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青 袁蜀豫 孫聚霞
(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yī)院女性健康管理部 沁陽454550)
宮外孕為婦科常見急腹癥,是指孕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fā)育的異常妊娠。多數(shù)患者在流產(chǎn)或破裂前無明顯癥狀,在破裂后出現(xiàn)陰道出血、劇烈腹痛或休克癥狀,對女性生育功能及生命健康威脅較大。目前手術仍為治療宮外孕的優(yōu)選方法,其中開腹手術雖可達到治療目的,但存在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緩慢等不足[1]。腹腔鏡作為診斷性治療手段,在診治宮外孕時兼?zhèn)湓\斷、治療雙重功效,能夠減輕手術損傷,保留輸卵管功能[2]。本研究旨在探析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對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宮外孕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 例。對照組年齡21~38 歲,平均年齡(28.64±2.09)歲;孕次 1~4 次,平均孕次(2.10±0.38)次;停經(jīng)時間 43~76 d,平均停經(jīng)時間(49.82±4.08)d。觀察組年齡21~37 歲,平均年齡(28.61±2.13)歲;孕次 1~4 次,平均孕次(2.14±0.36)次;停經(jīng)時間 42~74 d,平均停經(jīng)時間(49.76±4.1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經(jīn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超聲及后穹窿穿刺檢查確診宮外孕;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粚m外孕破裂或流產(chǎn)型,存在活動性內出血,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缓喜⑵渌枨话鼔K;存在手術禁忌證。
1.3 手術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開腹手術治療?;颊呷∑脚P位,實施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于下腹部作長50~60 mm 的切口,吸出積血,暴露患側輸卵管,切開妊娠部位,取出囊胚,電凝或結扎止血,腹腔沖洗后關腹。
1.3.2 觀察組 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颊呷☆^低足高位或平臥位,氣管內插管全麻,于臍孔上緣穿刺,CO2注入腹腔建立氣腹,氣腹壓維持12~13mmHg,于臍孔處作長約10 mm 的切口,向腹腔刺入10 mm套管針,取出針芯,置入腹腔鏡,分別于左、右下腹作小切口,置入5 mm、10 mm 套管針。針對輸卵管傘部妊娠者實施輸卵管傘端妊娠物取出術,輸卵管峽部、輸卵管壺腹部妊娠者實施輸卵管切開取胚術,吸出積血,暴露患側輸卵管妊娠部位,于妊娠薄弱部位作20 mm 切口,高壓注水,分離妊娠囊、輸卵管壁,并向傘端擠壓,排出妊娠胚囊,沖洗絨毛,電凝止血,盆腔沖洗后關腹。
1.3.3 術后處理 硬膜外麻醉患者,術后去枕平臥6~8 h,全麻未清醒者將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避免嘔吐物堵塞氣道;密切注意切口情況,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感染;排氣后可進流食,隨后依據(jù)患者情況給予半流食、普食。
1.4 觀察指標 (1)圍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2)輸卵管再通情況。術后隨訪12 個月,采用輸卵管通液試驗評估,通暢:注入10~30 ml 藥液,未見漏液、反流,且無腹痛、無阻力;通而不暢:藥液注入時有阻力,加壓推注后阻力消失,存在輕微腹痛感;不通:藥物注入時阻力明顯,伴有反流或漏液,腹痛感明顯,推注停止后液體回流[3]。(3)宮內妊娠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隨訪結束后,統(tǒng)計兩組宮內妊娠情況及切口感染、發(fā)熱、盆腔粘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下床活動時間(h)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排氣時間(h)43 43 t P 45.72±13.08 47.16±12.83 0.515 0.608 82.19±5.07 32.76±4.13 49.568 0.000 18.79±4.97 9.13±3.24 10.677 0.000 10.84±3.70 8.52±2.19 3.538 0.001
2.2 兩組輸卵管再通情況比較 觀察組輸卵管通暢率高于對照組,不通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輸卵管通而不暢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輸卵管再通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宮內妊娠、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宮內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宮內妊娠、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輸卵管是宮外孕最為常見的發(fā)病部位,輸卵管妊娠約占宮外孕的95%。宮外孕的發(fā)生與輸卵管發(fā)育不良或功能異常、輸卵管炎癥及宮內放置節(jié)育器等有關,目前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保守治療多通過藥物將胚胎殺死,但易導致胚胎基化堵塞輸卵管,造成盆腔出血,增加輸卵管扭曲及粘連風險,再次發(fā)生宮外孕及不孕風險較高[4]。
目前臨床上多主張宮外孕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但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美觀度差,且術后恢復緩慢,術后盆腔粘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5]。腹腔鏡手術作為微創(chuàng)術式,切口小且視野開闊、清晰,利于觀察輸卵管內絨毛,了解盆腔及腹腔內臟器、組織情況,確定出血病灶,進而快速止血,縮短手術耗時,避免內臟大面積暴露,降低輸卵管周圍粘連梗阻率,提升輸卵管再通效果,恢復患者生育功能。此外,腹腔鏡手術通過借助器械操作,可減少手套、紗布對組織的損傷,促進患者術后恢復[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輸卵管通暢率高于對照組,不通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宮內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腹腔鏡手術用于宮外孕治療中,出血量少,并發(fā)癥少,利于加快患者康復,提升輸卵管再通效果,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提高宮內妊娠率。這與付效霞等[7~8]研究結果較為相似,進一步佐證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是治療宮外孕安全有效術式,術后恢復快速,利于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