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瑞芳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中心醫(yī)院兒???河南鄭州450000)
濕疹是一類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有劇烈瘙癢、疼痛的特點,可伴有皮膚丘疹、破潰、水皰、滲出等,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1]。與成年人不同,濕疹患兒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對于不良的飲食及環(huán)境刺激難以耐受,在某些誘因下更易出現(xiàn)濕疹,且用藥更需謹慎。目前對于該病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以糖皮質激素、抗組胺類藥物為主[2],可在短時間內緩解患兒癥狀,然而單一用藥具有局限性,且長期應用大量激素也會帶來明顯的皮膚損傷,停藥后易復發(fā),因此需要聯(lián)合用藥。透明質酸凝膠和糠酸莫米松乳膏是皮膚科常用的藥物[3],兩者聯(lián)用既能保濕補水、修復損傷的皮膚屏障,又能抗炎、抗過敏,盡早減輕炎癥刺激。近年來我院采用透明質酸凝膠聯(lián)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療小兒濕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1 月 ~2019 年 11 月我院診治的濕疹患兒64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 例,對照組和觀察組性別、年齡、病程、濕疹分級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納入標準:參照《兒科學》中濕疹相關診斷;患兒家屬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遺傳代謝性疾病、內分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存在皮膚破損;既往2 周內采用抗菌藥物、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治療;有癡呆、癲癇發(fā)作導致不能正常交流。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指標 對照組 觀察組 χ2/t P性別(例) 男性女性平均年齡(月)平均病程(月)濕疹分級(例) Ⅰ級Ⅱ級Ⅲ級20 12 16.24±5.48 8.96±3.24 17 11 4 21 11 17.10±5.13 9.13±3.40 14 13 5 0.068 0.648 0.205 0.568 0.794 0.519 0.838 0.753
1.2 治療方法 給予患兒皮膚常規(guī)護理,注意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證溫度適宜。對照組采用透明質酸凝膠治療,將透明質酸凝膠(蘇械注準20152641175)均勻涂于患處,保證皮膚表面一薄層,每天2 次;觀察組采用透明質酸凝膠聯(lián)合糠酸莫米松乳膏,透明質酸凝膠用法同對照組,將糠酸莫米松乳膏(國藥準字H20050610)均勻涂于患處,每天1次。兩組患兒持續(xù)治療4 周,觀察病情變化。
1.3 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分別評價兩組濕疹的嚴重程度和瘙癢程度。采用濕疹面積及嚴重度指數(shù)(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來評價患兒嚴重程度,由紅斑、硬腫、表皮剝脫、苔蘚化、滲出5個項目組成,根據嚴重程度分為0~3 分(無、輕、中、重),分別觀察患兒頭/頸、上/下肢和軀干部分,根據皮膚面積大小分為0~6 分,換算成所占比,并計算總分值。采用程度積分法評估患兒瘙癢程度,分為0~4 分,0 分(無癥狀)、1 分(輕度瘙癢,可以忍受,無需用藥)、2 分(中度瘙癢,呈間斷性,不能忍受)、3 分(重度瘙癢,呈持續(xù)性,難以忍受,需要用藥)。(2)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采集患兒靜脈血3 ml,經靜置、離心及分離后,送至檢驗科室,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血清IgE,為配套試劑。(3)臨床療效。參照EASI 評分改善率,進行綜合評價,顯效:患兒濕疹皮損基本消失,無瘙癢,EASI 評分下降≥75%;有效:患兒濕疹皮損有改善,瘙癢減輕,EASI 評分下降≥50%;無效:患兒濕疹皮損和瘙癢仍存在,未明顯減輕,EASI 評分下降<50%??傆行В斤@效+有效。(4)隨訪4 周,觀察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EASI 評分、瘙癢程度評分及血清IgE 等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臨床療效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EASI 評分和瘙癢程度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EASI 評分和瘙癢程度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治療前比,兩組治療后EASI 評分和瘙癢程度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EASI 評分和瘙癢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EASI 評分和瘙癢程度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EASI 評分和瘙癢程度評分比較(分,)
組別 n對照組觀察組32 32 t P EASI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t P 2.86±0.43 2.79±0.47 0.622 0.536 0.58±0.29 0.29±0.18 4.806 0.000 24.867 28.099 0.000 0.000瘙癢程度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t P 2.16±0.43 2.07±0.48 0.790 0.432 0.84±0.39 0.51±0.27 3.935 0.000 12.863 16.024 0.000 0.000
2.2 兩組血清IgE 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IgE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治療前比,兩組治療后血清IgE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gE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血清 IgE 水平比較(pg/ml,)
表3 兩組血清 IgE 水平比較(pg/ml,)
組別 n對照組觀察組32 32 10.087 13.789 0.000 0.000 t P治療前 治療后 t P 278.35±42.36 279.11±41.50 0.072 0.942 167.81±45.26 136.26±41.38 2.910 0.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1.25%低于觀察組的96.8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4 兩組隨訪情況 患兒均獲得隨訪,順利完成治療和檢查,治療期間無不良反應出現(xiàn)。
近十年來,隨著城市環(huán)境改變和汽車尾氣排放、污染的加重,人們對環(huán)境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導致變應性疾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濕疹作為常見的一類變應性疾病,有慢性、復發(fā)性的特點,部分患者可伴隨終身。濕疹的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考慮與遺傳、環(huán)境、感染、免疫及皮膚屏障功能損害有關[4]。我國小兒濕疹的發(fā)病率高達10%~20%,主要原因是對食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所致,遭受外界刺激時容易產生發(fā)熱、瘙癢和刺痛等不適癥狀。據報道[5],約20%的兒童對奶蛋白不耐受,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濕疹?;純嚎梢蚱ふ睢乐仞W導致睡眠缺失,影響生長發(fā)育,若不及時治療,濕疹作為過敏進程的起始,部分患兒濕疹會越來越重,有誘發(fā)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的高風險。目前濕疹治療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抗組胺類及保濕劑、潤膚劑等,但由于濕疹臨床形態(tài)和部位各有特點,切忌亂用藥。近年來藥物的聯(lián)合協(xié)同作用受到日益關注,對于小兒濕疹,只要科學、合理地配伍,在保證安全性前提下,可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皮膚保護屏障”是皮膚抵抗各種外界刺激、抗菌和保濕的第一層保護,有報道皮膚屏障功能的破壞與濕疹的發(fā)生有關[6],因此可通過保護和修復皮膚屏障,從而避免濕疹的發(fā)生。使用潤膚劑可以改善皮膚干燥、止癢,避免過敏原及細菌產物進一步進入體內,部分輕癥的嬰兒濕疹,單純使用潤膚劑護膚就可以治愈。透明質酸在人體內廣泛存在,透明質酸凝膠的交聯(lián)聚合物可以形成三維立體網狀結構[7],覆蓋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透氣薄膜,既能增強皮膚屏障,減少水分流逝,還可抵抗外界刺激對皮膚的損害。糖皮質激素是皮膚科濕疹的常用藥物,效果顯著、快速起效,由于醫(yī)學科普不足,患兒家屬有“激素恐怖癥”的思想??匪崮姿扇楦喑S糜谄つw科疾病,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8],外用治療時激素成分停留于皮膚內,副作用相對較小[9],是小兒濕疹的主要治療藥物。本研究采用透明質酸凝膠聯(lián)合糠酸莫米松乳膏,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治療后EASI 評分、瘙癢程度評分、血清IgE 和臨床療效上均有優(yōu)勢,且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出現(xiàn),說明透明質酸凝膠聯(lián)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對小兒濕疹的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高。