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佩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東勝精攻石油開發(f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東營 257000)
金家油田金17塊為普通稠油油藏,目前采用水 平井蒸汽吞吐開發(fā)方式。近年來隨著地層能量的降低,熱采效果逐輪下降,且受低油價及高注汽成本的影響,注汽效益變差,注汽工作量大幅下降。目前應用氮氣輔助蒸汽吞吐[1–2]及氮氣泡沫調剖技術[3–7]可有效地改善蒸汽吞吐效果,但由于油藏及油井條件不同,實施效果差異較大,且注汽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多依據(jù)現(xiàn)場經驗,缺乏理論依據(jù)。因此,為解決熱采效果及效益,通過優(yōu)化選井、注汽參數(shù)優(yōu)化[8–10]、效果分析[11–12]及效益評價[13–15]等方面研究,以達到改善熱采效果、確保經濟效益的目的。
金家油田金17塊Ed3363小層為由南西向北東傾沒的鼻狀構造,南北各受一條北東向斷層控制,同時南部高部位地層受到剝蝕,形成構造–地層圈閉,油藏埋深820.00~950.00 m,地層傾角3°~8°,含油面積3.5為 km2,平均有效厚度為5.57 m,可動用地質儲量為580.11×104t。巖石類型為粉砂巖、細砂巖(含生物碎片),孔隙度為30%~36%,滲透率為 1 500×10-3~3 000×10-3μm2,儲層中等偏弱水敏、強酸敏,原油密度0.965~0.996 g/cm3,原油黏度807~1 904 mPa·s,具有埋藏淺、厚度薄、易出砂、高孔高滲、黏度高的特點。
2009年試采后立即進入產能建設階段,2012年全面進入蒸汽吞吐熱采階段,2016年以后受低油價及高注汽成本的影響,處于少量注汽穩(wěn)產階段。目前油井總井數(shù)為41口,其中,1口直井冷采,40口水平井熱采,表現(xiàn)為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單井產能低的開采特點。
分析油井各周期熱采效果,油汽比、峰值產量均有逐輪下降的趨勢,截至2018年12月,40口熱采井中19口處于4周期、4口處于5周期,大部分油井將很快進入4~5周期,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產量遞減將進一步加快(表1)。
2009年投入開發(fā)以來,地層壓力逐年下降,2018年平均地層壓力為3.95 MPa,能量保持率僅47.0%。截至2018年12月,地層累積虧空50.82×104m3,最大虧空點為2.51×104m3,同時,由于地層虧空的加劇,2018年汽竄現(xiàn)象明顯增多。
表1 金17塊Ed3363小層熱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017年注汽燃料由天然氣代替原油后,注蒸汽成本(注汽勞務費+燃料費)上升117元/ m3,注氮氣成本上升0.6~0.9元/ m3,單井注汽費用150萬元左右,上升約30萬元,導致注汽經濟效益下降,工作量驟減,近三年平均蒸汽吞吐井數(shù)僅9.7口,同比過去減少一半,熱采開發(fā)方式受到限制。
為在有限注汽工作量的條件下,兼顧油藏開發(fā)及經濟效益需要,從開發(fā)條件選井、經濟效益測算、注汽參數(shù)優(yōu)化方面開展研究工作,以產效益油為目標,篩選吞吐轉周井,提升注汽效果,以期達到開發(fā)與效益的平衡。
利用鉆井、測井、生產動態(tài)等資料,參考前期地質研究成果,進行構造建模及孔滲飽屬性建模,建立油藏地質模型,并進行數(shù)值模擬研究。模型采用角點網格,網格步長為50 m,三維網格為201×24×3,總網格數(shù)14 472個,活網格數(shù)9 099個,模型基本參數(shù)見表2。
通過數(shù)值模擬研究地層剩余油分布及地層壓力場分布,了解區(qū)塊儲量動用及地層能量變化情況(圖1、圖2)??梢钥闯?,井間及油藏邊部為剩余油富集區(qū),厚度中心區(qū)域仍有較多剩余油,油藏中心及高部位區(qū)域地層壓降較大,南部剝蝕線附近及低部位地層壓降相對較小。
(1)油汽比:對比分析注汽井各周期熱采效果,拉齊周期吞吐天數(shù),以當前周期油汽比(選用周期前250 d)為指標選井,同時排除特殊因素對注汽效果的影響,如注汽過程中注汽暫停、生產過程中不正常停井等情況。
表2 油藏模型基礎數(shù)據(jù)
圖1 剩余油分布情況
圖2 地層壓力分布情況
(2)地層虧空:地層虧空的大小可間接反映儲層物性的好壞,因此,在地層虧空較大的區(qū)域選井。
(3)剩余油分布:根據(jù)數(shù)值模擬得到的剩余油分布情況,在含油飽和度相對較高的區(qū)域選井。
(4)有效厚度:本區(qū)塊油層較薄,平均有效厚度5.57 m,82.5%的井水平段長159.50~230.60 m,平均199.40 m,因此,以有效厚度為指標,在有效厚度較大的區(qū)域選井。
(5)地層壓力:本區(qū)塊為彈性能量+蒸汽吞吐開采,可參考靜壓測試資料,根據(jù)數(shù)值模擬得到地層壓力分布情況,在地層壓力相對較大的區(qū)域選井,但需參考近次注汽壓力資料,考慮氮氣增能作用及汽竄現(xiàn)象的影響,避免在地層能量過低的區(qū)域選井。
(6)吞吐輪次:為避免油藏各區(qū)域儲量動用程度的差異過大,選擇輪次相對較低的油井轉周,以均衡油藏各區(qū)域的動用狀況。
以上述6個因素為指標,制定適應于當前開采狀況的參數(shù)標準,形成開發(fā)六因素篩選法,篩選出符合條件較多的油井,具體篩選標準見表3。
表3 開發(fā)條件篩選標準
油氣生產過程中,開采完全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操作成本,其中,固定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折舊折耗分攤,操作成本包括運行成本(開采每噸油所需的最基本費用,包括油氣提升、處理、拉運等)和增量成本(在運行成本基礎上增加作業(yè)、注汽等措施以提升產量)。根據(jù)“三線四區(qū)”經濟運行模型,只有處于利潤區(qū)的油井,即油井產出收益大于完全成本,才能保證注汽有效益。
因此,根據(jù)投入、產出平衡,注汽措施效益的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IR為措施收益,元;Qoz為有效期內累計增油量,t;rP為稅后核算油價,元/t;Cy為運行成本,元/t;Cz為注汽措施投入費用,元。
為便于篩選效益井,以上述計算方法為基礎,計算盈虧平衡點、極限油汽比、投資回收期[11–14],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BEP為盈虧平衡點,t;Cj為周期極限油汽比;Qjs為周期注汽量,t; Pc為投資回收期,d;qz為預測日增油量,t。
盈虧平衡點為收回措施成本的累計產油量,可判斷油井是否有收回措施成本的生產能力;投資回收期為預計收回措施成本的時間,可判斷油井是否能在較短時間內收回成本;周期極限油汽比為收回措施成本時的油汽比,可作為評價注汽效益的熱采指標。利用以上指標,對篩選井進行經濟效益測算,可剔除無效益、低效益或投資回收期較長的油井。
3.4.1 注汽配套工藝
針對本區(qū)塊地層虧空大、地層能量不足以及汽竄問題,采用氮氣輔助蒸汽吞吐以及氮氣泡沫調剖兩種工藝技術。氮氣輔助蒸汽吞吐技術采用氮氣隔熱+伴注氮氣,起補充地層能量、減少蒸汽熱損失的作用,氮氣泡沫調剖技術采用氮氣隔熱+前置氮氣泡沫+伴注氮氣泡沫,起封堵高滲通道、降低蒸汽流度、調整縱向吸汽剖面的作用。
3.4.2 注汽參數(shù)優(yōu)化
根據(jù)礦場經驗,本區(qū)塊目前注汽速度9.0 t/h,地面平均注汽干度76%,悶井時間3~5 d,在現(xiàn)有設備條件下可優(yōu)化空間較小。而注汽量(注汽強度)、氮氣量與注汽量的比例(N/S)兩個參數(shù),既影響熱采效果,又影響注汽費用。因此,選擇處于3周期、水平段長度為204.52~230.60 m、且均勻分布于油藏中的油井5口,通過數(shù)值模擬研究注汽量及N/S對注汽效果及效益的影響。
(1)注汽量(注汽強度)
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需加大注汽量來擴大油層加熱范圍,以保證熱采效果,但注汽量的增加勢必會造成注汽費用提高,因此,需合理優(yōu)化注汽量,在保證熱采效果的同時,控制注汽費用。2018年吞吐轉周井的注汽強度為11.0~14.3 t/m,平均12.3 t/m。故設置注汽強度分別為 9.5,10.0,10.5,11.0,11.5,12.0,12.5 t/m,注汽速度9 t/h,氮氣量90 000 m3,悶井時間4 d,以相同的注汽參數(shù)模擬蒸汽吞吐2輪。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當注汽強度大于11.5 t/m后,周期累計產油的增幅下降,收益明顯降低。因此,4,5周期的注汽強度為10.5~11.5 t/m時,可以在保證一定產油量的同時,達到較高的收益。
圖3 模擬不同注汽強度下的累計產油及收益情況(前300 d)
(2)氮氣量與注汽量比例(N/S)
氮氣可以補充近井地帶地層能量,起到隔熱、助排作用,同時通過氮氣泡沫對汽竄大孔道的封堵,可減少汽竄,保證注汽效果,此外,注氮氣費用相對注汽燃料費用低得多。因此,可以增加氮氣用量、合理調整氮氣量與蒸汽量的混注比例,在提升增油效果的同時,盡可能控制注汽費用。2018年吞吐轉周井的N/S為31~40,平均35。故設置N/S分別為30、35、40、45、50、55、60,注汽強度分別為 10.5,11.0,11.5 t/m,注汽速度9.0 t/h,悶井時間4 d,以相同的注汽參數(shù)模擬蒸汽吞吐2輪。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注汽強度下,同一周期內收益變化趨勢基本相近,隨著N/S的增加,周期累計產油及收益先上升,后逐步平穩(wěn),但當N/S過大會導致周期收益下降,綜合考慮認為,4~5周期N/S控制在45~55時,具有較好的注汽效果及收益??紤]鄰井注汽情況、油井當前日產油水平、地面條件等因素,以三個區(qū)域為中心,合理安排優(yōu)選井吞吐轉周,通過同注同采或區(qū)域性吞吐轉周,保持一定的地層溫度和地層能量進行開采,使注汽熱采效果更佳。
圖4 模擬不同N/S下的累計產油及收益情況(前300 d)
2019年,金17塊Ed3363小層共實施蒸汽吞吐6口井,采用氮氣泡沫調剖注汽工藝,平均注汽強度11.6 t/m,注汽量2 324 m3,注氮氣量12.09×104m3,N/S為52。同時,為提升注汽效果,采用井筒保干技術減少井筒熱損失,利用變密度打孔篩管實現(xiàn)水平井段均勻吸汽。實施后均未發(fā)生汽竄現(xiàn)象,截至2019年7月,平均累計產油1 387.7 t,累計增油993.7 t,整體熱采效果較好,如表4所示,6口注汽井吞吐周期介于 4~6輪,平均生產周期 196 d,油汽比0.60,回采水率63.4%。周期前150 d油汽比為0.51,與2018年的油汽比0.49相比,熱采指標整體向好。
6口吞吐轉周井平均注汽措施費用為150.09萬元,同比上輪注汽量合計減少976.00 m3、氮氣量合計增加18.41×104m3,注汽+氮氣費用合計減少7.40萬元,注汽作業(yè)成本得到較好控制。截至2019年7月,周期內累計收益380.42萬元, 5口井已實現(xiàn)收益,預計平均單井年創(chuàng)效 119.00萬元,效益良好。
表4 2019年注汽井熱采效果統(tǒng)計
(1)進一步優(yōu)化N/S:合理N/S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參數(shù),經濟效益受吞吐周期、注汽強度、油價條件的影響較大,下步需繼續(xù)研究多輪次注汽參數(shù)的優(yōu)化,建立相應圖版,便于礦場應用。
(2)注汽干度有待提升:根據(jù)蒸汽吞吐開采方式的特點,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需逐步增加注汽量,以保證有足夠的熱量加熱更遠的油層。目前本區(qū)塊地面注汽干度控制在76%左右,為進一步提升注汽效果,控制注汽作業(yè)成本,下步可考慮優(yōu)化注汽設備,將注汽干度提升至85%以上。
(1)以油汽比、地層虧空、剩余油分布、地層壓力、有效厚度、吞吐輪次6個因素為指標,篩選出開發(fā)條件較好的油井,同時利用盈虧平衡點、投資回收期、周期極限油汽比進行經濟效益評價,可兼顧油藏開發(fā)與經濟效益兩個方面,避免無效或低效注汽措施。
(2)注汽強度、氮氣量與蒸汽量的混注比(N/S)是影響注汽措施效果及效益的重要因素;根據(jù)數(shù)值模擬預測結果,目前4~5周期注汽井的合理注汽強度為10.5~11.5 t/m,N/S為45~55。
(3)注汽參數(shù)優(yōu)化需綜合考慮吞吐輪次、油價等多方面因素,動態(tài)調整注汽強度及N/S,建立多輪次蒸汽吞吐參數(shù)優(yōu)化圖版,為礦場實施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