54)L/d、(1.37±0.62)L、(58.13±4.9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PaCO2、SpO2分 別 為(36.46±6.04)mm Hg、(88.63±8.16)%,均優(yōu)于對比組的(43.52±6.17)mm Hg、(73.76±8.4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所占比例較大,并且會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受炎癥反復發(fā)作影響,會造成人體氣道狹窄并阻塞支氣管,降低呼吸功能,嚴重情況下會引發(fā)呼吸衰竭并造成死亡[3,4]。目前根據(jù)相關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廣泛關注的醫(yī)療衛(wèi)生問題[5]。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損害機制來看,普遍認為是因為低氧血癥、系統(tǒng)炎癥或者氧化應激反應所造成的肺部功能變化,包括中性粒細胞、T 淋巴細胞以及肺泡巨噬細胞增多,激活炎癥細胞釋放大量炎癥介質,造成肺部結構不可逆破壞,最終發(fā)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為老年患者,此類人群自身存在呼吸系統(tǒng)功能下降的情況,纖毛運動能力差、氣道狹窄、痰液咳出難度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響下,患者呼吸系統(tǒng)的換氣功能與肺功能進一步下降,造成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細胞缺氧,無法滿足人體正常的氣體交換,最終造成死亡[7]。所以在臨床干預階段,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血氧指標成為保證預后的關鍵。
而根據(jù)現(xiàn)有臨床經(jīng)驗可知,主要使用糖皮質激素來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是這種治療方法會引發(fā)不良反應,不僅影響治療效果,也不利于保證預后,而根據(jù)最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指南的建議,越來越多的地區(qū)開始選擇霧化吸入治療方法,使藥物直達病灶,具有提高療效的優(yōu)勢[8]。
從藥理作用來看,布地奈德是霧化吸入治療的常見藥物,具有良好的抗炎癥效果,在進入人體內部之后能夠強化平滑肌細胞與內皮細胞的穩(wěn)定性,減少抗體合成,進而改善人體的免疫反應情況,減少支氣管收縮物質分泌,加快呼吸系統(tǒng)功能恢復[9,10]。而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作為黏液溶解劑,其分子結構中的巰基能夠加快分子復合物中的雙硫鍵斷裂,裂解痰中的DNA,進而降低改善痰液的粘附性,加快患者痰液排出;同時該藥物還能強化纖毛擺動功能,加強患者的呼吸道清理能力,這對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11]。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還可以加快患者呼吸系統(tǒng)黏膜再生,加快氣道黏膜修復,進而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作次數(shù),達到改善預后目的。
張煒剛[12]在研究中,選擇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療與單一藥物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治療方法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2.5%,高于單一用藥的77.5%,因此認為聯(lián)合治療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更滿意效果,與本文研究結論相同。
綜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聯(lián)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療取得滿意療效,有助于加快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所以應該成為臨床干預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