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靜 李雪莉
泌尿系統(tǒng)結石又稱尿石癥,是指腎臟、膀胱、輸尿管以及尿道形成結石的一種泌尿科常見疾病之一,其主要發(fā)病源一般與自然環(huán)境以及日常飲食結構等有關,其主要癥狀表現為腰腹部疼痛、惡心嘔吐、排便困難以及血尿等[1]。如果泌尿系統(tǒng)結石不能及時治療,嚴重者可引起自發(fā)性腎破裂、腎瘺,甚至可能導致腎衰竭。臨床多采用泌尿系統(tǒng)結石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但泌尿系統(tǒng)結石手術后患者多伴有疼痛感,且具有疼痛時間長等特點[2],若不能有效控制疼痛,不利于術后切口愈合以及功能恢復,也嚴重影響其睡眠質量,進而阻礙術后康復進程[3]。循證理論是針對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現有的有效科學理論成果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4]?;诖?,我院將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應用于泌尿系統(tǒng)結石手術患者術后護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泌尿系統(tǒng)結石并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8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泌尿系統(tǒng)結石且進行了手術;無認知功能障礙,可進行交流和表達自我意愿;臨床資料完整,無其他嚴重疾?。蛔栽竻⑴c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血液類疾病或是患有其他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合并惡性腫瘤疾病;主要臟器功能不全等;依從性差,不愿意參與研究。采用住院編號奇偶數字排列表法將其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63例,女30例;年齡31~56歲,平均(42.12±3.26)歲;文化程度:小學12例,初中24例,高中36例,大專及以上21例。對照組中男58例,女35例;年齡30~58歲,平均(42.19±2.96)歲;文化程度:小學16例,初中28例,高中31例,大專及以上1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術后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容包括:患者術后保持病房干凈整潔通風,為其提供一個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鼓勵其多飲水,根據其具體情況給出合理飲食建議及功能鍛煉;術后臥床休息,使患者保持側臥位,防止切口出血;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脈搏、血壓等情況,以及切口是否滲漏、有無漏尿情況發(fā)生;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給予常規(guī)心理輔導,緩解其不良情緒,積極應對疾病。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2.1 成立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小組 由1名泌尿外科護士長任小組組長以及6名責任護師組成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具備資歷深、經驗豐富、具有文獻檢索能力以及進行臨床科學研究的能力。由小組成員進行文獻檢索篩選以及資料數據的整理整合,小組長負責組織成員開展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相關知識培訓、考核,以及開會討論制定出一套具有針對性、可實施性的疼痛護理方案。小組長對本研究的進程及各項工作開展具體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
1.2.2 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方案 (1)循證問題。根據臨床實踐中總結出泌尿系統(tǒng)結石手術患者急需解決的問題—術后疼痛,然后針對問題查詢文獻,并對文獻進行篩選甄別,對其可行性、科學性進行評價,選出最優(yōu)護理佐證,同時與本院臨床護理實踐經驗相結合制定出可實施方案。(2)尋求依據。根據相關文獻報道以及臨床實踐經驗總結出導致患者術后疼痛的幾大因素,主要包括患者體位不當,導致導尿管或引流管引起的疼痛;麻醉過后,切口愈合慢,造成切口疼痛;術中可能存在人工氣腹使膈神經受到牽拉引起疼痛;膀胱發(fā)生痙攣導致疼痛;術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心理暗示,導致疼痛感加重。(3)疼痛護理具體內容。①對患者進行疼痛知識宣教。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相關情況、術后疼痛的原因和針對不同疼痛采取的護理措施,使其對疼痛的概念、性質等有整體了解。指導患者能正確描述疼痛程度,以便醫(yī)護人員能及時掌握其情況及時給予相應護理。②術后加強患者病房巡視,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其實時心理動態(tài),耐心傾聽其心聲。若患者出現不良情緒,通過鼓勵多聽音樂、看喜歡的書籍等方式緩解焦慮和煩悶。給予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持和鼓勵,使其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面對疾病,良好的情緒有助于緩解其疼痛。③保證病房光線充足明亮,空氣流通,環(huán)境干凈、安靜,進入病房巡視時動作輕柔,不影響患者休息,合理規(guī)劃探視時間,避免過度探視影響其休息。④指導患者采取舒適體位,一般為側臥位。如期間出現難忍疼痛,多采取膝胸臥位緩解疼痛。⑤時刻關注患者引流管固定是否牢固,避免引流管壓迫、扭曲、牽拉導致引流管脫落引起患者疼痛。加強導尿管護理,如患者可自主排尿,應盡早撤除導尿管,減少膀胱痙攣引起疼痛。針對術中可能存在人工氣腹使膈神經受到牽拉引起疼痛可采取高流量吸氧,使血氧飽和度達到100%,有助于氣體排出,減輕因腹腔中殘留的二氧化碳刺激膈肌引起的放射性疼痛。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泌尿功能恢復情況,包括最大尿流量以及殘余尿量。在正常值范圍內最大尿流量數值越大,殘余尿量數值越小表明術后功能恢復越好。(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價兩組患者術后1,3,5 d的疼痛程度,總分0~10分,分值越大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3)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睡眠質量,總分0~21分,以8分為睡眠質量評分標準值,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或t’檢驗或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術后泌尿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術后泌尿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術后泌尿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2.2 術后不同時間點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 d 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5 d觀察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術后不同時間點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分,
2.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泌尿系統(tǒng)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的疾病[5]。泌尿系統(tǒng)即整個尿液排出的通道包括從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一直到尿道,結石常發(fā)生于腎、膀胱、輸尿管和尿道等部位,多以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常見。其主要癥狀表現為運動后出現腰腹疼痛、痙攣或是血尿[6]。根據相關研究調查顯示[7],中國泌尿系統(tǒng)結石發(fā)病率約為1%~5%,且多發(fā)于30~50歲青壯年人群。其中25%的患者需要進行住院手術治療。該疾病具有發(fā)病時間長且痊愈后易復發(fā)等特點,不僅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對其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8]。疼痛是泌尿系統(tǒng)結石術后的常見癥狀,但疼痛是人的主觀感受之一,其程度受到患者心理、生理承受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9]。
在傳統(tǒng)術后護理中,醫(yī)護人員的護理重點在于患者各體征的恢復情況,忽略了疼痛護理對患者康復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10]。循證理論始于20世紀末發(fā)展形成的循證醫(yī)學,主要基于以證據的實踐為核心思想,強調始終把患者置于醫(yī)療護理中最重要的位置[11]。在獲得了患者準確的臨床依據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知識和技能,分析并找出患者的主要臨床問題,應用最佳、最新的科學證據作出對患者的診治決策[12]。本研究將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應用于泌尿系統(tǒng)結石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臨床護理中,通過成立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小組,實施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方案,促進其掌握疼痛相關知識,提高滿意度。結果顯示,實施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術后泌尿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術后3,5 d觀察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泌尿系統(tǒng)結石手術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情況,加快術后康復進程,有效緩解并減輕其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質量,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以循證理論為基礎的疼痛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泌尿系統(tǒng)結石手術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情況,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質量,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