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安銳 羅 成
黃石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科 (湖北 黃石,435000)
血色病是一種鐵代謝障礙性疾病,由于過量的鐵在肝臟、胰腺、心臟等實質性器官沉積,造成這些器官的功能、結構出現(xiàn)損害。最常見受累器官是肝臟,當過多的鐵沉積于肝臟,導致肝血色病,病情可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癌,最后致人死亡[1]。本病臨床少見,起病不易發(fā)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沒有特異性,早期診斷極為困難,晚期治療效果及預后較差。現(xiàn)將1例血色病并發(fā)肝硬化病例報道如下。
患者,男,48歲。因“納差、乏力半月”入院?;颊呓朐聼o明顯誘因出現(xiàn)納差、乏力,伴厭油,鞏膜輕度黃染,尿色變深,無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畏寒、發(fā)熱、腹瀉、心慌、胸悶等癥,來我院就診,門診以“乏力待查?”收入院。病程中,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便正常,小便如上述,體力下降,體重無改變。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否認輸血、藥物過敏史;否認貧血及任何鐵劑服用史;否認家族遺傳性疾病,父母非近親結婚。有20年吸煙史,已戒5年,20年來每天三餐共飲白酒約10兩。查體:體溫36.5℃,呼吸18次/min,脈搏80次/min,血壓120/80 mmHg。神清,慢性病容,全身皮膚深黯色,尤以面部明顯,鞏膜輕度黃染,心率齊,肺部未聞及干濕啰音,腹平軟,肝右肋下2.0 cm可及,質地中等,表面光滑,脾左肋下未及,無壓痛及反跳痛,移動性濁音(+),雙下肢輕度浮腫。
輔助檢查: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抗體均陰性;2018-11-09甲胎蛋白測定:4.99 IU/m L;2018-11-12凝血全套:PTA 176.8%↑,凝血酶原時間21.9 s↑,纖維蛋白原含量1.96 g/L↓;2018-11-12自身免疫性肝病抗體(6項):抗gp210抗體陽性;2018-11-09肝功能:總膽紅素45.0μmol/L↑,直接膽紅素26.0 μmol/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125 U/L↑,γ-谷氨酰基轉移酶1 084 U/L↑;血脂:三酰甘油4.58 mmol/L↑;2018-11-09血細胞分析(五分類):紅細胞計數(shù)3.49×1012/L↓,血紅蛋白82 g/L↓;2018-11-17肝纖維化試驗(5項):血清透明質酸244.00 ng/mL↑,III型前膠原92.40 ng/mL↑,Ⅳ型膠原94.30 ng/mL↑,甘膽酸7.07μg/mL↑;2018-11-24血清轉鐵蛋白測定:血清轉鐵蛋白2.05 mg/L↓;2018-11-24血清鐵蛋白測定:鐵蛋白1 650.0 ng/mL↑;2018-11-08全腹部CT平掃:①肝臟體積增大,肝右葉片狀低密度:局灶性脂肪肝?建議隨訪復查或增強檢查除外腫瘤性占位。②雙腎結石。③前列腺鈣化灶。2018-11-15全腹,腸道CT平掃+增強:①肝臟體積增大:肝硬化?②肝右葉低密度:局灶性脂肪肝可能性大,建議MRI增強檢查排外腫瘤性病變;③脾大,脾靜脈增粗、迂曲;④左腎小囊腫;⑤雙肺下葉多發(fā)鈣化灶;⑥雙側少量胸腔積液。見圖1。胃鏡示胃底靜脈曲張。2018-11-23肝臟,增強MRI:①肝血色???肝臟鐵質沉積?建議結合臨床病史。②肝大,脾大。③脂肪肝。④雙側少量胸腔積液。見圖2。2018-11-24組織活檢病理診斷:肝血色病并脂肪肝。見插頁圖3。
根據(jù)患者病歷資料,參照血色病的歐美診斷治療規(guī)范[1]以及排除繼發(fā)性血色病,目前診斷:①原發(fā)性血色??;②肝硬化肝功能代償期;③高脂血癥;④酒精性脂肪肝;⑤2型糖尿?。虎拮竽I囊腫,考慮患者年齡大、合并中度貧血,未行放血治療。入院后予以護肝降酶(復方甘草酸苷、多稀磷脂酰膽堿)、退黃(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控制血糖等對癥支持治療后放棄繼續(xù)積極治療,予以出院。
血色病是一組罕見的因鐵代謝紊亂引起體內鐵負荷過重所致的疾病,我國臨床報道少見,可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基因檢測可區(qū)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血色素病,但多數(shù)基層醫(yī)院無法開展,多依賴于CT和磁共振,再行肝活檢確診,并對患者進行預后評價[2-5]。本例患者暫時未發(fā)現(xiàn)明確家族史,出現(xiàn)皮膚色素沉著、肝脾腫大、肝硬化、糖尿病,可認為均直接或間接地與血色病有關,同時結合肝活檢病理檢查[2,3],本例傾向考慮為繼發(fā)性血色素病。結合本例我們有如下體會:①臨床發(fā)現(xiàn)肝腫大、血清鐵及鐵蛋白升高的患者,要考慮血色病并進一步確診。②為早期發(fā)現(xiàn),注意篩查對血清鐵代謝異常的人群或者血色病患者的一級親屬。③本例患者乏力、納差,皮膚色素沉著、有長期酗酒引起酒精性脂肪肝病史、并發(fā)糖尿病,與文獻[4]報道一致。本例CT檢查出現(xiàn)假陰性,可能與肝臟內高密度的鐵與重度脂肪肝低密度的脂肪部分抵消,使肝臟減低有關;本例經MRI檢查及病理確診;結合文獻,MRI對肝血色病合并脂肪肝的診斷價值較CT大。④靜脈放血和螯合劑治療是常用治療血色病的方法,反復放血排鐵是此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治療方法[6],但疾病發(fā)展到后期,肝硬化、肝癌、糖尿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多種并發(fā)癥出現(xiàn)[7],并兼有貧血,多數(shù)患者無法接受此治療方案,往往預后很差。綜上所述,有必要對高危人群及血色病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及時處理,并在患者近親家屬體檢時建議完善鐵代謝等相關檢查,在醫(yī)療條件較好醫(yī)院可行基因篩查,以提高本病的診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