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娟
(佛山市中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PSCI)[1]:是指與腦卒中相關的認知單一領域或多領域功能下降,導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或復雜性工具日常能力的不同程度受損的一系列臨床綜合癥。1993年Hachinski提出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VCI)這一概念開始,腦卒中引起的認知障礙一直歸因于VCI,然而隨著臨床實踐的發(fā)展,無論從病因學發(fā)病機制VCI逐漸不能滿足臨床需要[2]。約50%癡呆由阿爾茨海默病和VCI共同引起。因此,PSCI強調卒中與認知障礙潛在的因果關系及兩者之間共同點[3]。并認為卒中后6個月內出現的認知缺損與卒中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尋找一個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本研究對80例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實施心理干預,現匯報如下。
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佛山市中醫(yī)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80例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第4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MCI的診斷標準[4]。(2)入選患者年齡在18~79歲且病程≥半年。(3)患者具備聽說讀寫、行走的能力,能配合完成研究。(4)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患者無法配合完成研究。(2)患者行走不便,無法按時參加相關培訓。(3)合并心理、精神疾病。(4)不符合以上納入標準。按照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8~77歲,平均(45.22±13.09)歲;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9~79歲,平均(44.86±12.8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取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內容主要包含患者的飲食指導,輕度認知障礙知識的普及,相關藥物的正常服用指導和注意事項,由護士對患者實施運動、降壓指導,由研究組成員對患者進行每周定時定點的監(jiān)測并做好記錄工作。
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心理干預。本研究借鑒國內先進的照護經驗和理論內容,在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剛入科時在詳細了解患者病情時,積極的與患者建立互相信任和支持的關系,并在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后緩慢告知開展此研究的目的、意義和注意事項,圍繞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相關疾病為主題,主要是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認知障礙,促進患者對認知和情緒理解,掌握認知、情緒與壓力的關系。鑒于科室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認可度,由研究組護士為患者介紹研究組成員。由神經內科主任醫(yī)師和心理學教授向患者講解認知障礙疾病、降壓等概念,并講解本研究的注意事項。此過程可在科室示教室采取集體授課的方式。此過程注意講述時間不可持續(xù)超過15分鐘,以免腦卒中后患者產生精神疲勞,所用語言需要通俗易懂,語速適中。在專家講解結束后,給患者自由討論和交流的時間,并安排患者說出自己關于疾病的疑惑和實際需求。之后由專家分門別類對患者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包括營養(yǎng)搭配和具體的飲食計劃,運動方案、減壓訓練等相關注意事項,并使用視頻和其他宣傳資料向患者直觀的展示他們所需要的答案。除此之外,更要使患者在此階段認識到心理壓力和情緒在減輕認知障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為患者講解心理壓力和情緒不能合理的控制將會給本身造成的嚴重影響。并鼓勵患者說出自己對剛剛所聽到的內容,詢問其是否全部聽明白,鼓勵患者用自己的獨特方式表達出來。
本研究使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和Barthel指數量表在實施干預后向患者進行問卷發(fā)放、填寫和回收,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采用Excel進行雙人數據錄入,運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描述,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MoC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干預月后認知功能得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在干預月后認知功能得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0 21.22±3.22 22.53±3.00觀察組 40 20.79±4.09 25.78±4.58 t 0.445 6.445 P 0.771 0.009
干預后,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0 67.31±8.76 67.55±7.12觀察組 30 66.79±7.75 69.98±6.78 t-1.221 5.214 P 0.066 0.002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MoC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預后,不僅延緩了認知功能的減退,還提高了患者的認知能力的改善[5]。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認知障礙患者本身受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相關干擾[6],再加上這部分患者多為老年人,心理上很容易出現孤獨、寂寞等問題,這些情緒的改變會加重患者認知障礙的惡化程度和速度。本研究首先使用心理干預,幫助患者建立醫(yī)護患信任關系,在運用此法的雙向反饋教育方法幫助患者加深記憶,強化鍛煉患者的語言交流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觀察組患者實施干預后,可以明顯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推測原因主要是因為心理干預充分利用雙向反饋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認知能力,從各個方面幫助老年患者緩慢減壓,挖掘患者內心的真實存在的問題,幫助患者解決問題,促進患者的配合度,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